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存瑞
45張小嘴巴齊聲喊她“申媽媽”
這是春天里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山西省長治市紫坊小學校園往東隔一堵墻的一座小院里。下課后,幾十個孩子像一群蜜蜂似的在院中圍著一個中年婦女,有的拉胳膊,有的拽衣服,張著小嘴,一聲聲喊著“申媽媽”,嘰嘰喳喳,好不親熱。這個中年婦女就是申竟,只見她摸摸這個的頭發(fā),貼貼那個的臉蛋,還彎腰為一個男孩系緊了鞋帶。好一幅融洽和諧、母子相親的家庭圖畫!
小院門庭上用紅漆寫著8個字:“申竟希望班生活區(qū)”,兩邊墻壁上畫著反映孩子們學習與生活的圖畫。院內(nèi),朝北坐落著6間瓦房,其中2間男生宿舍,2間女生宿舍。另外2間是孩子們就餐的地方,墻壁上掛著幾塊獎牌,最顯眼的是一塊由國務院扶貧辦和中國地區(qū)開發(fā)促進會授予申竟的“全國十大基層公益事業(yè)‘愛心大使”的銅牌。
在這座小院,生活著45個來自長治市13個縣和貴州省貧困山區(qū)的孩子,有23個男孩,22個女孩,小的8歲,大的15歲,分別上一至五年級。他們中有的是失去雙親的孤兒,有的因為父母身患重病或殘疾,家庭特別困難而失學或退學。其中,35個長治的孩子是在2003年8月由長治市團市委牽頭選送,申竟出資撫養(yǎng)入學的;10個貴州的孩子是申竟通過兩省有關部門選送,于2004年9月領來撫養(yǎng)入學的。上課時,孩子們在紫坊小學隨班就學,下課后回到生活區(qū)吃飯、休息、娛樂。
我要盡最大的努力為其他貧困孩子們辦些實事,哪怕是發(fā)出一根火柴的光和熱也好
申竟今年43歲,中等個頭,衣著樸素。談到她的生活經(jīng)歷,她難以抑制地流出了辛酸
的淚水:
“在我只有十幾歲的時候,我的父母就因病先后去世了,留下我們8個兄弟姐妹,生活極其困難。我從小就體驗過兒時失去雙親的苦楚和幼小無助的艱辛。1978年,我在長治郊區(qū)的一個糧店當了售糧員。我倍加珍惜這個工作機會,不怕吃苦,積極向上,1980年就入了黨,后又調(diào)到長治市區(qū)供銷社,一帆風順,成為同伴羨慕的對象。
“然而,1995年我下崗了。也許是我從小受了太多的苦難,形成了不屈的個性,我挺起腰桿,開始了新的打拼。一次偶然的機遇,一個朋友讓我?guī)退耐苛蠌S搞市場營銷。我放下年幼的孩子,四處奔波,業(yè)務做得非常出色。
“到2000年,我丈夫也下崗了。我和丈夫拿出所有的積蓄,來到晉城開了一個涂料經(jīng)銷攤子。我們靠過硬的質(zhì)量和優(yōu)質(zhì)服務,業(yè)務越做越大,效益越來越好。隨后,接收了40余名下崗職工,成立了公司。到2002年,公司一年純利潤就能達到七八十萬元。
“我是個貧苦孩子,從小就發(fā)誓將來無論如何也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再受苦受罪。我要盡最大的努力為其他貧困孩子們辦些實事,哪怕是一根火柴的光和熱也是好的。這是我的心里話?!?/p>
我一定要盡微薄之力,幫助窮困孩子上學
2003年“三八”婦女節(jié)前的一天晚上,申竟在家中看電視,節(jié)目正在講述一個山區(qū)孩子因家中困難而不能上學的境遇。她看著看著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畫面中的孩子成了她心中的牽掛。
申竟當晚寫了一篇日記,記述了她的感受:
“剛才在電視上看到一個故事,一個男孩在山上放羊,一個記者在采訪。問:你為什么放羊?答:掙錢娶媳婦。娶媳婦干什么?生娃。生娃干什么?放羊。多么簡單的人生軌跡,但卻說明了一個大道理,孩子們不上學怎能改變農(nóng)村的貧困面貌和自己的生活面貌呢?
“經(jīng)常在電視上看到失學兒童,尤其是有好多農(nóng)村女孩因家庭困難上不了學。我認為一個女孩就是一個家庭,因為長大要生兒育女,教育孩子,會影響下一代人的生活。我也是一個女人,一定要盡一點微薄之力,幫助一些窮困孩子上學?!?/p>
申竟將想法付諸行動。先是與團市委聯(lián)系,提出結(jié)對子助學的想法。后來,隨團市委的人員到周邊貧困山區(qū)進行考察,當看到有許多貧困家庭連溫飽都解決不了,根本無力供養(yǎng)孩子上學,尤其是一些失去雙親的孤兒,沒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孩子們赤著雙腳在地頭打草放羊,她的心震顫了。她決定改變助學的想法,下決心把一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帶回城里,為他們營造一個家園,讓他們享受同城市孩子一樣的生活和教育。她當即向團市委的領導表示,愿向這些孩子提供小學階段的全部生活與學習費用。團市委從13個縣(市)選了34個特別貧困的孩子(次年增加至45個),又幫她聯(lián)系了市區(qū)內(nèi)教學環(huán)境最好的紫坊小學。申竟投資10多萬元作為開辦費,租了一個獨院,聘用了生活老師、管理員、廚師等,給孩子們配備了床鋪、被褥、衣服及生活學習日用品?;貞洰敃r的情景,申竟說:“當孩子們怯怯地走進這個新家時,有的搖頭,有的想家。沒兩天,就都笑了,一個個都喊我‘申媽媽,我當時心里感到特別甜蜜、自豪!”
經(jīng)測算,34個孩子每年的費用需要20萬元,5年下來就是100萬元。有人擔心,如果中間發(fā)生變故,孩子們怎么辦?申竟說,自己不是一時沖動,是真心想為這些孩子們盡一點義務。為此,她到公證部門將一份全程資助34個孩子完成小學階段生活教育的合同作了公證。
在申竟救助的這些孩子中,有11個孤兒、9個來自單親家庭、5個父母都是殘疾人。特別令人欣慰的是,他們學習大多都很刻苦,剛來時初試成績多數(shù)不及格,現(xiàn)在幾乎都是班里中等以上的學生,有的還很突出。學校二年級有一個班,申竟的孩子有28人,占全班人數(shù)的68%,這個班的學習成績名列年級之首。
就是“砸鍋賣鐵”,我也要撫養(yǎng)資助這批孩子小學畢業(yè)
“申竟希望班”辦起后,申竟將很大的精力投入到了孩子們身上,卻耽擱了企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營。2004年冬天,申竟的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陷入了困境,這也嚴重影響到了孩子們正常生活學習費用的來源。
負責孩子們?nèi)粘I畹乃斡褓t老師給記者提供了一份“申竟希望班”每年費用的明細表,表中有23項支出內(nèi)容,包括伙食費、衣物費、日常用品費、學雜費、書本費、醫(yī)藥費等。從表中可以看出,加上開辦費10多萬元,兩年來,申竟已實際支出50余萬元,其中伙食費每天人均6元,一年就需10萬元。宋老師講,孩子們正是長個頭的時候,不僅能吃,還得搭配好營養(yǎng)。
為共渡難關,申竟“希望班”現(xiàn)在聘用的5名生活老師都是申竟的親戚。至于工資待遇,他們說,定的是每人每月500元,等申竟經(jīng)濟上緩過來再領吧。
為擺脫當前的困境,申竟準備將一處住宅賣掉,先解決孩子們的生活費用。她說,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撫養(yǎng)資助這批孩子小學畢業(yè)。
(張鳳祥薦自《經(jīng)濟日報》 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