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弦
說到霸王別姬,有點文化的中國人都是知道的,故事的悲壯凄惻和虞姬的美艷剛烈,打動著一代又一代人。但我近來讀史,卻覺得其中似乎另有蹊蹺。
霸王別姬的故事,最早見于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jì)》,原文是: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dāng)?shù)重……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日:“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有美人名虞,常幸從”和“美人和之”,史記中對虞姬的記述就這么多,可以說面目相當(dāng)模糊,我們從中能得到的信息有二:虞姬很美麗,頗得項羽寵愛;項羽作垓下歌后,自唱,虞姬也跟著唱。
那么虞姬又是怎么自殺的呢?
虞姬自殺之說,較早的記載見于唐代張守節(jié)《正義》,其中引《楚漢春秋》記錄虞姬所和的歌是“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這里還挺復(fù)雜的,需要分說的是:《楚漢春秋》是漢初陸賈所撰,到唐代據(jù)說還能見到,后只能從別的著作里看到它的一些片斷;是對“和”的理解。和有二義,一為跟著別人唱,二為依照別人的詩詞作詩詞。從《史記》描述看,似乎跟唱更確切些,但《楚漢春秋》無疑采取了第二種意思。和詩一出,虞姬不但剛烈美麗,還變成了一位才女;就是這首詩中的“賤妾何聊生”句透露出一個信息,虞姬仿佛有自殺的打算。
但關(guān)于虞姬的死,還有另外一個版本?!短藉居钣洝肪硪欢恕板┲葭婋x縣”條說,“虞姬冢在縣南六十里,高六丈,即項羽敗,殺姬葬此?!逼渲小绊椨饠。瑲⒓А钡恼f法,值得注意。
虞姬到底是怎么死的呢?自殺?他(項羽)殺?還是根本就沒有死?不管怎樣,那夜,項羽和虞姬是訣別了,因為他突圍的時候已只有壯士相隨。
即便在《楚漢春秋》中,對虞姬自殺也只是一種暗示,但后世虞姬自刎別霸王的悲壯故事卻從此出,并被演繹得豐富多彩。但我們在各種詩文和戲劇中看到的虞姬,可能跟歷史上真實的虞姬,根本就不是一個人了。
虞姬的形象和她在詩文戲劇中的遭際到底透露出了什么信息呢?我覺得,它透露了我們一直以來對女性生命的輕視,為了某種社會價值取向,可以毫不猶豫地讓她死去。愈是要把她塑造得完美,讓她拔劍自刎,我們思想深處草菅人命的氣息就愈濃郁。
一個弱女子,雖然貴為楚霸王的“家人”,卻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yùn),不管她當(dāng)時是否自殺,在后世,她都已被論定為一個全節(jié)全義的自殺者。至于《太平寰宇記》中項羽殺姬說,也就是項羽才是殺虞姬的真正兇手的說法,卻從沒有人再提及。
虞姬,這個美麗的女子,她在兩千年前死去了一次,死得不明不白,在后世,卻還要服從一切牽強(qiáng)附會者的安排,一次次揮起寶劍自刎。她在舞臺上令人感嘆唏噓蕩氣回腸的故事和形象,卻只是為了成全貫穿在中國歷史中的某種低劣的道德和價值觀。
[原載2007年6月12日《中華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