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喜慶
微型小說因其短小精粹、蘊含深厚而極難把握,才被人們譽為小說王冠上的明珠。許國江經(jīng)過幾年來的磨練,技藝嫻熟,舉重若輕,其深刻的思想蘊涵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個性,令人捧腹,令人流淚,令人深思。
不妨把《來生再做母女》照錄如下:
母親身患絕癥,女兒一直守候在她的身邊。彌留之際,母親的神志仍很清楚。女兒注視著母親蒼白灰暗的面龐,見她眼珠悄悄轉(zhuǎn)了一下,嘴唇在微微蠕動。女兒俯下身子對母親說:“媽媽,你還有什么事要交待?”
母親干枯的眼眶里滲出了一滴渾濁的淚水,斷斷續(xù)續(xù)地說:“假如……還有……來生,我們……還做……母女。”
盡管聲音極其微弱,但女兒聽得十分真切。她取出手帕,拭干了母親的眼淚,貼在她的耳邊,哽咽著說:“媽媽,假如還有來生,我們一定再做母女。不過,媽媽,你要答應我,我倆得換個位置,我做母親,你做女兒?!闭f罷,淚雨滂沱。
這篇微型小說不足三百字,卻把一曲死別之際母女骨肉情深的贊歌寫得蕩氣回腸,催人淚下。顯然作者熱切贊美著人性的回歸。敘述之簡潔、描寫之準確,乃至典型情節(jié)的選擇與安排,都有助于蘊蓄一股感情的沖擊力,使讀者心靈震撼之余,又有思索的空間。這里,我們還可以看出作家顯然長于冷靜的敘述和描寫,表現(xiàn)了洞察生活底蘊的一種機敏。
許國江在微型小說創(chuàng)作中刻意發(fā)現(xiàn)并努力表現(xiàn)人間最美好的感情,向讀者所展現(xiàn)的是人性美的光彩。如《心愿》中所展示的深厚的師生絕不遜色于母女情。當邱老師的學生小月離校10年后又回到了當年關愛她的邱老師跟前,要求允許她喊邱老師一聲“媽媽”,并把自己的身份證和一張信用卡交給邱老師,“但愿能對那些像我一樣困難的學生起一點作用”時,她已身患重病,邱老師得知情況后流著眼淚,小聲地鼓勵、撫愛她:“小月,別難過,聽媽媽的話,振作起來,趕緊治病……”人間真情、美好人性相互輝映,在平凡中放射著不平凡的光輝而令人心動。通過典型情節(jié)或細節(jié)來展示感情的美好和純真。微型小說尤其難在對典型的選擇和提煉上,許國江在這方面著意于能帶給讀者以新鮮的美感。同樣,在《阿強》中,因白血病奪去如花少女小白的生命之后,友情中萌生幾許朦朧愛意的男生阿強,在高考前夕的夜間突然失蹤,原來他獨自來到小白的墓前,把她病后為她抄寫的聽課筆記,還有各種講義、試卷中的重點和難點,認認真真地給長眠的小白講了一遍。因為,他固執(zhí)地認為小白不應該死,應該順利地通過高考。這一典型細節(jié)不僅強化了悲劇色彩,而且令人心顫于這種癡情的純真程度!作家若沒有對于生活中美好感情的追尋和傾心,何以能如此傾瀉筆端?再如《劉二和他的鹽水鴨》,所寫的是小街上人們購買鹽水鴨的前前后后,折射出的卻是同情弱者(下崗失業(yè)人員)的純樸民風猶在??浯簏c說,作家是在肯定著這種維系人間美好關系的一種慣性力量,即不為貧富差異所左右的大多數(shù)普通百姓之情。許國江創(chuàng)作微型小說以小見大,向生活縱深處開掘的功力,由此可見一斑。
正由于作家熱情謳歌著真善美,因而對于人性中的假惡丑必然予以揭露,進行譴責和鞭撻。這也就是人們所肯定的他微型小說特點之一的諷刺和幽默。幽默作為舶來詞語,其概念的內(nèi)涵近來大有聚訟紛紜之勢,有些理論著作所援引的竟達四十種之多。這里我們姑且不談人們認識上的差異,卻說許國江筆下的幽默顯然是作家優(yōu)越感和自信心的強烈外溢,是人格力量的一種顯現(xiàn)。而人們所稱道的許國江小說的另一特點“貼近生活”,除了見之于取材方面之外,恐怕更為重要的還在于貼近普通百姓心靈,表達了真切的民情民意。
被評為2000年中國年度最佳小小說的《抓副麻將給老爸》,典型地顯現(xiàn)了他諷刺幽默的特色。派出所副所長答應妻子抓副麻將給岳父,這已經(jīng)夠有諷刺意味了:以權謀私。第一次抓賭,遇到頂頭上司趙局長等人陪吳書記玩牌,遭搶白后賠笑退出。第二次則收下既是老熟人又是大款錢老總送的一條中華煙而告辭。第三次竟陪同表兄、同學和小老板打麻將豪賭,自己贏了一千多元。最后到老街上抓了幾個老頭所玩的那副麻將交差,不料竟遭妻子搶白:指責他所抓的竟然是老爸玩膩了而送給朋友玩的那一副,多丟人!馮副所長聽罷,“啊”了一聲,一時不知說啥是好。此篇波瀾迭起,緊扣“抓”字,把副所長遇權而溜、逢富收禮、參與賭博、欺負老頭的舉動勾勒得惟妙惟肖,不動聲色卻入木三分地揭露出“這一個”基層執(zhí)法者玩忽職守、知法犯法、以權凌弱卻心安理得的狀態(tài),從而揭示其人性墮落的程度已著實令人吃驚,也實在令人憂慮。是的,各種憂慮難以釋懷,作家揭露時才辛辣地加以嘲諷。又如《河豚宴》,寫工商管理局長借收繳國家保護動物河豚反過來又設河豚宴來討好皮副縣長(這幾公斤河豚價值近2萬元),作家不動聲色地展示并諷刺了這種以權巧奪、饕餮成性的丑陋?!峨y題》,則寫袁干事應邀參加婚宴,見安排與局長、書記同席,立即想到了給誰先敬酒實在不好定奪,于是假稱身體不適,而一溜了事,這一情節(jié)再次展現(xiàn)出俄國小說家契訶夫筆下的《小公務員之死》,其鋒芒所及,直指官本位思想的流毒。此用意也同樣表現(xiàn)在《敬酒的學問》、《關于握手問題的規(guī)定》兩篇小說中,作家的諷刺顯然是辛辣的。
至于雖已離崗,原機關一串鑰匙卻不離手的某主任,一旦丟失這串昔日權力象征的鑰匙而險些喪命的鬧?。ā兑淮€匙》),更是對這種官本位思想陰魂難散的嘲諷和鞭撻。由于運用了適度夸張的手法而愈顯辛辣。作家對于貪官的嘲弄和怒斥是不留情面的,副科級的朱軒研究《易經(jīng)》給人算命的行為本來已屬丑陋的行徑,局長在會上對此批評本來無可非議,而局長巴望能升上高位的心切,偏偏又找朱軒為其看手相,這已經(jīng)滑稽可笑,朱軒則借機揭露他身邊常有美女相伴,又對其仕途閃爍其辭大吊胃口,然后用信封藏了所謂化解之法相贈,局長不等天黑打開,卻見兩個遒勁的大字:戒貪!這種諷刺顯然帶上以丑制丑的色彩,對于丑的否定近乎刻薄,凜然正氣中顯示了一種酣暢。
不良社會風氣中所顯現(xiàn)的人性丑,也難逃許國江的銳筆。即以人們私欲膨脹的丑陋而言,在許國江筆下可謂纖毫畢現(xiàn),且有多種類型。諸如人們共同具備、甚至不知不覺中表現(xiàn)出來的自私(《分白果》),還有趁醫(yī)療改革之前而不惜割去自身器官,以免犯病時自己會多掏醫(yī)療費的自作聰明(《未雨綢繆》),以及某教師趁有人請求幫助孩子轉(zhuǎn)學而借機敲詐(《轉(zhuǎn)學》),皆屬逢機而發(fā)的私心;至于挖空心思,反復把姓氏改來改去,為鋪平升官發(fā)財之路(《改姓》),則屬私欲一貫膨脹之類,盡管它們有所不同,卻皆因金錢誘惑而對人性扭曲,作家將它們描繪、揭露出來,給予嘲諷,旨在警示世人!
在許國江筆下,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扭曲,見之相互猜忌,有同事之間的(《紀委來的一個電話》),有夫妻間的(《午夜電話》)。干群關系扭曲(《吊喪》),尤使作家憂慮:當前往吊喪的人們得知遇車禍死亡的不是局長夫人,而是局長本人時,前往吊唁的車輛立即半路返回,“出禮的人數(shù)減少了三分之二,要求前往吊喪的人也不到原來的二分之一。”這種狀況若比起封建社會里“娘子死了白滿街,老爺死了沒人抬”自然要好得多,卻實在令人深思,惋嘆干群關系滑坡至此!
人們的盲從習慣所體現(xiàn)出來的集體無意識心態(tài),同樣引起作家的憂慮。如《賣菜》所揭示的憨厚者受窘遭制,動心眼者暢行獲利,慣于從眾者多掏了腰包,青菜價格同質(zhì)量隨意背離。這種集體無意識心態(tài)當屬我國國民性的弱點之一,我們仿佛聽到了作家無奈的苦笑與長嘆。
當年魯迅曾在短篇小說《風波》中提示辛亥革命后浙東農(nóng)民身上的由于無信仰而無特操的精神狀態(tài)。這種舊病雖經(jīng)建國以來多年宣傳教育的治療,如今卻又作為一種頑癥重新發(fā)作起來?!督栌谩穼懩晨h司法局A局長到省里開政法工作會議,因嫖娼而被當?shù)嘏沙鏊諏徍?,縣政法委副書記竟然要借用A局長一天,以便回縣傳達省政法工作會議精神,理當遭到拒絕。試看,這A局長和副書記還有什么法制觀念?哪還有什么信仰?在加強法制的今天豈止是滑稽可笑,分明昏聵腐敗得令人發(fā)指!另一篇《手上有把刀》,寫某廠長眨眼之間對工人大李的態(tài)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zhuǎn)彎,之所以有從威嚴而到親熱的驟變,是因大李把雙手插在褲袋里,就有人遞給廠長條子說大李手上有把刀。怕死導致這個官氣十足的廠長哪管真假,不問是非曲直,馬上變臉,堪稱當代變色龍,同樣表現(xiàn)出無特操這一國民性弱點的舊病復萌。作家幽默諷刺中所顯示的憂慮顯然是沉重的。由此可見,許國江的筆觸已伸向了國民性弱點的深處,以其剖析人生的深刻性和清晰性,而體現(xiàn)出鮮明的個性特色。
否定丑正是從反面肯定了美;恨之深與愛之切統(tǒng)一于作家的正義感和責任心。許國江的諷刺是辛辣的,幽默是雋永的,在字里行間透出他那冷靜機敏的笑,有助于讀者能看出光怪陸離的社會現(xiàn)象,同時為他洞幽燭微的藝術功力所折服,程度不同地得到精神上的升華。
(通聯(lián):河北任丘華北油田教育學院 06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