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h
在美國的大城市隨處可見中國餐館,可見中國菜肴有多么招人喜歡。我來中國之前,從未料想中國的食文化和酒文化之間會有一條巨大的鴻溝。在中國生活了多年,中國餐館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飯菜美妙的色香味,而是那觸目驚心的喝酒方式。
西方人也有好喝酒的,但酒在我們生活中并不像在中國一樣發(fā)揮著巨大作用。
美國人很少在午餐時喝酒,因為一小時后必須工作。但在中國,中午的餐桌上擺滿了啤酒瓶。午飯后,他們一個個面紅耳赤地走出餐館,甚至還能開車去上班。
在西方,人們常常在家里或酒吧里喝酒,而餐館只是填飽肚子或浪漫約會的地方——這時候只需要一點點紅酒就行了。中國人喜歡大聲講話,尤其是他們喝酒時的干杯聲、說笑聲、劃拳聲不絕于耳。
我在中國南方教過英語。那時我和一位女教師常被邀請一同吃飯。女教師只參加過第一次就再也不去了,她覺得“酒文化”破壞了整個宴會的氣氛。宴會上,人們紛紛站起來互相祝酒。然后,其他桌的人們也過來了,邊叫喊著“干杯”邊使勁碰酒杯,白酒灑得到處都是,只見酒從他們的杯子、手指甚至袖子上滴下來,滴在那些美味的菜肴上。幾分鐘的工夫,酒就在桌子上四處流淌,菜盤里也都沾上了酒,我們一下子沒了食欲。
中國人的酒文化中,讓我實在費解的是,喝酒成了“拉關(guān)系”的工具。在美國,喝酒完全是個人的事,他們不會勉強別人喝酒。但在中國,人們在餐桌上的任務(wù)就是勸別人喝酒,這似乎比吃飯還重要。有一點我始終不明白:到底中國人認(rèn)為喝酒是有益還是有害呢?如果有益,為什么他們自己總是避免多喝呢?要是有害,他們?yōu)槭裁匆疵o朋友或領(lǐng)導(dǎo)勸酒,非把他們灌醉,直到嘔吐為止呢?無數(shù)次我聽到人們說“我們也很討厭這樣,但這是文化”,難道竟有這樣的“文化”?
一個中國朋友告訴我,要是在桌上不喝酒的話,別人就會覺得你孤僻、冷漠,就不喜歡你。另一個朋友告訴我,正是喝酒加速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為酒廠和餐館提供了無數(shù)個就業(yè)機會,它們還給政府交納了巨額稅收。但我認(rèn)為,酒也阻礙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它浪費了人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我知道我的看法不符合中國文化。但我覺得人們應(yīng)當(dāng)捍衛(wèi)自己的權(quán)益,在不想繼續(xù)忍受喝酒痛苦時,勇敢地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