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以“黨政關系規(guī)范化”代替“黨政分開”
□ 朱光磊 周振超
“黨政分開”是一個在特定歷史時期形成的具有特定內涵的概念。從中國政治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來看,“黨政分開”是針對“黨政不分”的現(xiàn)象提出來的,其思想內涵是正確的,應該堅持。不過,由這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清所造成的模糊認識也是顯而易見的。
從政治實踐上看,將過于籠統(tǒng)的“黨政分開”概念作為有關改革的口號,容易讓別有用心的人以“黨政分開”為幌子,兜售西方民主政治的“迷魂藥”以削弱和代替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
從宏觀角度上看,政黨和政權有著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黨”和“政”不可能分開,而只能尋求如何建立一種更合理的關系。所以,使用“黨政關系規(guī)范化”的提法,要比“黨政分開”的提法更為準確一些。
(摘編自《中國黨政干部論壇》)
反腐敗斗爭中群眾監(jiān)督的障礙
□ 王蕾
群眾監(jiān)督的思想是鄧小平反腐敗理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現(xiàn)實的反腐敗斗爭中并沒有得到有效的實施。
障礙一: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不想管。一是自保意識。由此導致了人們對自我以外的事物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目前參與反腐敗斗爭的主要是那些直接受到腐敗行為傷害的群眾,多數(shù)人還是采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tài)度。二是趨同意識。面對種種腐敗現(xiàn)象,許多群眾不是去監(jiān)督阻止、檢舉揭發(fā),而是感嘆“人家真有本事”,并想方設法讓自己或子女也能成為官場中的一員。
障礙二:怕遭受打擊報復,不敢管。腐敗分子通常掌握一定的權力,而且都有一定的關系網(wǎng)、保護傘,他們往往利用職權或雇傭幫兇排除異己,對監(jiān)督者進行打擊報復。對此,即使對社會有責任感和正義感的群眾,也往往敢怒而不敢言。
障礙三:對查辦結果失望,不屑管。原因一是一些地區(qū)查大不查小,顧點不顧面。在懲治大案要案之余,對于面上一般性違紀現(xiàn)象的顧及相對偏少,而引起群眾不滿的恰恰是這些他們可以切身感受、耳聞目睹的腐敗行為。二是舉報后無答復或懲辦結果不服眾。腐敗分子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群眾也有一種被愚弄、受欺騙的感覺,從而產(chǎn)生“不屑管”的情緒。
(摘編自《理論前沿》)
重點考察四種“好”干部
□ 郅公克
組織部門在對干部德才表現(xiàn)進行全面具體的考察工作中,要特別對“善于弄錢”、“會出點子”、“能說會道”和“敢闖敢干”等四種所謂好干部進行重點考察,以防止帶“病”提拔現(xiàn)象的發(fā)生。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干部需要有一定的經(jīng)濟頭腦和經(jīng)營才干,但是一定要有正確的“生財之道”。不能認為會弄錢就是有本事,就是好干部。
當干部要能出主意、有點子,這樣才能打開工作局面。有些干部表面上看起來點子挺多,但出的卻都是“鬼點子”,挖空心思地欺上瞞下。
當干部要能說會道是建立在腳踏實地、勤懇工作基礎上的。但現(xiàn)實生活中有兩種“能說會道”的干部,一種是“吹拍型”,另一種是“空談型”。
黨和國家的事業(yè)需要有魄力、有膽識、敢闖敢干的開拓型干部,但是有的干部在處理涉及群眾利益的問題上,工作方法簡單粗暴,或者在處理其他問題時不講原則、急功近利,這樣的“敢闖敢干”,其實是“瞎干”、“蠻干”。
(摘編自《黨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