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 實
一個令人不寒而栗的海島怪湖,數(shù)十年來,悄無聲息,連續(xù)殺人。兩年前,一名海洋火山學家為了緝查殺死哥哥的“兇手”,為了揭示謎底,置生死于度外,“深入虎穴”,再通過令人耳目一新的實驗,終于令人信服地解開了殺人湖所有的奧秘,還解開了世界海洋火山學的一個奇謎。
尸體極恐怖,死得太離奇
2002年8月初,美國洛杉磯市的克曼羅海洋火山考察研究組組成了一行3人的考察隊。隊長是研究所退休女研究員莫萊。隊員為兩兄弟,28歲的弟弟賴欽·達羅克姆和32歲的哥哥奇爾頓·達羅克姆,兩人都是海洋火山學家。兄弟倆感情深厚,非同尋常。
考察隊考察的對象是茨基火山與茨基湖。它們位于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所屬的納馬比克島。茨基火山非常奇特。雖然它內(nèi)部巖漿活動已經(jīng)持續(xù)數(shù)百年,山口還經(jīng)常冒出白煙,可是一直沒有噴發(fā),成為世界海洋火山研究界的一個謎。茨基湖位于火山口內(nèi),系奇特的火山湖。據(jù)說,湖中有時會冒出不可捉摸的魔鬼,殺人不見血。當然他們都不信。
8月19日,考察隊來到了茨基火山下。這天山口沒冒煙。他們登上了巨大的火山口,只見幾十米深的山口下,茨基湖水平如鏡。他們的監(jiān)測表明,地下十多米處大量巖漿涌動翻滾。他們又來到茨基湖邊,伸手探水,發(fā)現(xiàn)比較熱,一測量,竟比氣溫高5℃。奇爾頓的任務是考察茨基湖?!帮L平浪靜,太好了!”他說完,鼓起帶來的小橡皮艇,放上儀器,劃到湖心。他想測量湖深,卻發(fā)現(xiàn)聲吶儀由于電池受潮,無法用了。他笑笑說:“正好可以試一試我‘耳測的水平?!闭f完,他將耳朵貼在艇底下,聆聽了一會兒,說:“現(xiàn)在水下還有雜聲,估計是一些水下動物受到電動機聲驚嚇,騷動竄游發(fā)出的。過一會兒,他們會安靜些。如果我往水里拋下一塊大石頭,根據(jù)回聲就能測量水深?!闭f完,他上岸,取來一塊大石頭,放到艇上。
賴欽與莫萊又爬上火山口,考察坡外情況。過了一會兒,賴欽獨自上山口張望,發(fā)現(xiàn)艇已靠湖,哥哥倒在岸邊。賴欽拉大嗓門呼喚。聲音在空蕩的山口回響,卻沒有回答。他立即下坡。突然,他感到胸悶,心跳也驟然加快。同時,腳像灌滿了鉛一樣,怎么也挪不動了。他好生奇怪,幾秒鐘前,還是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就這樣?
他想叫莫萊來相助,可是怎么也喊不出聲音。他張大口,拼命叫,聲音卻小得像蚊子叫;接著他覺得心快要跳出胸口,胸口卻憋得死一樣難受;旋即眼前發(fā)黑,他幾乎要昏死過去。
然而,一陣涼風吹來,他很快就恢復了正常。真是活見鬼!
他來到哥哥跟前,驚呆了。只見他死死睜大眼睛,一眨不眨;嘴巴竭力張大,舌頭長長伸出;雙手抓住喉嚨,上身衣服全撕爛了。令人不寒而栗。賴欽拼命大叫,還是沒有回應。這時,莫萊也趕來了。
賴欽摸摸哥哥的胸口,心跳早已停止了,身體已經(jīng)僵硬。他痛不欲生。莫萊打手機通知當?shù)鼐?。一名警長帶著兩名警員趕到現(xiàn)場?,F(xiàn)場勘察表明,奇爾頓身邊既沒有發(fā)現(xiàn)外人的腳印,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能傷害人的動物接近尸體的痕跡。
接著,警員還發(fā)現(xiàn)尸體沒有受到任何打擊,既沒有被石頭等硬物或鈍器擊中,也沒有被刀、劍等尖銳物擊傷,更沒有被子彈、炸藥等武器擊中。
警長問:“他有沒有導致猝死的病因,如嚴重的心臟病、高血壓等?”
“沒有,他愛好運動,身體一向很好?!辟嚉J說,“在出發(fā)前, 我們都進行過詳細的體檢,都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問題。”莫萊補充。兩人一頭霧水。
警員們將尸體運到了當?shù)鼐炀质瑱z中心。法醫(yī)認定奇爾頓系窒息而死??墒窃谒勒叩牟弊由希葲]有被掐的痕跡,更沒有勒索的印記。脖子上留下惟一的痕跡,只是死者的指紋。據(jù)分析,這是死者撕抓時留下的。法醫(yī)還認定,死者的衣服系自己撕破。這些均表明死者窒息時極其痛苦。由于死者張大嘴,伸長舌頭,加上口鼻處沒有任何加壓的痕跡,因此法醫(yī)也斷定,口鼻沒有被人堵塞。
莫萊與賴欽面面相覷:奇爾頓之死太離奇了!
無頭案件,奇之又奇
警長問:“你們有沒有見到他將重物,如大石頭扔入湖心?”
賴欽說了哥哥“拋石測探”的打算后,又說:“出事時,我發(fā)現(xiàn)船上已經(jīng)沒有大石頭。他肯定已經(jīng)拋石了?!?/p>
警長說:“這就對了!”
見兩人大惑不解,警長解釋:“20多年來,在這個湖邊或者湖面的船上,曾發(fā)生過30多例無頭案件。近年來,我研究了所有案情,發(fā)現(xiàn)它們都發(fā)生在無風的時候。其中65%的案例的共同點是先向水下拋重物,接著拋物者窒息而死。死時模樣也非常悲慘。因而茨基湖有‘殺人湖的惡稱。更令人不解的是,火山口底部有人窒息的同時,在十幾米,甚至幾米高的山口內(nèi)坡上的人,卻毫無異常。更奇的是,約35%的人昏死后風一吹,就自動醒了。醒來后,他們都說昏死前的憋悶比死還難受。可醒來后,健康如常?!?/p>
賴欽忍不住說:“真是如出一轍!”接著,他說了自己相似的過程。
警長說:“更讓人不解的是,還有許多不信邪的人向湖中大膽拋重物,甚至連續(xù)拋重物,卻安然無恙。我們費盡心機,還是無法弄清其中的秘密。去年我們請了歐洲的一些刑事偵察專家來偵破。他們調(diào)查多日,毫無頭緒。”
由于死因不明,當?shù)鼐綄⑦@一事件,列為意外猝死。
出了這樣的大事,考察只能中止。兩人將奇爾頓遺體運回了洛杉磯。研究所根據(jù)當?shù)鼐浇Y論,只能將奇爾頓定為“意外死亡”,而不是“以身殉職”。
在追悼會上,賴欽傷心欲絕,可是卻沒有流淚?!安荒茏尭绺缢赖貌幻鞑话住N乙欢ㄒ槌觥畠词?!”他在心中說。
兩周后,賴欽對這一事件的全過程,特別是警長的話作了仔細回顧。他覺得,哥哥很可能是吸入毒氣中毒致死。
他設想了這樣的過程:哥哥在船上,突然憋得難受。他將船劃到岸邊,掙扎上岸,可是無力再爬上山坡。因此毒氣很可能來自湖中,殺人湖看來名副其實。可是湖為什么能放毒氣?他認定:“要揭開謎底,只有潛到湖底探查?!?/p>
2002年9月24日,賴欽打了報告,請求研究所租用水下探測器,聘請深水潛水員,入水探索。
2天后,研究所科研委員會的答復就來了:不同意。理由很簡單:“如果湖中真有這樣的氣體,那么早就自動溢出?!?/p>
這天晚上,賴欽難以入眠,“我一定要讓哥哥的亡靈閉上眼!”
可是,租用水下探測器與聘請深水潛水員費用很昂貴,他無力辦到。怎么辦?他思來想去,作出決斷:套上簡易的“淺潛裝置”,獨自到湖底探測。他將決定告訴了莫萊,請莫萊作為證人前往。莫萊大驚:“這樣最多能潛10米,而茨基湖底肯定超過10米;不到湖底,意義不大,要到水底,實在冒險。況且獨自潛入這樣一個死亡之湖,這怎么行呢!”可是賴欽執(zhí)意要去。莫萊決定陪同前往。
種種解釋,均遭否定
2002年10月2日他倆來到了湖邊。舊地重游,物是人非,莫萊不勝感慨,賴欽格外悲痛。賴欽背上氧氣瓶,套上頭燈與蛙蹼。在莫萊的堅持下,他身上捆上繩,繩的一頭由莫萊在岸邊拉著。
下水后,隨著深度的增加,他覺得胸口壓力越來越大,潛到了約12米深,他覺得血直向頭上涌,鼓膜好像要壓破了。但他仍然下潛。突然,他覺得水溫一下子大大升高,一看溫度表,升高了約10℃!他雖然吃了一驚,還是堅持下潛。
湖底終于到了。湖底有不少大小不等的洞口。每個洞口都冒出一串串水泡。
這時,他覺得手腳發(fā)抖,腦袋的血管快要爆開了,胸口快要壓炸了??墒?,他還是盡全力控制住手,用帶來的容器盛了滿滿一瓶水樣。擰好瓶蓋后,他一下子失去了知覺……
醒來時,他發(fā)現(xiàn)自己躺在岸邊,手里還緊緊握著水瓶。一看水樣完好,賴欽立即與莫萊將水樣層層密封。
回到研究所后,兩人邀請科研委員會主任佩德爾作為證人,一同來到了氣體測量室。測驗員在密封罐里一打開水瓶,水樣立即大量冒水泡。經(jīng)化驗,冒出的氣體為二氧化碳。他們都知道,二氧化碳在空氣中含量只要達到10%,就能致人于死地。
“殺害哥哥的‘兇手,或者說,殺人湖的秘密找到了!”賴欽情不自禁叫了起來。然而佩德爾卻冷靜地問:“湖底為什么有這么多的洞,洞口為什么會冒出這么多的二氧化碳?湖水為什么突然變熱?”賴欽一時語塞。莫萊想了想說:“熔巖活動時會產(chǎn)生大量高溫二氧化碳。它們在火山運動的高壓下,會向外面擠。這樣就壓出了一條條通道,由于湖底離熔巖最近,所以二氧化碳就在這里排出。水溫自然也升高了?!?/p>
賴欽極表贊同,他又想了想,突然眼睛一亮:“其實,我們也已經(jīng)解開了茨基火山不噴之謎。由于巖漿產(chǎn)生的壓力通過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大大釋放,這樣就不會沖開火山口了?!?/p>
然而,佩德爾卻不作聲。賴欽來回踱步,陷入深思。佩德爾打算離開,賴欽叫住了他:“我認為,殺人湖所有的疑問都已經(jīng)解決了!”佩德爾停住腳步:“此話怎講?”
賴欽侃侃而談:“因為二氧化碳比空氣重,所以冒出湖后就會在湖面或岸邊聚集。人吸入后,很快就致命。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火山口底部的人受傷害時,內(nèi)坡上的人卻沒有任何異常。同時也解釋了人受傷害的時候,都沒有風;而有些受害人會在陣風后突然蘇醒。這是因為風將二氧化碳刮散了?!?/p>
莫萊連連點頭。然而,佩德爾卻還是一言不發(fā)。
翌日,賴欽與莫萊向研究所科研委員會作了匯報,佩德爾要求看了他們提供的茨基湖“全景俯視”的照片后,說:“權威性數(shù)據(jù)表明,一座火山內(nèi)部活動排出的二氧化碳數(shù)量很少,根本不足以在這樣空曠的地方致人死亡。昨天,我就有疑問,可手頭沒有數(shù)據(jù),所以沒有表態(tài)?!闭f完,他出示了數(shù)據(jù)。其他委員都同意佩德爾的意見。賴欽大感意外,莫萊也承認疏忽。
回到家后,賴欽心潮起伏。他不得不承認,佩德爾確實思路嚴謹,學識豐厚。不過,他也非常不服氣。他將自己潛湖的全過程,像過電影一樣回憶了好幾遍。忽然,他想起來了,雖然在湖底看到許多水泡,可是在湖水的上層,卻并沒有看見多少水泡。這太奇怪了,因為按照自然規(guī)律,水泡肯定要冒出水面。他決定再次下水探索,莫萊被他鍥而不舍的精神感動了,再次陪同。
2002年10月11日,他們又千里迢迢,來到茨基湖邊。賴欽套上性能更好的“淺潛裝置”,一邊下潛,一邊注意周圍動靜。大約下潛到12米深處,還沒有發(fā)現(xiàn)多少水泡,可是再下潛約1米,突然發(fā)現(xiàn)大量水泡,奇怪!
他再細看,發(fā)現(xiàn)所有的水泡在離湖底約3米處,都不再上冒。好像上面有一層厚玻璃將水泡擋住了。他再細看這“隔離層”,覺得它們沒有異常。這太奇妙了!他原來以為這個與外界不通的“獨水湖”應該有大量的沉積物,卻發(fā)現(xiàn)湖底的沉積物并不多。這又讓他感到意外。他取了“隔離層”的水樣與沉積物。
成功破譯全部奧秘
上水后,賴欽與莫萊才發(fā)現(xiàn)水樣有些混。這在水下當然無法看清。
回來后,他們又請佩德爾到場,對水樣進行檢測。結果表明,水樣中有大量其他湖泊中罕見的有機物。據(jù)分析,它與茨基湖中沉淀物的化學成分十分相似。由此可以認定,這些有機物也是茨基湖中的特殊沉淀物。佩德爾說:“它們?yōu)槭裁磿≡诤?。而且會形成隔離層呢?這是解決全部難題的關鍵?!辟嚉J與莫萊都同意。
此后,他們一直苦思冥想,不得其解。一周后,莫萊建議:不妨做個模擬實驗。賴欽同意。他們制作了一個模型:一個透明的大圓桶,桶底鋪上一些“湖泥”與石頭,與那里的湖底構造相似,在這“湖底”上面再鋪上帶來的沉積物。“湖底”下面安排幾個“水洞”,水洞連著管道。
實驗開始時,管道壓出了加熱的二氧化碳,這時,水泡大量涌出,水面翻騰,水也逐漸變熱,水溫升到了預定的比常溫高15℃后,壓出二氧化碳不再升溫。水溫保持穩(wěn)定。
一個月后,賴欽發(fā)現(xiàn)“湖底”冒出的水泡在離“湖底”約20厘米處受到阻擋,大量聚集。他欣喜不已,立即取出這一層面的水樣。化驗表明,水的比重增大,密度加大。進一步化驗表明,有機物的分子大量溶入了水分子的空隙中。
賴欽得出這樣的結論,由于加熱的二氧化碳的大量噴涌,促使這些特殊有機物溶化于水,又將它們托起,達到一種平衡后,形成了一層比上層重的水層。隨著這層水的漸漸增厚,密度慢慢加大,最終它像一層無形的“棉被”蓋住了水泡。而原來沉底的沉積物,則大量減少。
賴欽興奮不已,接著進行關鍵的“投石”試驗。他在水面上小心翼翼地放下一塊小石頭。
在石頭穿過“隔離層”的一瞬間,大量的水泡從被打破的“隔離層”缺口處鉆出。水面二氧化碳的濃度驟增。水泡冒了一陣后,由于對“隔離層”向上的壓力明顯減輕,水泡仍然停留在“隔離層”下面,破洞已經(jīng)自動“修復”了。
“拋石殺人”的原因找到了!
接著,他又向“湖中”扔石頭,可是這時“隔離層”雖然被擊破,但由于它下方的托力不足,所以漏洞很快就自動合攏,水泡并沒上冒多少?!皰伿粴⑷恕钡拿孛芤舱业搅?!
莫萊得知后,大喜過望,可是賴欽卻說:“現(xiàn)在高興還太早,我的任務只完成了一半。”
接著,他又開始耐心等待,不再投石,2個月后,大量積累的水泡終于沖破“隔離層”最薄弱的一處,再次涌上。更神秘的“不拋石也殺人”奧秘也揭開了!
2003年1月7日,賴欽在科研委員會宣讀了論文。現(xiàn)場的氣氛非?;钴S。按照規(guī)定,專家們發(fā)表意見前,賴欽退出會場。
2小時后,他又應邀進入會場。佩德爾向他宣讀了專家們的結論——
“論文確實成功地解釋了茨基湖有時殺人及人死時的慘狀;有時不殺人;有時不殺高處的人;有時人昏死后又自動蘇醒等全部奧秘,同時也解釋了數(shù)百年來茨基火山一直沒有噴發(fā)的秘密。它是本所成立42年以來,最重要的科研成果之一。鑒于賴欽·達羅克姆作出的非凡努力,特授予突出成就獎,授予莫萊以最佳協(xié)助獎?!迸宓聽栍盅a充:“大家知道,這是本所20年來首次頒發(fā)突出成就獎?!迸宓聽栠€宣布:“奇爾頓·達羅克姆的死因已經(jīng)明了,所以決定追認他‘為科研事業(yè)以身殉職。”
會場上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佩德爾請賴欽發(fā)言。賴欽熱淚盈眶,這是哥哥去世后,他第一次流淚。人們以為他有許多話要說,可是賴欽上臺后,只說了一句:“如果奇爾頓在天有靈,那么他一定會聽到這掌聲!”掌聲再次響起,并且越來越響,經(jīng)久不息。
2004年3月上旬,總部設在洛杉磯的太平洋奇異自然現(xiàn)象探索者聯(lián)合會舉行了兩年一度的年會。賴欽應邀出席。會議期間,與會者對他的探索成果作了高度的肯定。
探索會會長、世界著名的太平洋奇異自然現(xiàn)象探索家羅杰斯特,在大會發(fā)言時說:“太平洋曾經(jīng)發(fā)生過無數(shù)‘大自然殺人之謎事件,他們令人神往而恐懼。幾十年來,他們吸引成百上千人,包括大量科研人員探索其中奧秘。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費盡心思,卻沒法解謎。還有一些人雖然宣稱‘解開謎團,可是大多帶有猜測成分;極少數(shù)結論雖然沒有猜測,但是推論不嚴密。它們通常都缺乏說服力。然而,賴欽的探索過程全面而又周密,結論令人信服??梢哉f,它是人類太平洋自然之謎探索史上的精彩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