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練當空舞
伯德+ 麥克海爾+帕里什, 聯(lián)盟歷史最強的“ 3 號位+4號位+5號位”的鋒線組合,這是凱爾特人在八十年代走向輝煌的根基,卻非全部。在多數(shù)籃球文獻或者N B A官方網(wǎng)站歷史頻道中,都能輕松找到這鋒線三悍將的詳盡描述,《光榮之路》的本篇章將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八十年代凱爾特人的漸進,看看他們后場人員配置與作用的變遷——早期阿奇伯爾德與克里斯·福特的開路作用不可磨滅,此后丹尼·安吉與丹尼斯·約翰遜則繼承了高素質(zhì)后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并將血性發(fā)揚光大……
上期回顧:伯德來了……帕里什和麥克海爾也來了……早期大前鋒麥克斯韋爾遠走高飛,麥克海爾扶正……凱爾特人八十年代的精彩不局限于前場……
走出陰影
統(tǒng)治賽場的可能是內(nèi)線球員,但任何統(tǒng)治賽場的球隊都能找到卓越后衛(wèi)的影子,形成對比的是歷史上倒有過超級后衛(wèi)搭檔草根中鋒奪冠的先例,卻幾乎找不到超級中鋒搭檔草根后衛(wèi)還能奪冠的教材——波士頓,素來是超級后衛(wèi)的成長沃土,從鮑勃·庫西&比爾·沙曼到K·C·瓊斯&薩姆·瓊斯,在凱爾特人第一王朝階段,他們就給球隊打上了后場烙?。核俣扰c頑強。80年代的綠衫軍稱霸東部,屁股底下的頭把交椅自然也不乏后場發(fā)動機驅(qū)動的因素。在伯德剛進入聯(lián)盟的1979-80賽季,凱爾特人使用的后場雙槍是“Tiny”阿奇伯爾德搭檔克里斯·福德,而這對組合需要花費一些筆墨進行描述。
“Tiny”阿奇伯爾德,名人堂后衛(wèi),聯(lián)盟歷史首位同一年囊括得分王與助攻王的天王級人物(1972-73賽季),阿奇伯爾德的職業(yè)生涯起始于1970年的辛辛納提皇家,經(jīng)歷多年風雨洗刷,他才在1978年轉(zhuǎn)投凱爾特人。在80年代早期,阿奇伯爾德已經(jīng)是球齡超過10年的老將,雖威風不減當年,卻少了昔日狂傲多了幾分成熟,他在凱爾特人陣營中扮演的是進攻資源分配的角色;克里斯·福德也一樣是老將,他是1972年新秀,職業(yè)生涯前半期全都效力底特律活塞,直到1978-79賽季中葉才轉(zhuǎn)戰(zhàn)波士頓,論進攻能力,克里斯·福德在凱爾特人五大先發(fā)元勛中戲份最少,但福德身高達到6英尺5英寸且防守較為強硬,一直負責招呼對手外圍搖擺人的重任,他的存在很大程度彌補了阿奇伯爾德身高吃虧的弱勢(阿奇伯爾德入選過三次年度第一陣容,但畢竟身高僅6英尺1英寸,面對高大對手會出現(xiàn)防守吃虧的情況,此刻,就是福德大顯身手的契機)。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不論阿奇伯爾德還是克里斯·福德,在80年代初都已經(jīng)年過三旬,漸漸走入職業(yè)生涯末期,他們倆在80年代初凱爾特人陣營中戲份不多,一則在于老將逐步鋒芒消減,更多習慣于扮演能力出色的輔佐型球員;二則伯德為首的新生代悍將的確戰(zhàn)斗力超群,很快就搶走了球隊前排的風頭——兩者相輔相成,阿奇伯爾德與克里斯·福德的“低調(diào)”倒也符合邏輯。
打完1981-82賽季,克里斯·福德退役;1982-83賽季結(jié)束后,凱爾特人與年邁的阿奇伯爾德達成合約買斷協(xié)議(1982-83賽季,阿奇伯爾德年歲上漲導致狀態(tài)退化,全年66場僅僅先發(fā)19場,淡出主力輪轉(zhuǎn)體系),這意味著凱爾特人從早期的兩員老將執(zhí)掌后場走了出來,重新進入新時代?!按篪B”伯德1979年進入NBA,1979-80賽季的凱爾特人先發(fā)陣容為中鋒考恩斯、大前鋒麥克斯韋爾、小前鋒伯德、雙后場為阿奇伯爾德與克里斯·福德,其中只有伯德與麥克斯韋爾算菜鳥;1980-81賽季,凱爾特人先發(fā)為中鋒帕里什、大前鋒麥克斯韋爾、小前鋒伯德、雙后場為阿奇伯爾德與克里斯·福德,第六人為麥克海爾,這個完整的6人主力輪轉(zhuǎn)體系中,包括帕里什、伯德、麥克海爾、麥克斯韋爾都得算“新生代”,已經(jīng)占據(jù)半壁江山以上;而阿奇伯爾德離開后的1983-84賽季,可以視為一個分水嶺,凱爾特人徹底走出了70年代球員的“陰影”,完全靠新生代與中生代球員打天下!
簡約不簡單!
克里斯·福德與“Tiny”阿奇伯爾德先后于1982年和1983年離開波士頓,暫且不表,凱爾特人自然不可能就此讓組織后衛(wèi)與控球后衛(wèi)兩個位置閑置,于是,此刻站出來與“大鳥”伯德并肩作戰(zhàn)的兩個名字也在后世相當顯赫:“D.J”丹尼斯·約翰遜與丹尼·安吉。
這兩位仁兄的名字,讀者們自然不會陌生,丹尼斯·約翰遜剛在2007年2月下旬去世,當時也算引起一陣輿論波瀾,當然,在偶像派球迷云集的大陸,不會有多少人去鉆研丹尼斯·約翰遜何許人也;而丹尼·安吉在多數(shù)中國球迷心目中就是廢人一個。這毫不奇怪,他如今正擔任凱爾特人總經(jīng)理兼籃球運作部總裁,不折不扣的波士頓一號鐵腕人物,但執(zhí)政的水平著實稀松,未免讓年輕球迷覺得他不過如此。
事實當然并非如此,丹尼斯·約翰遜何許人也?70年代中后期與80年代早中期全NBA最強的外圍防守者,他1976年進入NBA效力西雅圖超音速,1978年和1979年連續(xù)兩次幫助球隊殺入總決賽,1979年干掉華盛頓子彈隊一舉奪冠,職業(yè)生涯6次年入選度防守第一陣容3次年度防守第二陣容——在80年代的波士頓陣營中,丹尼斯·約翰遜干的是老本行,他也是忠實的戰(zhàn)術(shù)執(zhí)行者,扮演著重要角色——當然,戲份多停留在防守而非進攻,這很正常,凱爾特人有著鋒線三叉戟摧枯拉朽得分,根本不需要丹尼斯·約翰遜承擔太多進攻任務,但這不能掩飾約翰遜也具有相當不錯的進攻技能,其巔峰時代也是平均每場球20分水準的球員。
丹尼·安吉的故事就比較豐富多彩了,作為白人后衛(wèi)的他身高不過1米93,體重79公斤,屬于場上的小個子,1981年選秀大會第二輪第八順位被凱爾特人選中,前三個賽季一直在先發(fā)板凳身份之間飄搖,直到1983年“Tiny”阿奇伯爾德離隊,丹尼·安吉才真正意義坐穩(wěn)先發(fā)位置。僅僅從外貌來看,安吉面如粉玉貌似斯文書生一個,如果套用武俠作品的人物來形容,安吉應該是一身文士打扮搖著把折扇行走江湖的形象,但事實上,這徹頭徹尾就是錯覺。安吉的強硬與外形截然不符,就算是文士形象,也是一位扎著板兒帶露著一巴掌寬護心毛的文士,手里揮舞的是剔骨尖刀而不會是折扇,賽場風格相當兇悍。
白人球員可以強硬到什么地步?安吉來告訴你答案:他雖身材短小,卻從來不怕肌體接觸,就算對手比他高一個頭,惹毛了安吉,這個白人小矮子照樣會跳起來就飽以老拳。一個相當聞名的段子,發(fā)生在1983年4月24日,也就是東部第一輪第三場,凱爾特人vs亞特蘭大老鷹,比賽中老鷹中鋒“大樹”羅林斯和丹尼·安吉有過幾次不愉快的身體接觸,在一次羅林斯把胳臂肘子往安吉腦門子招呼過去時,只見丹尼·安吉二話不說,沖上去就與羅林斯廝打成一團,在混戰(zhàn)中,羅林斯咬了安吉的手指,創(chuàng)口縫了5針,羅林斯收到5千美元罰款——這就是聞名天下的“大樹咬人”事件,這次事件在凱里·班克斯所著的(Kerry Banks)《籃球場上最骯臟與
匪夷所思紀錄非官方指南》一書中有過比較詳盡的記載,至今讀起來,還是覺得妙趣橫生。
羅林斯什么貨色?身高7尺1寸肌肉型巨無霸,丹尼·安吉卻連想都不想就敢沖上去拼個你死我活,他的
強硬可想而知,時隔多年,安吉回憶說:“在羅林斯作掩護的時候,我的下巴至少被他打了10到15個肘子,所以我走向他,我只有兩個選擇,第一就是把他放倒,第二就是我立刻離開球場,結(jié)果我放倒了他,而他居然咬我?!薄獡]拳武斗并且說得出這種話的“白人小個子后衛(wèi)”,賽場上大概是什么樣子也就可窺一斑。
用一個章節(jié)來介紹丹尼斯·約翰遜與丹尼·安吉,希望的是讀者能從側(cè)面了解到凱爾特人80年代中期的后場精神面貌,他們秉承了血性與勇猛,而在弱肉強食的NBA,血性往往意味著勇氣與斗志的成功。
被遺忘的特質(zhì)
從1980年到1988年,凱爾特人與湖人劃江而治,壟斷9年間的8次總冠軍,其中湖人5次奪冠,凱爾特人3次奪冠。人們印象中的凱爾特人似乎有著勤勉、刻苦、忠誠、樸素等等傳統(tǒng)特質(zhì),而常常會忽略80年代綠衫軍另外一項秉性:血性!
1989年與1990年,活塞奪冠,人們很容易記起活塞“刺客”托馬斯與“惡魔”蘭比爾兩大惡棍的行徑,其實本質(zhì)而言,活塞屬于流氓特征過于旗幟鮮明的典型代表,而千萬別忘記凱爾特人在東部稱霸的時間遠比活塞長,8 0年代的凱爾特人遠比之前60年代70年代凱爾特人更為強悍, 或者說粗俗點,80年代的凱爾特人并非善男信女, 只不過與晚輩活塞惡棍們相比,人們常容易被活塞吸引眼球,而忘記凱爾特人一樣是“高危人群”。
上一章節(jié)提到過丹尼· 安吉與丹尼斯·約翰遜,都是相當強硬的主,而80年代凱爾特人軍魂“大鳥”伯德遠不止他面貌體現(xiàn)的那樣淳樸,也是賽場上小動作頻頻且不怕沖突的刺兒頭一個。說到這里,又要談及底特律壞孩子們,活塞在80年代肆無忌憚橫著走,連西部冠軍湖人看到活塞都忌憚幾分,而當時芝加哥公牛的年輕領(lǐng)袖喬丹更是在活塞后場防守鐵閘喬·杜馬斯面前吃足苦頭,可全聯(lián)盟唯一敢于與活塞爆發(fā)大規(guī)模群架的就只有凱爾特人。(巴克利曾經(jīng)與活塞沖突,但那屬于單兵血勇,與凱爾特人大規(guī)模叫板活塞不可同日而語。一邊是不甘落寞的王者之師,一邊是新興的鐵血軍團,場面極壯觀)。
凱爾特人不畏懼骯臟與對抗,這是80年代波士頓球迷最驕傲的一點,也是80年代凱爾特人與湖人的最大差異,湖人是骨子里面的貴族球隊,不會動不動與平民球隊較真;而凱爾特人則不同,他們具有昔日歐洲祖先的征伐之勇,他們也許樸實也許不顯眼,可一旦爆發(fā)起來,勇敢的凱爾特人從來不會害怕武斗。活塞的確很強橫,可“刺客”托馬斯苦苦等到1988年才有機會打總決賽,這也屬于無奈,他們無法逾越腦門上空的凱爾特人這座大山,特別是1987年東部決賽伯德的“世紀神偷”導致活塞隊被凱爾特人4比3擊敗,更是一場具備教科書意義的經(jīng)典。
下期預告:眾所周知,“大鳥”伯德的運動壽命并不很長,這也注定凱爾特人又會迅速走入更新?lián)Q代的臨界點。而在之前的《光榮之路》系列中,想必讀者會明白凱爾特人之所以強大的原因在于管理層永遠能慧眼識才在選秀或者交易中為下一步棋埋下伏筆——而這一切,終于在80年代中期出現(xiàn)了紕漏,凱爾特人的續(xù)航計劃遭遇無法想象的天災。敬請關(guān)注《光榮之路》第十一《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