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恭忠
[摘要]青年孫中山有著在青年時代特有的想像氣質,不能完全以成年孫中山大義凜然、目標明確、志向堅決的革命家形象來投影。本文即欲通過對1895年廣州起義之再探,發(fā)覆鉤沉。1895年前后,革命的社會條件尚不具備,但孫中山捕捉到了一些隱約可見的新動向,并欲將其提前引爆。此時他只有革命的理想,還未形成成熟的革命思想。他為廣州起義設計的方案亦不無粗疏、大意和主觀臆斷。這次舉事只是一次紙上談兵的“頭腦革命”,但卻促成了孫中山個人身份的根本變化,使他從醉心于革命的想像者,逐漸轉變?yōu)檎鎸嵉母锩摺?/p>
[關鍵詞]青年利、中山;革命想像;廣州起義
[中圖分類號]K256,K8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4769(2005)01—01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