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以賓
從7月1日起,深圳建行將對人民幣小額個人活期存款日均余額小于500元的賬戶收?。保霸~戶管理費,并執(zhí)行0.01%的活期存款利率。有人馬上算了一筆賬:500元存一年,按0.01%算,才5分錢利息,交10元管理費,錢豈不越存越少?目前“負利率”人所共知,如果加上這一因素,500元存款戶每年的“損失”肯定不止9.95元。
“管理100元賬戶的成本與管理100萬元賬戶基本相當”,沒理由懷疑銀行方面的這種說法,于是可作出如下推理:銀行不是都要走全商業(yè)化的路子嗎?何為“商業(yè)化”,當然是以營利為目的,賠本的買賣誰都不愿意干。深圳建行如是,全國各地的建行也不例外;建行如是,別的銀行當然也無法例外。鑒于花旗銀行自去年年底將收取管理費的“門檻”由5000美元提高到了1萬美元,可以預料,今后中資銀行不僅會大面積地實行賬戶管理費和低利息制度,也完全有可能將“門檻”由500元提高到1000元甚至更高。這是否意味著:今后凡500元(也許1000元或更多)以下儲戶要想避免錢越存越少,將再也找不到可以存錢的地方?
假如真的走到這一步,筆者以為絕不是件小事。在窮人存錢的問題上,無論是政府還是整個社會,無論從現(xiàn)代法治建設(shè)的角度還是傳統(tǒng)道德的角度,都不應袖手旁觀。
銀行是否收窮人賬戶管理費,表面上看是一個經(jīng)營者的經(jīng)營自主權(quán)的問題,但其背后仍是一個法治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的問題?!笆袌鼋?jīng)濟不相信眼淚”,但窮人只能相信和依靠政府。假如把儲蓄也看成是一種純粹的市場行為,窮人們少得可憐的那點兒錢存銀行也罷,自己揣在身上也罷,政府當然可以不予理會,但中國畢竟有中國的國情。雖然“建設(shè)和諧社會”的總體目標已很明確,雖然政府為縮小貧富差距正在采取各種積極措施,但人的機會有差別、能力有大小,即使再過若干年,僅具有500元儲蓄能力的窮人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甚至不是個別。而越是窮人,微薄的存款不至于折本,對他們的意義也許越大。
既然政府目前尚無能力為貧困人群提供像發(fā)達國家那樣的福利保障,就應多尋找方式或途徑,為貧困人群提供幫助。例如,可以通過立法賦予所有的銀行一種不可推卸的社會公益義務——不得以任何理由和附加條件限制小額存款。銀行有其特殊性,例如兌換零鈔、更換殘破幣等等,肯定都是絕對賠本的義務服務,但既然法律賦予了銀行這種責任和義務,就得遵照執(zhí)行。假如政府覺得今后不宜再賦予銀行“政策性”職能以及“公益”職能,那么辦法仍然是有的,例如成立專門為窮人服務的小額儲蓄銀行,由政府財政或慈善款項對經(jīng)營者進行補貼。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