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研究中國教育的學者,某次到深圳出席大型的教育會議,由于初次到訪,于是乘出租車前往。當他向司機說出目的地時,對方收起了客氣的笑容,換上了一副非常鄙視的神情,學者于是問:“目的地有問題嗎?”司機卻答非所問,說:“你是教師嗎?”學者答是。司機一邊駕車,一邊說:“我一生最恨教師,初中時成績不好,班主任不但沒有鼓勵我,還說我沒出息,長大后只可做勞工。從此我信心全失,讀書不成,終于從家鄉(xiāng)跑到深圳來當司機?!?/p>
學者聽見之后,十分感慨。他下午原定向一班中學教師發(fā)表青少年教育專題演講,后來則把演講稿修改,加入這位深圳司機的故事。他指出,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一定要公平。青少年各有優(yōu)點,在學業(yè)成績之外,還有很多不同的潛能和發(fā)展空間,不可因為一套標準而扼殺所有生機。學者引用了一則成功故事。
19世紀鋼鐵大王卡耐基,從蘇格蘭來美國時,只是一名雜工,后來擁有富可敵國的企業(yè),手下有大批精英人才。其中有50人因為享有股權(quán),而成為百萬富翁。記者問卡耐基培養(yǎng)人才之道,卡耐基說:“培養(yǎng)人才與用人,就像挖掘金礦,道理其實十分簡單,可是許多人卻不明白,在挖掘過程中,不要看泥土,而要看金子;哪怕挖出一噸泥,只要有半盎司金子,就是有收成?!笨突萌酥?,就是積極找出對方優(yōu)點,過程之中發(fā)現(xiàn)的缺點與錯失,不必太過在意,只要最終挖到金子就可以了。
這場教育專題講座十分成功,使與會人士改變了所謂精英教育的錯誤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