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齊如水:2007年3下有則故事《皮影絕唱》,我讀后有一種“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的感覺!我有個疑問,皮影戲能不能算是中國最早的電影?
綠版編輯部:你說的有點道理,國外就有學者把皮影戲看成是電影發(fā)明的先導。關于皮影戲的起源,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民間故事:說漢武帝的寵妃李夫人能歌善舞,但紅顏薄命,沒多久,李夫人即撒手西去。漢武帝非常想念她。后來,有一位方士說他能為其招魂,于是在夜晚點上燈燭,掛上帷帳,讓漢武帝隔帳一睹李夫人的影像。在我國,皮影戲比較發(fā)達,北宋時就基本形成北方、西部和中南部三大區(qū)域性流派。在《都城紀勝》等書中,不但記錄了影戲說書講史的相關內容,而且還記載了早期影人是用素紙雕鏃而成,后來改用羊皮并加彩色裝飾的發(fā)展史,以及南宋的影戲行業(yè)組織“繪革社”的情況。
讀者理論:請介紹一下什么叫“視角”?
綠版編輯部:所謂視角,是指作者在構思作品過程中,確定由誰以及從何種位置或角度來敘述。視角通常有三種:1.全知視角。作者像上帝一樣,對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結果都了如指掌,講述時可以娓娓道來。這在故事作品中經??梢砸姷?。2.第三人稱視角。作者選擇一個人物,使整個故事限制在這個人物的視覺范圍和理解水平內。3.第一人稱視角。故事由一個角色以第一人稱敘述出來。有了恰當?shù)囊暯牵髌返男蜗蟛艜呌谝恢?,讀者才能獲得完整的印象,作者也才能以一定的觀察角度有個性地敘述故事。
福建讀者周茜:給《故事會》推薦一些在其他刊物上看到的精彩故事,請問需要注意些什么?
綠版編輯部:我們《故事會》在熱烈歡迎原創(chuàng)稿的同時,也非常歡迎笑話、3分鐘典藏故事、第一推薦等推薦性欄目的稿子。除笑話外,其他推薦稿請盡可能注明原作者姓名、推薦者姓名和地址。請盡量挑選比較新穎獨特有情趣性的作品,避免從故事類刊物或發(fā)行量很大的刊物上摘編下來。此外,由于來稿眾多,對于推薦性作品,編輯難以一一回復,一般只有在編輯送審通過并決定采用的情況下,才會告知推薦者,敬請諒解。
(本欄目歡迎讀者提供新鮮活潑、有代表性的問題,一經采用,即致薄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