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牧等
戰(zhàn) 爭
楊牧
一
戰(zhàn)爭在你灰暗的心中進行也已
經多年,橋梁和風車坍塌
一眼望去,胸懷少有
人蹤,只見老山羊淺沙河邊飲水
殘柳為幾枝新葉堅持一整個春天
螞蟻窩反復搬演同樣的
劇情,關于虛無
和實有,獨鷹慢飛在暴風雨之前
二
戰(zhàn)爭在你灰暗的心中進行也已
經多年,輜重馬隊過境后竟然
不知去向,只聽見偶發(fā)的
爆破隨風傳來,自遠方——
自記憶的反面;珠玉交擊
篦櫛梳過黑發(fā)長長細致的聲音
鏡子照見屋檐下一再重復的歌詞
他的眼色生死如蜉蝣
點評:
描述戰(zhàn)爭,不見得要布置彈片四射的場景,不見得要在火光中映照斷垣殘壁,或肚破腸流、頭顱手腳齊飛;何況形而上的“戰(zhàn)爭”。
戰(zhàn)爭在此,自然更是一種隱喻,則鏡子所映,是遠離的紅顏;而橋梁、風車、人蹤、老山羊、螞蟻窩、輜重馬隊等等,也都是符碼,為一種荒涼殘破的心境,搬演青春老去的劇情。
(焦桐)
五月的意象
李魁賢
到了五月的時候
找不到五月的蹤跡
長久霪雨使大地癢極了
鳥聲是晚春的未終曲
應和異化的狗吠
梔子花開了又謝
泥土還未吸收到香味
相思樹沿路撒著
相思淚的小小黃花蕾
像是一幅蝴蝶拼圖
打散后失望的零零落落
風搖撼著不想動的樹枝
天很快又陰暗下來
霧濃得像塵封的歷史
用望遠鏡只看到午后
拒絕陽光的圍墻
看不到圍墻后面的樹林
樹林后面的大屯山
山后面的天空
天空后面的五月蹤跡
到了五月的時候
點評:
五月,自然有特殊的意涵。表面上,本詩旨在歌詠節(jié)氣,帶著抒情味,描述春夏之交的情景;實際上頗有政治意圖,如“異化的狗吠”、“天很快又陰暗下來/霧濃得像塵封的歷史”、“拒絕陽光的圍墻”,竟是十分尖刻的批判了。
(焦桐)
我的手掌
蘇紹連
1
我?guī)е业氖终齐x開了
走過街道,進入車站
我的手掌折疊在口袋里
火車載著我的手掌離開了
風景在車窗口不斷地碎裂
化成粉末,剝落
我的手掌卻還存在著
旅行在時間的旅行軌道上
消逝的記憶消逝得更遙遠
就像熒幕關掉而熄滅成黑暗
看不見的一對手掌
上下撲動,不斷地翱翔
要前往何處?我問著
在折疊的手掌中的一張車票
被剪票員剪了一個缺口、出口
2
我?guī)е业氖终齐x開了
走出車站,走過社區(qū)
有人注視我有人閃躲我
我攤開手掌給人們看
枯黃的兩片葉子一樣分裂崩解
手掌的輪廓依然存在
透明的生物攀爬,鉆竄
在手掌上挖掘死亡的掌紋
沒有人能解釋它的意義
而我拿著我的手掌
像拿著飄揚在風中的兩枝小旗子
沒有人能解釋它的意義了
要前往何處?我問著
手掌空虛,搖曳,墜落
離開了我的身體
點評:
以超現實手法演出的一首詩。“手掌”好像不是我的了,而是可拆卸可攜帶的物品??赡苁窍虢柚淮纬鲎?,找尋某種目標或解答,或只是問出困惑和疑慮之所在。如果把詩中的“手掌”兩字換成兩個空白的框框,或是換成“回憶”、“悲傷”、“過去”等字眼,整首詩所要表達的會不會不同?顯然還是“手掌”兩字最好,最切身,想像空間也最大。
這是蘇紹連的高明之處,他讓人讀了后會重新審視、撫摸,或脫掉自己的手掌,也試圖折疊它,放入口袋;帶著它,開始一個旅程。說不準誰會走得比較遠,說不定只得一直旅行下去,直到彼此為對方找到意義。詩的場景轉換像“人”跟“手掌”在演對手戲,既悲且樂,戲劇化的趣味中有其內在的哲學命題。
(白靈)
蔓草中有塔
零雨
尖塔都老了
瘦楞的身世,蒼涼的名字
野草攀到了臉的高度
又不停向上,找到更多空隙
宋代的欄桿,唐代的旋梯
怎么度過這個冬天
想必神祗早已回返天庭
緊握他們離去的衣衫
留在西方背光的角落
換上一件黑衣
從村子那頭走到這頭
青石板路也打了寒顫
黑暗中,向天伸出手臂
(——而攫回什么——)
車行漸遠,愈回顧
愈顯完整
點評:
雖也是寫旅游中所見,但零雨這首《蔓草中有塔》卻與一般的旅游詩不相類,沒有發(fā)思古之幽情,而是以白描的文字,看似冷冷然,卻有深意在。
全詩以兩三行不等分為七節(jié)。從遠處看到“塔尖都老了”開始,到“車行漸遠,愈回顧/愈顯完整”結束。完整地表現了遠、近、遠的空間感。同時也指出人們對事物的認知必當采取的距離,因為靠得愈近愈零碎。
雖說沒有發(fā)思古之幽情,但對時間的推移仍有的感慨,目睹古塔為蔓草所侵,歷代的修葺說明它未來的遭遇,遂有“怎么度過這個冬天”的喟嘆。而且頗有欲挽回此種時間之浩劫的心意。且看“黑暗中,向天伸出手臂”真是徒喚奈何。
(商禽)
外面的風很冷
向明
踮腳
凝神
雙手奮力排開
不要有一只腳
留在外面,歷史的外面
外面的風很冷
不管左邊是李、杜
李、杜過去是
陳子昂,是
陶、謝,是
屈子
不管右邊是佛洛斯特
佛洛斯特過去是
葉芝,是里爾克
是但丁,是
荷馬
一心一意踮腳凝神
雙手排開,管它
衣衾不整,歪眼塌鼻
把自己塞進書架上的那一排
那一排中的
一本坐定
外面的風實在很冷
點評:
這首詩的空間很特別。作者竭力要擠進書架上的叢書之間,為自己找到一個定位,因為“外面的風實在很冷”。所謂“外面”,是指“歷史的外面”。相對而言,“里面”就是“歷史”了。既然外面太冷,里面應該是溫暖的了。如此說來,歷史對詩人溫暖,而歷史之外,也就是眼前的現實,卻冷落了詩人。詩人進入歷史后,顯得光芒耀眼,但若住在隔壁,卻是一個笑話。里爾克說,詩人就像天鵝,在岸上時步態(tài)蹣跚可笑,但一入水后就雍容高雅了。岸與水的對比,正如現實與歷史之比。向明此詩說,詩人要為自己定位于歷史,必須“踮腳凝神”:“踮腳”是提升自我,“凝神”是全心投入。必須如此,才成得了正果。
(余光中)
之后
簡政珍
“你知道樹枯老的感覺嗎?”
這是父親當年面對波濤的言辭
之后,巖石以千瘡百孔
記錄這場水陸交接的對話,擔心
我患了提早到來的失憶癥
我不曾忘記
樹根增添了肥料后
聚集了各種尺寸的螞蟻準備過節(jié)
那是大雨之后第一個放鞭炮的日子
我們卸下墻上父親的遺照時
母親患了關節(jié)炎的雙腳
在皸裂的磁磚上滑倒
之后,我們透過裂開的墻面
觀看倒錯的星宿,漏雨的閣樓
收養(yǎng)了一些遺失窩巢的雀鳥
夜晚,他們制造我們啁啾的夢境
怯懼地面對我手電筒的亮光時
他們終于想到老樹多年前的叮嚀
之后,左鄰右舍都拆掉房子
流浪狗多了一片覓食的空地
之后,空地召集了整個村子的蒼蠅
之后,斷層帶上蓋了一家大型孤兒院
老樹枯死的那一年
廣場上換了一面花色不同的旗幟
點評:
“樹”是鳥的家,房子的依傍,我們呼吸氧氣的來源,人類觀看學習的對象。首段以人、樹,與巖石三者互喻,下兩段是昔年歲月的追思和感傷;房子成了樹的代名詞。末二段為結果之不可思議,及非必然性,詩內容跳接迅捷,娓娓道來,隱喻豐富,是人的,是房子的,是樹的家族史,其間隱含了一切“之后”的共同特質。
(白靈)
天問
?筅鐘順文
風在風之上
在瘋之上的
是哪團
疑云
縹緲在云在云之上
在暈之上的
是哪種
天候
雨在雨之上
在魚之上的
是哪朵
睡蓮
做夢在枕在枕之上
在陣之上的
是哪種
戰(zhàn)法
打鼓在皮在皮之上
在疲之上
是哪類
賴種
點評:
瘋是一團疑云,暈是一種天候,魚是一朵睡蓮,八陣圖是一種戰(zhàn)法,疲憊是另一類賴皮,這是鐘順文另類的“天問”。由字引字,想法生想法,必然作“字”自縛,無法解答,但樂趣已得。詩有時可以游戲,不必過于春秋大義,冠冕堂皇,若擊鐘之天問,但擊之而已,不必多予附會。
(白靈)
斷臂
侯吉諒
仿佛殘缺的身體想念失去的手臂
走過熟悉的暗夜和小巷
圍墻上樹枝低垂
拂去我肩上的風塵
我和風,和雨,一起回家
家,像失去的手臂
不存在了
但還牢牢在肩膀上
覺得痛
點評:
在中生代詩人中,侯吉諒集多方面的才具于一身,除詩外,他擅長書法、水墨畫、金石印章之雕刻,均有相當亮麗的成績單。
近年來,他的詩創(chuàng)作量不多,每有新作發(fā)表,均有個人獨特的觀點,這首《斷臂》即是最好的例證。初讀,以為他是為殘障人士繪像,實則他是感嘆城市白領階級終日忙忙碌碌,身心負荷極重,仿佛一個斷臂人。短短九行,道盡上班族心靈的無助與疼痛,尤以末五句看似平淡,實則最為耐人尋索。詩的高度技巧就在這樣一彈指間完成。
(張默)
強迫癥患者
鴻鴻
我的頭卡在馬桶里
這樣很好
全世界都不再煩我了
只剩那只吸了我血的蚊子
正在撞墻
出門應戰(zhàn)那些微笑和問候前
我已耗盡最后的兵卒
不該把頭伸進馬桶但是我
不該把頭伸進烤箱但是我
不該在時速107280公里的地球上
把頭伸出窗外
但是我
更不該靠近
占了半個房間的那明晃晃的
沒有溫度的太陽
然后像蚊子一樣爆炸
馬桶是個安全的地方
點評:
精神病患者的內心一直是我們無法到達、了解的神秘世界。這首詩里的“我”為了找尋安全庇護的地方,不斷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行為,把頭卡在馬桶里、把頭伸進烤箱里、把頭伸出“在時速107280公里的地球”的窗外。文中的“我”要找的顯然是安全的地方,但連有陽光的房間都令他感覺“沒有溫度”,視出門為“應戰(zhàn)”,心中之恐慌無以復加,否則怎么會做出“空間恐懼癥”的怪異性動作?然而本詩要思索的會不會是:屬于我們的世界本身可能的可畏和虛假,在某些時刻強迫施加于彼等脆弱靈魂的肉身上,令他們不得不以瓷制面罩似的馬桶存放自己的頭顱?本詩提供了另一個“強迫”讀者思索的空間。
(白靈)
百姓
蔡逸君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這些年來你們還好嗎?
往昔相遇,我們拙于言辭
彼此微笑,點頭然后各自離開
你姓宋,我姓羅
我們一起逃過歷史的劫難
你姓蔡,我姓朱
我們與爭戰(zhàn)的土地一起受傷
饑荒時你分給我惟一一個饅頭
嚴冬的那個夜里我把皮襖披在你的
肩上
賈路婁危江童顏郭
數不盡的往事
你們好嗎?我們多久不曾靜靜坐對
我們曾共飲一河甜甜之水
我們曾凝視繁星滿布的天空
那些潔凈的濕潤的,一切還在嗎?
我們打拚,賺錢營生養(yǎng)家】
我們攜手又分手
我們曾經傷害善良的人
也被人傷害過
我們械斗,我們火并
徐離宇文長孫慕容
你曾殺傷我的父兄
我曾毆打你的子弟
我們互相做了許多壞事
但我們仍在一起
梅盛林刁鐘徐邱駱
我們懂得原諒,懂得親吻
不是為了共同的姓
而是我們擁有人類的名
溫別莊晏柴瞿閻充
告訴你們的姐妹,告訴你們的弟兄
我們流了很多血,有時鮮紅有時暗黑
我們?yōu)⑾卵蹨I,是欣喜是悲切
我們有罪我們無罪,我們同在一起
而我準備牽你的手
你我同在一首詩里,一本書中
同在那一頁薄薄卻無盡延伸的百姓
生活
點評:
這個年代,國家認同、土地認同和民族認同成了許多人爭執(zhí)不下的焦點。蔡逸君《百姓》這首詩以姓氏問題試圖“磨合”存于其間的若干隙縫。
此詩曾獲二○○二年度(第二十四屆)臺灣聯合報文學獎新詩評審獎。略近朗誦詩的形式,由淺漸深,以平和語句寫出百家姓的繁復糾葛,也寫出了民族和人民無盡的辛酸:不是悲苦地逃劫逃難、逃饑荒,逃異族侵略,也逃朝代更迭,要不就是大變動時相互扶持,但亦可能于持平時代紛擾內斗,做了許多壞事,最后百“姓”的任何姓氏無一消亡,大伙兒仍在一起,因討生活而仍得牽手……視野宏廣,企圖心龐大,有別于書寫將相帝王,寫出了僅屬于小民的卑微和強韌。
(白靈)
口述一座被遺忘的村莊
紀小樣
我要用語言構筑
我所住的那個村子的白天
以整個夏季的發(fā)現當地基
干渴嗜甜的舌頭為疆界——
我要把我白天的村子,蓋在
北京最高的城墻上,還要讓
羅馬的路通到我赤裸的腳下……
當然,在實現這些以前,我必須
用一條發(fā)燙的北回歸線
把我的親戚友伴們圈起來;
包括那條生病的老水牛
蜷在屋檐上的白貓,還有我
養(yǎng)在生銹鐵罐里吃著蕃薯葉的
一對蟋蟀。如果可以
我要用俚俗建籬笆,甚至用粗話
來種樹,開出糾結壯大的綠色華蓋
給這世界最后的夏日遮蔭,一直
一直到冬天忘記我們的存在,一直
一直到我的唾沫想不出另外更好的
說法……
父親微笑著撫摸我的頭
“一支最短的蠟燭,可能比你懂得更
多!”
我不信,轉頭向爺爺求證
他只給我削瘦的背影,還有
風中蒼老微弱的一句話
“是的,夜晚!
夜晚永遠比我們所知道的陽光還長
……”
點評:
一座村莊消失了,被遺忘了,心目中的世界進入漫漫長夜,說話者胸中充滿疼惜與憤懣,乃努力記憶,誓言“要用語言構筑”那村莊,“用俚俗建籬笆”,“用粗話來種樹”,企圖重構熟悉而美好的白天世界。
本詩意象奇詭,略帶超現實況味。情感非常節(jié)制,幾乎到冷靜的地步了。
(焦桐)
(選自臺灣《1999年詩選》、《2001年詩選》、《2002年詩選》 / 臺灣詩學季刊雜志社)
·責編 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