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虹霞
新浪
2005年2月16日,春節(jié)長假最后一天,新浪網(SINA.NASDAQ)即被告上紐約南區(qū)地方法院。新浪CEO汪延和CFO曹國偉被推上了被告席。
起訴方是美國Schatz & Nobel及Schiffrin & Barroway法律事務所,他們聲稱,新浪沒有披露正確信息、發(fā)布虛假信息誤導了投資人。
目前,這兩家律師事務所正在征集在2004年10月26日至2005年2月7日期間在公開市場買賣新浪普通股票的投資人,一道參與訴訟。
起訴狀中指出:1、新浪沒有主動及時的披露中國移動MMS服務條款變化和啟用新的MMS服務結算平臺對新浪業(yè)務的影響,或披露不完全。2、新浪沒有披露公司為達到業(yè)績目標,而日益對“算命”、“星象”、“情色”短信息服務產生的收入依賴;以及政府打擊在線、短信算命服務對新浪現金流的影響?!盎谝陨侠碛桑吕岁P于業(yè)績成長及前景的一切樂觀言論都缺乏合理的基礎?!?/p>
2月16日,美國Brodsky & Smith、Charles J. Piven、Brian M. Felgoise等3家法律事務所,也以信息披露問題對新浪提起訴訟。
2月18日,《新財經》致電新浪總部,被告知:新浪尚未收到起訴文本,“不清楚事件的具體情況”。
新浪之所以遭遇5起訴訟,其直接原因是業(yè)績下滑。
2月7日,新浪發(fā)布200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對2005年一季度的營收和利潤都做出大幅下調。
在財報中,新浪稱,今年1月下旬,負責監(jiān)管中國境內廣播電臺和電視臺的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廣電總局)發(fā)布通知稱,禁止電臺和電視臺播放涉及"算命"內容的移動增值服務的廣告,受其影響,新浪將幾乎完全停止通過電臺和電視臺廣告直接推廣其根據使用量計費的短信產品的做法。
此外,自2005年1月,中國移動變更了某些彩信服務的收費流程,導致新浪彩信業(yè)務營收顯著下滑。同時,中國移動自2005年第一季度后期開始,把彩信服務轉移至移動信息服務中心(MISC)平臺,也對新浪彩信業(yè)務營收產生負面影響。由此導致,新浪移動增值業(yè)務營收的季度降幅將在20%至30%之間。
新浪預計,2005年第一季度營收總額最低至4300萬美元,較上季度下跌1400萬美元; 2005年第一季度非GAAP凈利潤將在1100萬美元至1300萬美元之間,較上季度的1800萬美元出現大幅下滑。
受不利消息影響,2月8日,新浪股價從27.35美元大幅度跌至24.39美元,跌幅達10.82%。覬覦已久的盛大,趁機大筆收購新浪股票。
安邦集團研究總部分析師張巍柏指出:新浪股票下跌,是“投資者對新浪未來長期穩(wěn)定收入不看好所導致。在新浪短信收入結構被披露之后,大部分投資者認為緣于算命的短信收入,是無法得到長期保證的,因此看低新浪的合理股價水平?!?/p>
前程無憂
1月19日以來,對前程無憂提起集體訴訟的美國律師事務所已經多達11家。前程無憂董事長Donald Lucas、總裁兼CEO甄榮輝以及高級副總裁兼CFO KathleenChien均被告上法庭。
指控的焦點是:前程無憂及數名高管沒有向投資者們如實披露自己的市場業(yè)績與市場預期,涉嫌證券欺詐和誤導投資者。
起訴書指出,前程無憂的欺詐與誤導行為主要包括:(1)、前程無憂對于廣告營收的實際數字認定有誤,即該公司2004年第三季度的總營收實際上沒有達到財報公布的人民幣1.35億元(約合1630萬美元),凈營收沒有達到財報公布的人民幣1.281億元(約合1550萬美元);(2)、雖然中國勞務市場出現了變化,但前程無憂沒有及時向投資者通報自己因此而出現了廣告營收下滑的消息;(3)、前程無憂在知情前提下,并沒有根據業(yè)務下滑的實際情況調整財報中公布的股票收益預期;(4)、基于上述事實,前程無憂在訴訟期內公布的財務結果和業(yè)績預期缺乏依據,因而對投資者構成了欺詐。
前程無憂公關部馮麗娟對《新財經》表示,公司已獲知訴訟消息,但尚未收到訴訟書副本,公司高層暫不對此發(fā)表評論?!霸诿绹?,很多律師事務所為了高額的分成,會不斷慫恿股民打官司?!?/p>
前程無憂被投資者告上法庭,直接起因是1月18發(fā)布的調低2004年第四季度的收益預期的公告,與第三季度財報給投資者的預期相差甚遠。
2004年11月5日,前程無憂上市后的第一次財報顯示:截至9月30日,總營收為人民幣1.35億元,同比增長71.4%;毛利率為54.5%,高于上年同期的44.6%;凈利潤為人民幣2530萬元,增長了117.8%。
受此利好刺激,前程無憂的股價在盤后交易中上漲2.33美元,收于33美元,漲幅達7.60%。隨后,中國國內招聘求職市場的年末供給繁榮的預期,再度推動前程無憂的股價上漲。2004年12月13日,股價一度摸高至55.55美元的歷史最高點,漲幅高達270%!風頭蓋過納斯達克中國概念龍頭股網易。
但是,喜悅的狂飆嘎然而止,令許多投資者措手不及。1月18日,前程無憂公告稱,由于公司預先未估計到2004年12月后兩周廣告收入大幅銳減,加上運營開支增加,公司對該年度第四季度的銷售和收益預期大幅調低。
1月18日,前程無憂CEO甄榮輝召開電話會議,向市場解釋收益預期下調原因:2004年12月份最后兩星期求職廣告大幅減少,這種狀況在過去6年中從沒遇到過。公司認為這種現象很可能是因為人力資源經理們提前用完預算所致。
這次電話會議還披露出財務問題,在已發(fā)布的2004年第三季度財報中,前程無憂計入了未經過正確認定的人才招聘廣告營收200-300萬元人民幣。
1月18日當天,前程無憂股票在納市狂跌35%,以28.32美元收盤,交易量為日均交易量的12倍。19日,該公司股票再次下跌8.8%,股價跌到25.82美元;20日,該股繼續(xù)下挫6.86%,收盤價格24.05美元,不到最高峰時期股價55.55美元的一半。
短短3天,一度摸高至12億美元市值的前程無憂,市值已經縮水過半。
中航油
目前,中航油要應付兩線作戰(zhàn):一方面,要與債權銀行商討拯救公司的重組方案;另一方面,還必須面對約7000名新加坡及美國小投資者的集體訴訟。
豪賭石油期權的前總裁陳久霖已經鋃鐺入獄,扔下一個巨虧5.5億美元、瀕臨清盤的爛攤子。
1月12日,美國律師事務所Murray, Frank & Sailer LLP,代表通過新加坡經紀商購買中航油股票的美國投資者,在新加坡對中航油提起集體訴訟。指控稱:中航油就有關業(yè)務及前景發(fā)布了虛假誤導性聲明,使得合理的投資者做出了錯誤判斷,投資受損。
此前,已有兩家美國律師事務所向聯邦紐約南區(qū)法院遞交了針對中航油的集體訴訟狀。
這三家律師事務所邀請在去年2月5日到11月30日之間,買入中航油股票的投資者在今年3月7日之前,加入集體訴訟行列。據悉,暫停交易前,中航油約有7000名小股東。
在一份長達36頁的起訴書中,投資者指控中航油為掩蓋買賣衍生產品虧損5.5美元導致的債項,提供虛假營運數據,致使不明真相的投資者受損。
中航油虧損5.5億美元的消息,在11月30日中航油發(fā)布的公告中才被披露,之前三個季度的財報均不曾有任何體現。事實上,虧損在2004年一季度已經顯現。
起訴書列舉的中航油罪狀,包括:1、中航油在相應期間沒有為期油對沖及交易建立必要的風險管理系統,與招股書不符。2、該公司為掩蓋買賣衍生產品虧損5.5美元導致的債項,提供虛假營運數據。3、然后,再藉此令其股價上升,再以收購的虛假理由在市場配售股份集資1.2億美元,以填補買賣衍生產品的虧損。4、中航油高管--總裁莢長斌和首席執(zhí)行官陳久霖,用職位而操縱季度報告等公司文件,并隱藏了應當向公眾披露的信息。
新聞發(fā)言人云大衛(wèi)對《新財經》說,公司尚未收到律師函,但中航油將做好應對的準備。
新浪和前程無憂遭遇集體訴訟,尚可進行辯解。中航油的所作所為,則是對監(jiān)管當局信口雌黃,赤裸裸地欺騙了投資者。
2004年11月30日晚,中航油發(fā)布了一則令世界震驚的消息:因投機性石油衍生產品交易失利,虧損5.5億美元!凈資產只有1.45億美元的中航油因之嚴重資不抵債,已向新加坡最高法院申請破產保護。
隨即,新加坡金融事務局和商業(yè)事務局對中航油展開調查,重點集中在兩方面:一是中航油明知已經出現巨額虧損卻沒有及時披露賬面虧損情況的嚴重性;二是母公司——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在明知中航油蒙受巨額虧損的情況下,仍然配售了15%的股票。
中航油事件影響深遠,不但對新加坡資本市場的監(jiān)管造成了嚴重沖擊,而且殃及了中國海外上市公司的整體形象。
由于對中國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標準的憂慮與日俱增,海外投資者持續(xù)在新加坡股市上拋售中國相關類股票。
分析人士指出,大多數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市盈率都在8—10倍左右,而新加坡市場的平均市盈率為13—14倍,兩者之間存在明顯差距。中航油事件發(fā)生后,投資者今后很可能只為中國上市企業(yè)付6—8倍市盈率的價錢。
UT斯達康
2004年11月19日以來,在美國加州北區(qū)地方法院,至少已經有六家美國律師事務所對UT斯達康公司提起集體訴訟。
指控稱,UT斯達康違反了美國聯邦證券法,涉嫌發(fā)布虛假的誤導性信息,從而導致公司的市值被人為抬高。
UT斯達康8名高管人員,包括該公司全球董事長、總裁和CEO陸弘亮、CFO邁克·索菲、副總裁兼中國區(qū)總裁周韶寧、公司副董事長兼中國區(qū)董事長兼CEO吳鷹等在內,均被告上法庭。
律師事務所稱,將代表2003年4月16日到2004年8月11日期間購買UT斯達康普通股的投資者,向UT斯達康討回公道。
起訴書中說,被告人在上述時間段內"發(fā)布虛假、誤導性的聲明,人為抬高其股票價格,并因此在股票增發(fā)中獲得4.75億美元的收入;上述公司內部人士也通過非法內部交易獲得5600萬美元的收入。"
在總共22頁的起訴書中,律師事務所指責UT斯達康公司上述管理人員及董事,蓄意向投資人隱瞞了若干關于該公司的重要事實:1、公司的供應環(huán)節(jié)存在重大缺陷,拖延其及時匯報收益項目,并且對匯報收益的能力缺乏管控。2、“小靈通”作為公司的首要利潤來源,它的中國市場正在萎縮;UT斯達康的獨立董事未能在董事會占主導地位,因而違反了納斯達克規(guī)則。3、公司對其在日本市場的收入預期高估了2.9億美元,導致2004和2005財年的財務預期被大幅夸大,導致股價虛高,給投資人造成了損失。
UT斯達康公司在2003年4月16日至2004年8月21日之間發(fā)布的多條聲明、信息和公告,以及公司高管對媒體的講話和相關的媒體報道,都被列為“虛假、誤導性的聲明”的證據,并認為這些內容表明UT斯達康高層可能存在誤導股民、非法內部交易等。
“所謂的起訴理由完全沒有法律依據,存在很多不準確的事實?!?UT斯達康北京公司的發(fā)言人馮光順對《新財經》表示,UT斯達康已經在美國聘請證券訴訟律師,應對這起訴訟,并且保證訴訟不會對經營和股東回報產生任何影響。
UT斯達康(Nasdaq:UTSI)一度是華爾街的寵兒,曾經連續(xù)17個季度實現并超過華爾街的財務預期。
不過,好日子已經結束了。自去年5月以來,美林、OPPENHEIMER以及PRUDENTIAL在內的七家投資機構,先后八次調低UT斯達康的評級。
2005年1月6日,UT斯達康在納斯達克發(fā)布2004年第四季度預虧的公告,預計第四財季收入將在7.4至7.45億美元之間,每股虧損0.4至0.5美元。
同時,該公告調低了2005年第一財季的銷售預期,至7.75億美元。低于市場分析人士的預期(8.1億美元)。
消息一出,UT斯達康當日就下跌了約18%。
起訴書還特別提到,2004年8月10日,UT斯達康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申請延期五天申報2004年第二季度的財務數據。由此指控,UT斯達康公司的供應環(huán)節(jié)存在重大缺陷,拖延其及時匯報收益項目,并且對匯報收益的能力缺乏管控。
長達幾十頁的起訴書,主要集中說明UT斯達康在公司未來利潤可能存在較大風險的情況,依然較高的估計了收入。其中,UT斯達康在中國小靈通市場業(yè)務的大幅下滑,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小靈通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已經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在許多中小城市,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手機資費很低,與小靈通相差無幾,小靈通終端的用戶正在不可避免地逐步減少。
目前,中國生產小靈通的廠商多達30家,其中不乏中興等強勁的競爭對手。競爭加劇,導致小靈通手機利潤呈不斷下滑的趨勢。
小靈通的主要支持者,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從2004年開始,逐步放緩對小靈通業(yè)務的投資,而轉向加大對3G的投資。
小靈通市場的放緩是確切無疑的。統計顯示,2004年小靈通網絡設備裝機容量有2900萬,而2005年估計只有1000萬左右,預計下滑幅度將近2/3。
不管集體訴訟結果如何,UT斯達康憑借小靈通一鶴沖天的黃金時期已經結束了。
中國人壽
2004年3月16日,美國律師行Milberg Weiss Bershad Hynes & Lerach LLP以“未適當披露審計信息、違反1934年美國證券法”為由,對中國人壽(2628.HK,LFC.NYSE)提起集體訴訟,并號召2月3日前持有中國人壽股票的美國投資者進行集體訴訟登記。
在起訴狀的被告欄里,除了中國人壽,還有五位自然人被列為被告,分別是中國人壽董事長兼總經理王憲章、獨立非執(zhí)行董事龍永圖、獨立非執(zhí)行董事周德熙、董事兼副總經理苗復春及非執(zhí)行董事吳焰。這些管理層人士成為被告的原因是“知情不報”。
3月25日,另一家美國律師事務所Cauley Geller也因同一事由,組織股民向中國人壽提出"集體訴訟"。
截至2004年8月27日,已有9份起訴狀被呈交至美國紐約南區(qū)聯邦法院。幾份起訴狀中均要求判決被告向原告支付損害賠償金。這些訴狀已經被美國法院合并為一個案件,中國人壽聘請美國律師代表抗辯。
中國人壽遭遇集體訴訟,其直接起因是,2004年1月30日,中國國家審計署發(fā)布公告,稱原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在2003年的例行審計中被發(fā)現違規(guī)和涉案資金共計54億元人民幣。
消息傳出,中國人壽在紐約和香港的股價應聲而落。當日,中國人壽H股大跌4.4%,中國人壽ADR(美國預托證券)下跌了7.4%。國際投資銀行紛紛調低了中國人壽的評級。
在Milberg律師行長達17頁的起訴書中,列舉了以下中國人壽未披露的、對公司上市和股價不利的事實:1、涉嫌6.52億美元的巨額金融欺詐;2、IPO時,中國國家審計署已經完成了審計,即將公布對其母公司不利的審計發(fā)現;3、母公司存在非法代理、超額退保、挪用資金和私設小金庫等違法行為;4、中國人壽的股價中與被告已知的違法行為應有聯系,畢竟2/3的個人被告是中國人壽的董事、執(zhí)行官或母公司的高級經理。
“從美國律師行的訴狀看,訴訟原因都主要是公司未及時披露信息,這與會計、審計制度是兩碼事?!钡潞懵蓭熓聞账塑娐蓭煂Α缎仑斀洝繁硎荆绹顿Y者關注的焦點在于中國人壽上市公司及其高管事先對國家審計署審計情況是否知情。
美國律師的邏輯很簡單——中國人壽為了實現順利上市和維持股價處于高位,有意隱瞞正在接受中國國家審計署審計的信息,投資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高價買入了中國人壽的股票。但在上市后不久,這一重大負面消息被披露,引發(fā)股價大幅下跌,造成投資者損失。因此,中國人壽違反了美國1934年證券交易法的有關條款。而上述高管與董事充分知悉公司的內部材料,但并未及時予以適當披露。
“事件的核心還是中國人壽與母公司的關系?!痹诤韧饩幸欢ㄖ鹊闹袊蓭煻螑廴簩Α缎仑斀洝氛f。大部分海外投資者,并不能完全理解中國國有企業(yè)的組織結構和歷史演變,更不清楚中國國家審計機關的例行審計與國際財務審計之間的關系。
段愛群認為,中國人壽事件的教訓是,國有企業(yè)分拆上市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非市場化的行政干預,真正按照市場化原則和標準進行操作,嚴格執(zhí)行公司法以及公司治理的要求。
“從真正與國際接軌的發(fā)展方向來看,國有企業(yè)實現整體上市才是一個真正的趨勢?!?段愛群說。
網易
2001年10月23日和24日,美國兩家律師事務所分別宣布,代表在2000年7月3日到2001年8月31日期間購買網易美國存托憑證(ADR)的購買人向網易提出了集體訴訟,并在美國紐約州南區(qū)法院立案。
起訴對象包括網易公司及公司高管丁磊、黎景輝以及何海文,公司首次發(fā)行股票的承銷商美林證券公司、德意志銀行證券公司、大通銀行證券公司、所羅門證券公司以及瑞銀華寶證券公司也全部被列入被告名單中。
兩家律師事務所指控,網易在上述期間向市場上發(fā)布了一系列誤導投資者的信息。
起訴書稱,與網易掛牌上市有關的說明書及注冊文件在內容上存在錯誤和誤導信息,2000年第一季度的財務報告當中就包含人為虛報的財務數據。另外,在網易成功上市之后,上述被告發(fā)布的該公司2000年季度報告以及全年財務報告中均有錯誤和誤導信息,因為這些信息都夸大了網易的實際經營表現。
網易首次IPO的價格為每存托憑證股15.50美元,停牌前的2001年8月31日,網易在納斯達克市場的收市價報每股0.64美元,從上市到停牌,網易股價的跌幅高達96%。
2001年5月8日,網易透露其賬目上出現了100萬美元的誤報營收,并表示因此推遲發(fā)布2001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的時間。
隨后,網易對賬目進行了全面清查。8月,網易宣布其2000年全年的凈收入為370萬美元,而不是原來報出的790萬美金。這個財務數字整整高估了430萬美元,其中110萬美元的廣告無法確認,約合200萬美元的實物交易算作了銷售額。另外還有120萬美元的合同"缺乏實質性內容"。這樣一來,調查過后的真實收益比公布的收益大降53.2%。
在更正過的2000年報中,網易還把每股美國預托證券的虧損從0.69美元提高至每股0.82美元。
網易一案,是遭遇集體訴訟的中國海外上市公司唯一結案的一個。該項訴訟最終達成和解。網易向于2000年7月3日到8月31日之間購買網易股票的投資者一次性支付了435萬美元的賠償金,這筆錢反映在2002財年第三季度和全年的財務報表中。
但是,事情并沒有完全結束。2004年,網易被美國證監(jiān)會(SEC)翻舊賬,再次被調查。網易方面向《新財經》證實,公司已經接到SEC的通知,通知稱SEC準備就網易公司2年半以前修改公司有關財務數據的行動提出控訴,依據是網易公司的行為違反了聯邦證券交易法。不過,SEC尚未決定是否對網易公司進行罰款。
中華網
中華網,是最早遭遇集體訴訟的“中國概念股”。
2001年6月29日,中華網及其IPO承銷商雷蒙兄弟公司、貝爾斯登公司、美林證券被告上法庭,罪名是涉嫌操縱股市。紐約南區(qū)法院受理了此案。
中華網董事局主席錢果豐、首席執(zhí)行官葉克勇、首席財務官衛(wèi)丹以及中國區(qū)首席執(zhí)行總裁周順敖等人,也被列上被告一欄。
投資者指控,中華網公司及其管理人員和股票承銷商在中華網發(fā)行上市過程中存在欺詐行為。被告在發(fā)行上市過程中違反了證券交易委員會和NASDAQ規(guī)則,沒有向投資者披露一些重要信息,給投資者造成損失。
質疑焦點包括,中華網公司的股票發(fā)行承銷商曾經向部分投資者暗中索要并接受了額外的傭金,并向這些投資者配售了中華網公司公開發(fā)行的相當數量的股票。股票承銷商與部分客戶達成協議,同意向這些客戶配售中華網公司的股票。條件是,這些客戶必須在股票發(fā)行后按事先預定的價格增持中華網公司的股票。這使得中華網公司的股價受到操縱,人為地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股票承銷商和一些客戶因此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受被訴消息影響,6月29日,中華網股票下跌15.5%。
起訴書中稱,中華網在未經公告的情況下,私下承諾給予承銷團340萬股每股1.40美元的折扣(從而使股票成本下降至18.60美元/股)的好處,總金額為588萬美元。其中,給予雷蒙兄弟公司22.65萬股,Bear Stearns公司97.5萬股,Robertson Stephens和美林公司各8萬股,承銷團其他一些成員獲得其余份額。對這一重要的內幕信息,中華網并未在招股說明書中予以披露。
起訴書中還稱,中華網的上市承銷團與客戶私下簽訂了協議,協議約定中華網股票上市后,客戶將以約定的價格(高于20美元的發(fā)行價)再買入中華網股票。起訴書中指出,“這種協議中設計的配合維持、歪曲并支撐了中華網上市后的股價”,有操縱市場之嫌。
起訴者認為:中華網的行為嚴重違反了聯邦證券法,嚴重損害了投資者利益,1999年7月12日至2000年12月6日期間購買中華網股票的投資人受到了損失,中華網應給予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