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志明
歐洲一體化進程從歐洲煤鋼聯(lián)營到歐共體,再到歐盟,經(jīng)過幾代人堅忍不拔的努力,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時光,取得了巨大進展,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聯(lián)合的地緣范圍不斷擴大,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地區(qū)組織,并一步步向更高階段發(fā)展。剛剛誕生不久的歐盟憲法條約就是推動歐盟政治一體化、實現(xiàn)歐洲統(tǒng)一之夢的又一部歐盟歷史上的重要文獻。
夢想中孕育
新世紀要制定一部新的歐盟憲法成為歐盟各成員國的共識。首先,歐盟制憲是保證歐盟擴大后能夠繼續(xù)高效運轉的需要。隨著歐洲一體化進程的發(fā)展,2004年5月1日,又有10個中東歐國家加入到歐盟大家庭中來,歐盟已經(jīng)從最初6個國家擴充到25個國家。此外,如果在今后5到10年歐盟能夠吸收所有申請加入的歐洲國家,那么歐盟將擴大到30多個成員國。因此,歐盟現(xiàn)有的組織機構、決策效率和行政管理方面都無法適應整個歐盟正常運行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制定一部統(tǒng)一的憲法,重新明確各機構的職能,確定新的決策機制,保證歐盟的高效運轉,就成為擺在歐盟面前的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其次,歐盟制憲也是歐盟提升其國際競爭力的需要。實現(xiàn)歐洲一體化,原因之一是二戰(zhàn)之后滿目瘡痍的歐洲希望借助集體的力量恢復被戰(zhàn)爭破壞的經(jīng)濟。20世紀50年代以后,面對美國和日本在經(jīng)濟和科技領域的強烈競爭,西歐國家也認識到只有聯(lián)合起來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與之抗衡。一體化確實給西歐國家?guī)砹藢嶋H利益,使西歐國家作為一個整體成為世界經(jīng)濟格局中“美日歐”三足鼎立的一個重要支點。進入新世紀的歐洲更是雄心勃勃,隨著歐盟的東擴,擁有4.5億人口,占世界經(jīng)濟總量1/4的歐盟試圖將其打造成為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超級國家”。歐盟憲法條約是一部綱領性的法案。如果條約生效,歐盟將呈現(xiàn)出某些國家的特征,如一面國旗,一首國歌,一位主席。更重要的是歐洲的政治一體化進程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歐盟國家也將更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從而大大提升歐盟的國際競爭力。
艱難中誕生
然而,回顧歐盟憲法條約這一路走來的歷程可說是歷盡艱辛。2001年12月,歐盟首腦會議通過《拉肯宣言》,決定成立歐盟制憲籌備委員會?;I委會由105人組成,法國前總統(tǒng)吉斯卡爾·德斯坦任主席,其成員來自當時的歐盟15國、13個申請國政府和議會以及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議會等機構。隨后就開始了歐盟長達28個月的艱難的制憲歷程。分歧在歐盟憲法起草階段就已初顯。當初在由誰主持起草工作的問題上各成員國就有著激烈爭論。出于利益考慮,15個成員國都希望選擇符合自己意愿的人來擔當這項工作,最后的折中方案是決定由法國前總統(tǒng)吉斯卡爾·德斯坦擔任這一職務。這是因為在眾多人選中,德斯坦具備一定優(yōu)勢。首先,他是一個卸任大國總統(tǒng),具有豐富的從政經(jīng)驗。其次,法國是聯(lián)合國常任理事國和歐盟兩大支柱之一,無論在世界上還是在歐盟都具有別國沒有的影響力。第三,德斯坦本人在歐洲政壇的口碑好、聲譽高。
在歐盟憲法進入實質性起草階段后,歐盟15個成員國又不斷發(fā)出不同的聲音。素以“歐洲懷疑論”著稱的英國提出:無論歐盟憲法的條款如何下筆,但絕對不可涉及英國的國家主權,特別是外交、軍事、國防、稅收等領域。其他成員國也有類似的反映。這是成員國為維護本國利益的一種本能反應,然而正是這種反應導致了歐盟憲法的艱難處境。2003年6月20日,經(jīng)過16個月的緊張工作和激烈爭論,籌委會通過了歐盟憲法草案,并向在希臘召開的歐盟首腦會議提交了一份歐盟憲法草案文本。草案規(guī)定了歐盟的機構設置和權限,明確了歐洲公民的基本權利,為歐洲未來的發(fā)展模式確定了框架。2003年7月10日,籌委會宣布歐盟憲法草案最終定稿。草案對歐盟的盟旗、盟歌、銘言和慶典日作出明確規(guī)定。歐盟的盟旗仍為現(xiàn)行的藍底12星圖案,盟歌仍為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的《歡樂頌》,“歐洲日”定為每年5月9日,把未來歐盟憲法的最后一句話“多元中的一體”作為歐盟的銘言。然而沉浸在《歡樂頌》旋律中舉杯慶祝的籌委會成員們可能誰也不曾想到半年后的2003年12月12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的首腦會議上,歐盟15個成員國和10個準成員國首腦因在歐盟委員會的組成和有效多數(shù)表決機制等問題上分歧太大,未能如期通過新憲法草案。歐盟制憲出現(xiàn)了僵局。
2004年5月1日,歐盟從原有的15國擴大到25國。但事實上,從2003年下半年意大利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起,10個新成員國就已實質性介入了對歐盟憲法草案的討論審議。25個主權國家各有各的算計,憲法制定的難度就可想而知了。歐盟憲法草案的最大爭執(zhí)點是表決權的問題。歐盟憲法草案規(guī)定,歐盟的最終表決權歸歐盟理事會,當理事會認為需要對某項議案進行表決時采用“有效多數(shù)表決機制”,這個機制必須具備兩個條件方能具有法律效力:一是代表了歐盟成員國的多數(shù),二是代表了歐盟總人口的60%以上。對表決問題的這個規(guī)定,法德兩國表示擁護,西班牙、波蘭堅決反對。英國也加入了反對行列,建議維持協(xié)商一致的方式,其他國家大都采取觀望態(tài)度。如按照這個規(guī)定實行,法德以其在歐盟的影響力和實力將占很大優(yōu)勢,而這是英國、西班牙、波蘭等國所不愿看到的。作為歐洲兩個相對的小國,《尼斯條約》原表決機制給予了波蘭和西班牙這兩個比法德人口幾乎要少一半的國家在歐盟事務中擁有幾乎相等的決定權。而歐盟憲法草案提出的有效多數(shù)表決機制,增加了人口因素,換言之,即增加了法、德在歐盟事務中的決定權,這樣波蘭和西班牙在歐盟事務中的權力便相應遭到削弱。西班牙和波蘭的考慮自然有其理由,但對于法德意等國來說,他們擔心更多的是,2004年5月1日歐盟擴大至25國之后,原有的表決機制將在更大程度上削弱這些老歐洲的決定權,而且如果采取協(xié)商一致的辦法,法德也擔心歐洲一體化事業(yè)難以加快進程。持觀望態(tài)度的成員中,多數(shù)是小國,他們既不愿看到歐盟大權被法德兩國控制,使本國利益主權受到損害,也不愿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速度受到影響。
但是,2004年3月11日,西班牙遭受恐怖事件為歐盟制憲產(chǎn)生了意想不到的推動作用??植绖萘W洲的攻擊,使歐盟各國領導人意識到必須在世界面前表現(xiàn)出“團結”的樣子。此外,“3·11”恐怖襲擊事件后西班牙政府換人,新政府對歐盟的態(tài)度發(fā)生重大轉變,對制憲采取了積極立場,波蘭的態(tài)度也開始軟化。在“5·1”大東擴之后,通過憲法的趨勢已經(jīng)不可阻擋。經(jīng)過討價還價,各國最終達成了妥協(xié)。法德等國放棄了此前要求“原封不動”地通過憲法條約草案的立場,同意對其進行修改,西班牙、波蘭等國則對修改后的“雙重多數(shù)”的表決機制表示接受。此外,為了防止大國今后控制聯(lián)盟、做出違背小國利益的決定,憲法條約還增加了“緊急剎車”規(guī)定,即如果同時有四個成員國阻止某一決定,反對將有效,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小國利益。
2004年10月29日歐盟25個國家的領導人在羅馬簽署了歐盟歷史上第一部憲法條約,這標志著歐盟在政治一體化的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是歐洲一體化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文獻。
最終出臺的歐盟憲法條約雖然是各方妥協(xié)的產(chǎn)物,但仍然具有值得肯定的價值和意義。首先是機構改革。歐盟三大機構——理事會、委員會及歐洲議會的權限等問題一直備受爭議。最后通過的憲法文本對此做了一些革新。如設立歐洲理事會主席一職來代替歐盟目前執(zhí)行的缺乏效率的輪值主席制;縮小歐盟委員會的規(guī)模;擴大歐洲議會的權力等。通過這些革新將有助于降低歐盟的“民主赤字”。第二是決策機制的革新。憲法取消了《尼斯條約》復雜、隨意的加權票數(shù)分配體系,提出了雙重多數(shù)表決機制,即一項決議只要有55%的成員國支持,并且這些國家能代表歐盟人口的65%,就可在理事會獲得通過。這一決策方式更為民主,也更為簡單,有利于提高歐盟理事會的決策效率。第三,在外交和防務政策方面的主要變化是設立了歐盟外交部長一職,并提出了一項“忠誠條款”,要求各成員國積極并毫無保留的支持歐盟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這有助于各成員國在外交上用“同一個聲音說話",必將使歐盟在外交上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前景撲朔迷離
歐盟憲法條約經(jīng)歐盟各國領導人同意之后,還必須獲得歐盟25個成員國一致批準,才能按計劃在2006年11月生效。如果任何一個國家不能批準,這部憲法就得暫時擱淺。 對于今后歐盟憲法的命運,歐盟各成員國領導人曾一度表現(xiàn)出樂觀的態(tài)度。在主張議會表決的15個國家中已經(jīng)全部完成批準程序的成員國有希臘、意大利、立陶宛、匈牙利、奧地利、西班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和德國等9個國家。而10個選擇全民公投來決定歐盟憲法命運的歐盟成員國中,西班牙“首戰(zhàn)告捷”。2005年2月20日的西班牙全民公投中,近79%的贊成票使歐盟憲法得以順利通過。但是,歐盟的子民們卻不愿意輕易讓他們的領導人實現(xiàn)這個"超級國家"的夢想。2005年5月29日,在關鍵性的法國公投中,作為歐洲一體化發(fā)動機的法國,以近55%的反對票否決了歐盟憲法。法國的這一否決對歐洲一體化無疑是一次沉重打擊,也給歐盟憲法的未來投下了陰影。隨后,同為歐盟創(chuàng)始國的荷蘭也在6月1日的全民公投中第二個否決了歐盟憲法。這更引起了人們對歐盟憲法前景的擔憂。在法國、荷蘭相繼否決歐盟憲法之后,歐盟領袖的夢圓之日實際上被無限期地推遲了。
法國和荷蘭公投連遭否決之后,雖然英國表示將推遲公投日期,但歐盟其他國家紛紛表示批準程序仍將繼續(xù)下去,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從理論上來說,歐盟憲法條約遭到一國否決就不能生效,但實際的情況是歐盟不可能讓歐盟憲法條約就此擱淺。有三種可能性,一種可能是由法國公投產(chǎn)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多個國家否決歐盟憲法。歐盟憲法就此胎死腹中,歐洲一體化進程也就此止步。但根據(jù)歐盟已有的經(jīng)驗看,這種可能性幾乎不存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曾遭遇過幾次類似的危機,但最終都找到了解決辦法,使歐洲一體化進程得以順利進行。1992年,丹麥選民在全民公投中否決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此后,丹麥政府通過談判,在防務政策、歐元、難民和移民政策,以及歐盟公民身份等問題上獲得讓步。1993年,丹麥選民在舉行的第二次公投中通過了該條約。2001年6月,愛爾蘭舉行的全民公投否決了尼斯條約。后來在歐盟的要求下,在愛爾蘭的利益得到保證后,愛爾蘭同意舉行第二次公投,并順利地于第二年通過了尼斯條約。而第二種可能就是歐盟在合適的時機下在那些否決歐盟憲法條約的國家再次舉行投票。從法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如果歐盟和法國政府吸取這次否決的經(jīng)驗教訓,有針對性地積極做好準備,在第二次全民公投中通過歐盟憲法條約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而如果法國和個別歐盟成員國最終否決了歐盟憲法,這也不會是歐盟憲法的末日。第三種可能是繼續(xù)進行談判,對《歐盟憲法條約》的相應條款進行修改和靈活處理。應該說,歐盟已經(jīng)給自己留了后路。歐盟憲法條約的附件中已預見到可能有國家否決這種可能性,規(guī)定某國可以退出歐盟。如果在歐盟憲法條約簽署后的兩年內,五分之四的成員國批準條約,而一國或數(shù)國遇到困難,歐盟將召開特別理事會,作出相應的決定。歐盟很可能會沿用處理英國暫不加入歐元區(qū)的辦法,如給予法國選擇不加入歐盟憲法條約的權利,但不能妨礙歐盟憲法條約生效。
總而言之,歐洲統(tǒng)一的車輪已不可逆轉?;仡櫄W洲一體化的歷史,往往都是在退一步進兩步的循環(huán)中曲折前進。此次法國公投結果雖然給了歐洲統(tǒng)一事業(yè)當頭一棒,但這一棒不會將歐洲統(tǒng)一的夢想置于死地。如果歐洲政治家從中吸取教訓,調整政策,也許這一棒可以起到清醒劑的作用,使歐洲統(tǒng)一之夢不僅僅是夢想,而能朝著更加現(xiàn)實的方向發(fā)展。6月16日,歐盟首腦會議已決定,延遲歐盟憲法條約的表決期限,為解決這一問題,留了后路。
(本文責任編輯:季仰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