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前聚焦:
《變形記》是奧地利表現(xiàn)主義大師卡夫卡的代表作。小說通過小職員格里高爾突然變成一只使家人都厭惡的大甲蟲的荒誕情節(jié),表現(xiàn)現(xiàn)代社會把人變成奴隸乃至“非人”的“異化”現(xiàn)象,暴露了西方社會家庭關(guān)系的虛偽性及其利己本質(zhì)。小說這一主題,生動地通過格里高爾與家人關(guān)系的描寫,逐層深刻地揭示出來,從而撕破了籠罩在家庭關(guān)系上面的溫情脈脈的面紗,讓我們看到了親情的冷漠,人性的扭曲。理解這一主題并不難,關(guān)鍵是作者如何通過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一步一步深刻地把生活幽暗處這個令人驚悸的真相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所以,教學時,抓住格里高爾與家人矛盾的沖突點,層層剖析,小說的主題便水到渠成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
揭開“哭”的面紗
“當親人遭遇突如其來的變故時,比如車禍、殘疾、破產(chǎn)等等,我們會是什么樣的心情?”我的問題一提出來,學生們七嘴八舌的談開去。
“擔心,憂慮,焦急。”
“傷心,難過,流淚?!?/p>
“悲痛欲絕,天都要蹋下來了”
“家總是被人們形容為一個溫馨的避風港灣,就是因為當暴風雨來臨時,家人們能齊心協(xié)力共度難關(guān)。格里高爾在父親公司破產(chǎn),全家處于困頓的情況下,去當旅行推銷員,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在家里是受到尊重和愛戴的。而當他一覺醒來,變成了一只大甲蟲后:他的父親雙手捂住眼睛哭了起來;他的妹妹號啕大哭;格里高爾死了,家中的三個親人都有點兒哭腫了眼睛。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畫面啊!”我很煽情地強調(diào)當格里高爾遭遇不幸時,他家人悲痛欲絕的態(tài)度。學生們面面相覷,隨即,大聲地與我爭論。
“這哭,不能真正表現(xiàn)出對親人的關(guān)心與擔憂。
“這哭,也不是親人離開人世時的傷心與悲痛?!?/p>
“這是虛情假意的哭?!?/p>
“既然如此,那么,當格里高爾變成甲蟲時,他的親人們?yōu)槭裁匆弈兀课覀冊撛鯓觼砝斫膺@些哭的內(nèi)涵呢?”我讓學生結(jié)合課文的情節(jié),品味每一次哭的深層內(nèi)涵。
生:格里高爾變成了一只甲蟲,就再也不能出去工作了,家庭的經(jīng)濟來源一下子被切斷了。而他的父親已經(jīng)過了五年的舒適的生活,母親身體又很不好,妹妹年紀又小,還在上學。父親的“哭”是失去經(jīng)濟來源后,對生活絕望的“哭”,并不是出于對兒子的關(guān)心。
生:他的父親“惡狠狠地捏緊拳頭”,要把他趕回房間關(guān)起來,是害怕“家丑”外揚。他甚至懷疑兒子會對家人采取暴力,居然用蘋果砸他。慈父之愛在他身上已蕩然無存,這“哭”怎么會是對兒子關(guān)心擔擾的“哭”呢?這“哭”實際是他父親極端自私的表現(xiàn)。
師:那么他妹妹的“哭”呢?格里高爾最喜歡妹妹,時時刻刻想著的是妹妹的快樂,甚至暗暗籌劃送妹妹去音樂學院深造。當哥哥最初變形時,都是妹妹在做料理工作,如打掃房間,送飯等。難道她妹妹的“哭”也是虛情假意的?
生:先來看看妹妹的一番哭訴?!拔覀儽仨氃O(shè)法擺脫他”,“他必須離開這兒”,并且狡猾地辯解“這只大甲蟲并不是格里高爾,如果是的話,他就應(yīng)該,自愿跑掉”,還無中生有的說“格里高爾會要你們倆(指父母親)的命”“他在迫害大家”“想占領(lǐng)整幢寓所”。這一番歇斯底里的哭訴,把妹妹內(nèi)心的自私、冷酷暴露得淋漓盡致。
生:妹妹這一番裝腔作勢的“哭”,只為達到一個目的,拋棄格里高爾。這是絕情的“哭”。
師:格里高爾是一個善良、正直、有責任心的優(yōu)秀青年,他滿懷著對家人的愛意悄悄地死去了,不再是“家丑”,也不再是累贅,總能喚起他家人一些美好的回憶?!翱弈[了眼睛”,應(yīng)該是親人對格里高爾去世的傷痛欲絕的真實寫照?
生:不對。這“哭”是虛情假意的“哭”,這“哭”無非是迫于世俗的壓力,對外人的惺惺作態(tài)??纯次恼碌慕Y(jié)局部分的描寫,一家三口沐浴著三月的春風,一身輕松的郊游。格里高爾的死,讓全家人如釋重負,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學生們都笑了。
我緊接著再追問;那么,這“哭”對表現(xiàn)小說的主題有什么作用呢?
生:深刻地揭示了人與人之間冷酷無情的主題。
生:這“哭”撕破了籠罩在家庭關(guān)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讓我們看到了維系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是金錢,是利益。
師小結(jié):大家對小說的主旨把握得非常好。小說中格里高爾的“變形”是外在的,為不可知甚至是無法抗拒的力量所致,但他的情感中充滿了對親人的關(guān)心、體貼。因此,從這一點上可以說格里高爾是蟲形而人心。格里高爾形變而心未變,可他的家人形未變心卻變了,自私、冷漠和殘忍,反映了當時的人題,展現(xiàn)了一份脆弱而虛偽的親情!呈現(xiàn)出一個勢利而冷漠的社會!
教后拾零:
學生在閱讀過程容易忽視作品中的一些細節(jié)描寫,這些細節(jié)描寫看似與文章的主旨無多大關(guān)聯(lián),它們的存在與否似乎也不會影響對文學作品的整體解讀。細節(jié)描寫雖只是文學作品中的一個“細胞”,但也是作品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并且可能是作者的匠心獨運之處。一部宏大的文學巨著,我們在解讀時,常常千頭萬緒無從著手,而文章中一些往復出現(xiàn)的細節(jié)描寫,恰恰能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起到一個線索作用。抓住了這一細節(jié)描寫,就等同于拿著一把打開文學作品的鑰匙。在講授《變形記》時,我緊緊抓住小說中三次“哭”的細節(jié)描寫,讓學生展開討論,思考三次“哭”的深層內(nèi)涵,從而把握住作品的主題思想。
《呂氏春秋·察今》有云:“嘗一脬(臠)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diào)?!?/p>
《晉書·王獻之傳》中曰:“管中窺豹,時見一斑?!蔽膶W作品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能傳達出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從這些小處著手,分析人物之間的錯綜復雜矛盾沖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從而更有效地理解作品的內(nèi)涵。
(王賽云浙江省溫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