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恒
讓我們從猿類說起吧。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科學家便開始教捕獲的黑猩猩學習字母,同時科學家也曾記錄到野生黑猩猩懂得如何使用工具及如何制定捕獵計劃。后來一些其他的動物像猴子、大象、海豚,也被發(fā)現(xiàn)有著與人類相似的思考方式。近幾年的研究表明,這類動物的范圍又在不斷擴大。
去年,在《動物認知》雜志上,生物行為學家托馬斯·巴哥亞描述了在一次試驗中發(fā)生的小插曲。試驗的對象是幾只實驗室烏鴉,它們的任務(wù)是找出藏在膠卷盒中的芝士塊。它們通常是先把蓋子撬開,再用喙把食物取出。一只名叫胡金的烏鴉是這方面的專家。但每次當它剛一發(fā)現(xiàn)食物,首領(lǐng)瑪尼會立刻沖過去把胡金的勞動果實搶走。有趣的是,胡金隨后改變了它的戰(zhàn)術(shù)。當其他烏鴉圍過來的時候,它就飛到一個空的膠卷盒邊上,把它打開,再裝出吃食的樣子。這樣,胡金就能輕松地擺脫瑪尼,悠閑地品嘗美餐了。胡金確確實實把瑪尼欺騙了。胡金在這樣做之前一定要明白它的想法和其他烏鴉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它必須清楚包括它在內(nèi)的所有烏鴉都有著各自獨特的思維。這個發(fā)現(xiàn)顯然是極其有意義的。
托馬斯·巴哥亞還有更多的證據(jù)證明鳥類懂得如何獲知同類的思想。在《皇家社會學報》上刊登著這樣一篇報告:一名科學家把幾只大烏鴉和自己一起鎖在一個大籠子中,然后他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外面的一個紙盒。隨后,這些烏鴉也不約而同地跳下樹枝,追隨著他的目光看了過去。烏鴉的這種舉動表明他們有能力去通過人的舉動來分析人的思維。
烏鴉也不是惟一擅長分析人類思維的動物。在今年上半年,哈佛大學的布萊恩·海爾及萊比錫人類進化研究院的邁克爾·托馬森指出,普通寵物狗能夠通過主人細微的動作理解主人的意圖。甚至猿類都不能做到這一點。選擇性的飼養(yǎng)已經(jīng)給狗養(yǎng)成了能夠讀懂人類思維的特性。
不但生物有著這樣的能力,就連機器人也向人類的獨特性提出了挑戰(zhàn)。機器人也不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簡單了,變得越發(fā)靈巧和機敏,不再像一個機器,而是更像一個思維豐富的人了。五角大樓正在研發(fā)的機器士兵,將會在理解各種指令的同時,做出最佳的決定。2005年年初,在科內(nèi)爾的科學家們稱,已經(jīng)可以利用機器人的智力去創(chuàng)造機器人,這也就是所謂的機械化再生產(chǎn)。
這種機械化思維也可以讀懂人類思維。他們可以表達對一篇文章的感受。2004年春天,一個英國公司向人們展示了他們的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可以以每秒鐘10篇文章的速度閱讀,而令人驚奇的是它可以表達對每篇文章的看法(紅色皺眉表情代表否定,綠色微笑表情代表肯定),而普通人要想看完這10篇文章需要花上一個小時的時間。
也許將來我們會把我們的感情更多地賦予動物和機器人。早在1995年,瑪麗·泰勒就曾為龍蝦寫過一篇呼吁,她說道:“龍蝦是一種十分有趣的動物,它們有著復雜的社會關(guān)系。和人類一樣,它們會和自己的情人開玩笑,有些還會鉗子交錯地一起散步。同人類一樣,它們對疼痛十分敏感?!痹趲啄曛?,你也許會讀到一篇表達對機器人同情的文章呢。
(趙舒婧摘自《海外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