吳友智
鄰家的孩子在背完《愚公移山》后,問媽媽:“愚公干嗎要搬山呀?”媽媽回答:“大山擋在他家的門口,走路得繞很大的彎,搬走了大山,子子孫孫就可以走直路了?!焙⒆悠婀值貑枺骸澳撬蓡岵话峒已??”媽媽趕緊說:“可別到外面瞎說去,‘愚公移山是偉人號召的。”
這位媽媽的叮囑,使我想起了前幾年從報上讀到的一件事。有個孩子問媽媽:“西紅柿越長越大,怎么沒有櫻桃那么小的西紅柿?”媽媽說:“凈胡說,西紅柿長那么小能賣錢嗎?”孩子嚇得不敢再說了,可是過了兩年,市場上真的出現(xiàn)了只比櫻桃大一點點的小西紅柿,叫圣女果,比大西紅柿還值錢呢!
對于孩子閃動著智慧火花的“胡思亂想”,許多家長和老師不但不鼓勵,反而還責(zé)怪、批評,生活中,這樣的事情簡直數(shù)不勝數(shù)。
那天,兒子從學(xué)校歸來后顯得非常喪氣,一問方知是在美術(shù)課上挨了批。原來老師讓小朋友憑自己的想象畫個太陽,兒子畫了個戴墨鏡的太陽。待老師將兒子的畫展示出來,同學(xué)哄笑,老師隨口說了句:“這個太陽畫得像小流氓?!?/p>
展開那團皺皺的畫紙,我強忍住笑,心想:老師一點也沒冤枉你,這叫什么畫呀!我問兒子:“你為什么要畫這樣的太陽呢?”兒子認真地回答:“暑假去北京,媽媽、阿姨怕曬,都戴了墨鏡。我想,要是給太陽戴上墨鏡該多好呀!我們就都不曬了!”兒子說話時,眼睛亮亮的。此時,我的心里卻頗不是滋味:多好的創(chuàng)意啊!只要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或許,你就會被孩子豐富的想像和美好的愿望所打動。
又聯(lián)想到,語文試卷曾有道題:雪融化后變成什么?有孩子答:變成春天。這是多么富有詩意的答案,可結(jié)果卻被判錯,因為標準答案是“水”。
為什么會這樣呢?老師和家長為什么會對孩子們充滿智慧火花的想像持否定態(tài)度呢?究其原因,大概與孩子和老師、家長在人格上的不平等有關(guān),所以教材是不容置疑的,老師和家長是不容置疑的,成人們?nèi)舭炎约旱乃枷敕忾]在固有的老框框里,便不可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
或許,隨著歲月的增長,成年人的思維多了些束縛,喪失了想像的空間,而孩子則不然,他們可以無拘無束地尋求答案。在成年人的眼中,孩子們的想法多是“胡思亂想”,可是,誰能說這些“胡思亂想”不會變成日后的“奇思妙想”,甚至是科學(xué)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呢?
一般人在孩提時常會有些天真的想法,如陰雨天的夜晚,孩子看不到月亮,會說“月亮生病了”,這時,成人不必責(zé)怪“月亮又不是人”。無論孩子的幻想有多么荒唐可笑,家長、老師都應(yīng)用心傾聽,給予肯定和鼓勵,并加以誘導(dǎo)。
據(jù)說,孩子放學(xué)回家,中國的家長問孩子的第一句話多是:老師教的知識記住了嗎?今天得了多少分?而美國的家長則問孩子:今天向老師提了什么問題?可見,我們的家長從意識上就忽視了對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其實,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精神并不難,善待孩子的“胡思亂想”,就是呵護創(chuàng)造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