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方(方名胃炎湯)
方藥:丹參、莪術(shù)各15克,百合、蒲公英各30克,烏藥10克,苡仁20克,杭芍藥15~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溫服;1個(gè)月為1個(gè)療程,一般服藥1~3個(gè)療程。
功效:健運(yùn)脾胃,調(diào)暢氣機(jī),活血通絡(luò)。
主治:慢性胃炎。
療效:治療100例,痊愈21例,有效39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94%。
(詳見《陜西中醫(yī)》1998年第7期305頁)
小兒慢性腹瀉方(方名山楂米殼湯)
方藥:山楂20~30克,米殼2~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4次服用。年齡3個(gè)月~6個(gè)月者,山楂20克,米殼2克;6個(gè)月~1歲者,山楂30克,米殼3克;2歲~3歲者,山楂30克,米殼4克;3歲~14歲者,山楂30克,米殼6克。
功效:消食止瀉。
主治:小兒慢性腹瀉。
療效:治療100例。痊愈70例,好轉(zhuǎn)2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5%。
(詳見《陜西中醫(yī)》1992年第7期315頁)
血脂異常方(方名滋腎養(yǎng)肝湯)
方藥:何首烏20克,枸杞、仙靈脾各12克,黃精、草決明各15克,桑寄生、靈芝、槐米各10克。
用法:加水慢火濃煎,每日1劑,取汁250毫升,分2次口服。
功效:滋養(yǎng)肝腎,調(diào)脂化淤。
主治:肝腎兩虛型血脂異常者。
療效:治療120例,顯效65例,有效43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90%。
(詳見《湖南中醫(yī)雜志》1999年第3期8頁)
咽炎方(方名多葉咽寧口含液)
方藥:茶葉100克,大青葉、桑葉、薄荷各10克,蜂蜜1000毫升。
用法:上述藥物水煎、濃縮、濾過、裝瓶備用。用時(shí)每次取10毫升,用溫開水稀釋5~10倍,攪勻后漱咽,每次1分鐘,含漱后不要立即飲水,以免稀釋局部藥液。每日4~5次,連用7天。
功效:清熱解毒,疏風(fēng)祛淤。
主治:急性咽炎(風(fēng)熱犯肺型)。
功效:治療70例,總有效率達(dá)95.7%。
(詳見《四川中醫(yī)》1998年第2期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