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照
世界絕少數(shù)人去過南極洲,這些人到南極洲不外經(jīng)由兩種方式——搭具有破冰功能的特殊船只,或乘小飛機。但2002年底,美國女泳將琳·考克斯(Lyun Cox)卻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方式“游”上了南極洲。
那是南半球最炎熱的季節(jié),融冰后露出南極大陸的邊緣,琳·考克斯和一群觀光客一起搭乘南斯拉夫的破冰船接近南極洲大陸。越過涅柯港(Neko Harbor),考克斯從船舷上步下階梯,深呼吸一躍入水,花25分鐘,共游了1.22英里,抵達南極大陸,成為“游上南極洲”的第一人。
紀錄似乎不起眼,但真正重要的是——考克斯下水時,海水溫度接近冰點,而且她游過的海域,到處有浮冰。小塊的隨時可能割破她的皮膚;大塊的隨時可能把她撞昏;更大塊的隨時可能裂解崩落,把她困在冰堆里,再也別想出來。變化無窮的海流甚至可能制造出逆浪,把她推得離岸越來越遠。
她絕非等閑之輩
海泳對人類的最大挑戰(zhàn),不是如何浮在水中,而是如何保持身體溫暖。在低于體溫的水中,我們的血液一輸送到皮膚表面,就快速降溫。這些“冷血”必須在送回心臟循環(huán)的過程中加溫回升到正常程度,才能維持肢體正常的活動能力。反之,將導(dǎo)致心臟無法正常運作,人會瞬間昏迷,再也醒不過來。
敢于吃螃蟹的琳·考克斯絕非等閑之輩。她12歲開始專注于海泳,14歲便游過南加州外的加塔利納海峽,花了12小時又36分。15歲時,她挑戰(zhàn)長泳者的圣地——英吉利海峽。第一次參賽,她就以9小時57分的成績,游過25多英里,打破歷來所有男女選手留下的紀錄。1973年,一個成年男泳將超越考克斯的紀錄,不服輸?shù)乃?974年再度參加英吉利海峽大賽,這回她將紀錄推進到9小時36分。
1976年,考克斯游渡麥哲倫海峽,1977年又繞著好望角游了一圈,然后再去波斯灣,從埃及這岸游到以色列那岸,再游到約旦境內(nèi)的海岸。1987年,她只花了2小時,就游渡白令海峽。那一年她30歲。
海中20分,陸上2年功
麥哲倫海峽和白令海峽都是水溫很低的海域??茖W(xué)家十分好奇琳·考克斯為什么能夠不失溫。游渡麥哲倫海峽時,在一般人難以忍受的冰水里泡了4小時,她的體溫非但沒有下降,竟還從攝氏36度升到38度。在科學(xué)實驗中,琳·考克斯和一群人泡在不到攝氏5度的冰水中,只能揮動雙臂。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考克斯的體溫開始下降了一些,隨后恢復(fù)并且維持正常,1個半小時內(nèi)再沒有什么變化。其他參與實驗的人,只有一個沒有失溫,那是一位冰島的漁夫,那人曾經(jīng)遭遇海難,全船人員只有他一人幸存。
雖然琳·考克斯天賦異稟,但為了短短20多分鐘的冰程,她花了整整2年做訓(xùn)練準備。為了不讓頭部及胸部太快失溫,她強迫自己練習(xí)高姿勢蛙泳,使頭部及大半胸部呈露出水面。如果大幅踢水,勢必巨幅增加下半身體表與冷水接觸的面積,于是她必須盡量減少腿部動作,幾乎全憑手臂劃水前進。
考克斯還找了許多專家。重量訓(xùn)練專家?guī)退鰪娂×?,使她可以游得更快,制造出更多熱量。醫(yī)學(xué)專家隨時監(jiān)測評估她的身體狀況。她還請教了動物專家,理解企鵝保暖和在水中快速運動的秘訣。為了向企鵝看齊,考克斯特意留了長發(fā)盤在泳帽里,用來保暖;她甚至為此增肥將近10公斤,儲備足夠的脂肪。
冒險過程本身就是價值
考克斯正式游向南極大陸時,她的身邊環(huán)繞了3艘載滿助手的小艇,有的負責(zé)幫她計時算距離,有的幫她觀察浮冰指引方向,有的預(yù)備提供必要的醫(yī)療支援,還有的在她上岸后立刻幫她擋風(fēng)換衣服。
如此大費周章為著什么?為了滿足琳·考克斯的冒險精神?,F(xiàn)代西方社會隨時準備支援協(xié)助像琳·考克斯這種具備冒險精神的人。他們不會輕蔑地問:“游到南極去干嗎?”他們只問:“怎樣才能突破重重難關(guān),游上南極大陸?”考克斯說,克服困難做別人做不到的事,這過程本身就是價值,就是意義,也就是目的。
(摘自臺灣《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