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奮飛
母親是一個農(nóng)村婦女,斗大的字認不得幾個,但我們幾兄弟都先后考上了不同的大學。
畢業(yè)后,我進了電視臺,干上了新聞這個行當。母親很是高興,從此也愛上了電視。父親告訴我,每天一到新聞播出的時間,母親總會拉著他,一起看新聞。盡管她聽慣了閩南話的耳朵對普通話有很強的免疫力,聽不懂新聞講的是什么,但她仍然看得有滋有味,尤其是我采訪的新聞。父親總會告訴她,我到哪里去了,采訪了什么。漸漸地,母親認識的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漢字中又多了三個字———我的名字。
我自己幾乎從來沒有在電視上上過鏡,一來擔心帶有地瓜腔的普通話會貽笑大方;二來擔心自己的容貌對不起觀眾。不過經(jīng)常有機會拿話筒采訪別人,這個時候,母親總能輕易地認出是我的手,只要我拿話筒的手出現(xiàn)在屏幕上,她總會興奮地叫起我的小名。
為什么能認出我的手?母親說,那是由于我的大拇指關(guān)節(jié)比平常人要凸出一點。
其實我家離電視臺只有二三十公里路,但由于工作繁忙,我卻很少回家,只能隔三岔五地打個電話,而且只是三言兩語。新聞成為父母親了解他們兒子的重要渠道。有時看到我在烈日下采訪,母親會讓父親打電話給我,囑咐我出門一定要戴帽子;有時一兩天沒有我采訪的新聞播出,母親就著急,直到在電話里聽到我的聲音才會安心。
于是每當手持話筒采訪時,我總是盡量將大拇指高高地凸起,我知道母親的眼睛在熒屏前注視著它。直到后來我換了一個女搭檔,從此拍攝重任就落在我身上,連拿話筒的機會都很少了。時間一長,父親來電話說,也不知道這一段時間我干了些什么。我這才想起很久沒往家里打電話,想起母親那雙期待的眼睛,心里充滿了愧疚。
一位朋友聽我談起這件事情,很是感動。他拿起我的手,仔細地看了半天說,奇怪,怎么看你的大拇指關(guān)節(jié)也不會比我的更凸出!
文/張廷賞劉書仙摘自《知音?海外版》
文章短信代碼: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