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ricia Edmonds
兩人當時也弄不清楚,他們到底是“發(fā)明創(chuàng)新”還是“發(fā)神經(jīng)”……
2001年9月11日這天早上,莎莉·羅寶瓊絲走出地鐵站,看到世貿(mào)大樓北座撞出一個大洞。她說:“我還記得熊熊火燒的聲音,和一個個人從高樓跳下的情景。”她在漫天瓦礫中狂奔,經(jīng)過“一個滿頭漂亮紅發(fā)的女孩身邊,女孩躺在地上,膝蓋以下全沒了”。
此后幾個月,羅寶瓊絲自稱只是“行尸走肉”,無悲無歡,每天只覺得“滿腔憤恨”。
她媽媽后來找上康乃爾大學威爾醫(yī)學院的創(chuàng)傷后壓力癥專家喬安·狄菲迪。醫(yī)生建議試用虛擬療法。第一節(jié)療程才幾分鐘就令她淚流滿面。虛擬畫面把她帶回9.11當天的世貿(mào)大樓,她看到常去的書店和干洗店,虛擬的人群來來往往,還看到一對男女手牽手往下跳。后來的6節(jié)療程,畫面越來越細致。結果出現(xiàn)不可思議的情況:羅寶瓊絲嚴重的抑郁癥狀居然不再出現(xiàn)了。
這種電腦新療法,已在國際間廣受歡迎,用來治療令人不得安寧的恐懼感,減緩生理和精神的焦慮。這種療法或許還可用來治療頑劣難驅(qū)的癥狀,像飲食異?;蛏习a等。
靈機一動治好恐高癥
虛擬醫(yī)療的標準配備是一個頭罩,隔絕真實環(huán)境,讓病人沉浸在電腦模擬的立體聲光世界里。頭罩里的眼鏡式熒幕貼近雙眼,讓病人看到真實而有深度感的影像。頭罩傳送聲音,病人用搖桿和電子手套操控畫面,多重感官輸入,綜合制造出身臨其境的幻覺。
美國藥物濫用研究所看出這種技術的潛力,一口氣資助16個虛擬研究計劃。研究所的虛擬實境小組主任德夫·湯馬斯說:“別出心裁的應用方式越來越多,不過我們還只在皮毛階段?!?/p>
這種新穎治療工具,得自喬治亞技術學院一位電腦科學家的創(chuàng)見。20世紀90年代初,拉瑞·何德鑒于軍方利用虛擬實況已有多年(例如以飛行模擬器訓練飛行員選擇降落地點),因此得到靈感,心想讓恐高癥病人搭乘虛擬電梯,或許可以克服對高度的恐懼感。
1993年,何德和艾莫里大學的焦慮癥專家芭芭拉·鮑姆共同設計一套虛擬程序,讓恐高癥病人感覺在沒有外墻的升降機里下降,或是爬繩梯走索橋凌空通過大峽谷。鮑姆說,兩人當時也弄不清楚,他們到底是“發(fā)明創(chuàng)新”還是“發(fā)神經(jīng)”。等到證明受測病人在真實世界里對高度的恐懼大幅減低后,虛擬療法才算誕生。
越害怕越要面對
研究員還在研究虛擬實境如何發(fā)揮功能,不過基本原則是這樣的:病人在虛擬世界學習適應方式,再應用到真實人生。以恐懼感為例,虛擬實境讓病人面對害怕的事物(像蜘蛛之類),直到控制住不安情緒為止。
珍妮·穆爾在伊利諾斯州讀高中,年年逢假期坐飛機回家。1990年,她忽然覺得坐飛機恐怖無比,此后10年都沒搭過飛機。為了避免飛行,她選擇離家不遠的學院求學;1997年結婚時,甚至堅持到開車可及的地方度蜜月。后來她和丈夫搬到華盛頓,每回帶小寶寶長途開車到伊利諾斯州探親,都成為一大苦事。穆爾還擔心永遠沒機會帶女兒去迪斯尼樂園玩。
穆爾接受過一般的心理治療,可是沒有效果。2000年8月,她去拜訪心理學家兼虛擬治療師基夫·沙洛。沙洛本想帶著穆爾搭飛機,讓她直接面對恐懼,可是太貴也太費事,就改用虛擬療法,讓穆爾坐在診室里“搭飛機”了。
數(shù)碼模擬畫面出現(xiàn)常見的機艙景象:狹窄的走道、頭頂有行李廂、一排排的座位。她左邊有個窗子,可以看到機場跑道,耳機傳出嗡嗡的引擎聲、空服員的腳步聲和艙門關閉的喀嚓聲。情境實在逼真,穆爾哭了起來,要求關機。
一個半月后,穆爾的適應力逐漸加強,連模擬在暴風雨里“飛”都不怕,到了11月,已經(jīng)準備好作“畢業(yè)”旅游,可以搭真的飛機上路了。飛機關上門的時候,她還有點緊張,可是起飛后就沒事了。她興奮地說:“想不到我真的敢搭飛機?選”從此之后,穆爾經(jīng)常飛行,也如愿帶女兒去了迪斯尼樂園。
一項研究計劃曾把害怕飛行的病人分為兩組,14個參加虛擬療法,另外13人上真正的飛機。比較結果,虛擬療法和傳統(tǒng)方法不相上下:6個月下來,兩組同樣是除一人外,其余的都不再害怕飛行。湯馬斯說,害怕飛行之類的恐懼感,都是受到環(huán)境因素的刺激。虛擬實境讓你“以非常輕松的方式控制這些因素”。
虛擬醫(yī)療法有可能成為抗拒毒癮的工具。艾莫里大學的專家鮑姆研發(fā)出一間“虛擬毒窟”,幫助毒癮患者學習抗拒誘惑。類似的程序,也可用來幫助酗酒者和吸煙者。
用途不斷推陳出新
虛擬實境也不一定用實際景象才有效。華盛頓大學心理學家亨特·霍夫曼研發(fā)出來的“冰雪世界”程序,幻想多于真實。觀看者在冰凍的峽谷間飛行,越過陰藍色的懸崖,橫過凍結的瀑布。他們對雪人丟雪球,還感覺到擲中目標的啪噠聲。
病人遨游“冰雪世界”,可以紓解療程中的疼痛。2003年在華盛頓州的達可馬市,37歲水電工麥克·羅賓遜修車時油箱爆炸,雙臂受到二級燒傷,每天都要清洗傷口,雖然注射了嗎啡,還是痛得死去活來。當一面清洗傷口,一面讓他看“冰雪世界”時,他說“根本沒有感覺到痛”。研究員德夫·派德森解釋說,病人完全進入虛擬實境后,“沒空去理會疼痛的訊號”。
虛擬實境療法發(fā)明已逾10年,用途不斷推陳出新。南加州大學研究員士基·利素為了測試注意力不集中的多動癥學生,設置一間“虛擬教室”,操控各種令人分心的圖像,用來評估學生的反應。虛擬實境也可幫自閉癥兒童改進社交技巧。未來病人也許可以在家自己操縱虛擬畫面,抗拒酗酒或暴飲暴食。(Patricia Edm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