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雨
為謀取一份好工作,一自考本科生劉志剛冒充北大博士生,制造虛假簡歷蒙騙求職單位,被用人單位覺察后,以涉嫌詐騙被提起公訴。近日,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qū)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了此案。
冒充“北大博士”,劉志剛的品德的確夠惡劣的,對這樣的假冒偽劣應該喊打??煞聪蛩季S一下劉志剛的“承認造假但自認有博士水平”,當今畸形的人才觀也應該深入反思。
自考本科生何以會冒充北大博士?不外乎自己是自考本科,與冠冕堂皇的名牌大學金字招牌相比,文憑含金量不夠高,是備受歧視的“五大生”之外的另類,缺乏社會認可度等。如果按部就班參加應試,肯定在第一關就會被無情淘汰。同樣付出學習,自考生卻總是不被認可,心理很不平衡,與其坐失就業(yè)機會,不如“曲線就業(yè)”,鋌而走險。這樣的方法雖愚蠢,可畢竟能得到機會和暫時成功。所以,在批評劉志剛的同時,對于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用有色眼鏡看待自考生的現象,也應該得到糾正和改觀。
此外,還要問問招聘單位的招聘思想。應該承認,高學歷意味著高水平。所以,所有的招聘活動都患有程度不同的“高學歷病癥”:碩士以上,本科免談。就是各級政府舉行的人才引進,也多是將專家、博士視為座上賓,而對于有特長的、其他專業(yè)人才重視不夠,更沒有“年薪10萬、安家費25萬的優(yōu)厚待遇”,陷入“人才高消費”誤區(qū)。放在當今,沒有大學學歷的梁漱溟是不可能被破格請到北大講授印度哲學的,年僅25歲的徐寶璜也不可能成為最年輕的文科教授,因為沒有蔡元培那種“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并包之義”的開闊眼光和人才思想。而正是陳舊的人才觀的盛行,才使得虛假的“北大博士”非常好使。試想,如果招聘單位不過分注重“人才形象工程,”不過分迷戀高學歷,而是進行嚴格的能力審查和試講認證,多一些務實求真,這樣的荒唐事是可以避免的。
當前,人才大躍進已經使“文憑經濟”成為經濟產業(yè),使得研究生上課就像本科生上大課,使得“脫產研究生、“注水研究生”成為支撐高校研究生院的經濟增長點,也使得人們?yōu)榱烁邔W歷和金字招牌鋌而走險。所以,在經濟利益、高學歷的人才機制和職業(yè)道德的博弈中,人們寧愿選擇經濟利益而不愿選擇職業(yè)道德。
因此,人才引進更應該樹立求真務實的科學發(fā)展觀。要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應注重由“學歷本位”向“能力本位”轉移;還要改變“唯學歷論”的人才標準,為真正的人才營造寬松的成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