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去沃爾瑪買些雜貨,結(jié)賬的時候,收銀員告訴我啤酒不可以賣給我。我以為是身份證的問題,在美國買酒,商店和酒吧一樣,都要出示身份證以顯示自己已經(jīng)超過21歲。東方人的年紀他們吃不準,所以總是查看。有的酒吧為了一視同仁,也有一律查的,包括華發(fā)老人。
然而這次不一樣。收銀員看我拿出身份證,知道我沒聽明白,就大聲告訴我今天不能買酒,因為今天是星期天!
我來美國已經(jīng)一年了,而且以前出差也常來,還從來沒有遇見過星期天不能買酒的。后來一問同事,才知道確實如此??磥砦疫@么久碰巧沒有在星期天買過酒。
美國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實行了意愿良好,卻臭名昭著的禁酒令運動。該運動于1933年隨著憲法第二十一修正案的實行而停止了其強制作用。現(xiàn)在任何一個美國人都會承認,這是一次徹底的失敗。首先禁酒沒有減少酒精的消耗,而且因為所有酒精消費均為地下操作,國家損失了重要的稅收來源,同時還要為禁酒增加開支。老百姓喝的均是地下生產(chǎn)的酒,多有中毒甚至死亡事件發(fā)生。社會治安上,孳生出美國著名的黑幫。這些黑幫在禁酒結(jié)束之后,大多改行進行毒品買賣。禁酒過程中許多酒鬼改為抽大麻或吸毒,為這些黑幫提供了穩(wěn)定的客源。
上述的星期天不可以買酒,其實是禁酒運動的遺風。所謂第二十一修正案,并不是真正取消禁酒令,而是允許各州自行立法。于是,五花八門的限制酒的法則就簡直成了今天美國一絕。美國50個州各不相同。每個州下轄的縣成了主要的立法單位,于是有“干縣”和“濕縣”之分。我在的縣屬于“濕縣”,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沒有禁酒規(guī)則的,所以我?guī)缀跬诉@茬兒。惟一的規(guī)定就是星期天不能買酒。但星期天可以喝,在自己家里可以喝,在酒吧也可以喝。也就是說,惟一被禁的是買賣整瓶的酒。
聽起來特別的虛偽不是嗎?更虛偽的規(guī)定還多著呢。在南卡羅來那州有一個“干縣”,你可以帶酒去酒吧和餐廳喝。當然這酒是你開著車去隔壁縣里買來的。酒吧只能提供酒杯。田納西州生產(chǎn)中國人熟悉的威士忌。游客們要是來到這里可以去該酒廠參觀,可以看到這種佳釀的生產(chǎn)全過程。但你可以看不能碰,甚至不能買一瓶帶回去。因為酒廠所在的林瞿勃縣是嚴格的“干縣”。參觀完之后,你可以驅(qū)車去幾十英里以外的其他小鎮(zhèn)買一瓶酒留作紀念。
美國人對于喝酒,好像也跟上述禁酒一樣的瘋狂。那當然也許就是禁酒的部分原因。美國各個州已經(jīng)全部統(tǒng)一規(guī)定:21歲才可以喝酒。幾乎所有人到21歲的時候都要狂歡一次,因為可以合法喝酒了。這時比他們大的朋友同學們就當然跟他們一起喝,但比他們小的朋友同學們也一個不會落下。偷偷喝而已。喝了還要偷偷地開車。
當我告訴大家,中國根本沒有規(guī)定合法喝酒年齡,而且滿大街可以喝,更重要的是,這并沒有造成美國這邊特多的酒鬼肇事。他們都瞪大了眼睛。覺得我是從天堂上來的。
我很難搞明白這里的差別在哪里。難道是中國人自制力強?或者中國人體質(zhì)特別,雖然能醉,但不因酒而亂來?中國雖然也有酒后駕駛肇事的、酒后鬧事的,但畢竟比美國少很多。然而中國人的酒精攝入量跟美國人比,一點不少,可能還多呢。在美國,酒后駕駛肇事是個重大問題,專門成立了許多民間組織反對酒后駕駛;男人喝酒打老婆的比比皆是;白天黑夜不分地喝酒,完全放棄工作和生活最后淪落為無家可歸的流浪漢的也多得是。所以還有各種戒酒協(xié)會幫助酒鬼重拾人生。
從另一方面,我覺得當初害慘了美國的禁酒運動,仍然也在傳播余毒。人的脾性就是這樣,你越禁我越喜歡??粗總€老百姓談到酒的時候,眼睛里閃爍的那種光芒,就覺得可怕同時可笑;那些禁酒的人談到酒的時候眼睛里的仇恨,也同樣令人不寒而栗。
有趣的是,當初美國禁酒的時候,西方許多國家也在禁。我相信這跟宗教有一定的關(guān)系。美國是一個被基督教全面占領(lǐng)的國家,除了酒,還有許多條條框框。我到了美國才真正地感到了中國文化的自由性。一切都在于比較。
最后給大家一個小貼士:如果來到美國,注意千萬別在街上喝酒!美國各州幾乎都有專門的法律禁止開啟的酒瓶在公眾場合出現(xiàn)的法規(guī)。在國內(nèi)習慣拿一聽啤酒在夏日街頭散步或小憩,在美國是可能坐牢的?,F(xiàn)在回憶起許多好萊塢電影里描寫酒鬼當街喝酒,都是拿牛皮紙包著的。這就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王小鳳摘自《交際與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