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復(fù)興
全球著名的調(diào)查公司AC尼爾森,曾經(jīng)做過一次世界各國購物趨勢的調(diào)查。其中一項的顯示非常有意思,即中國的消費者同其他國家的消費者相比,更愛到不同店家購物(這里的店家主要指大型超市),而且,購物次數(shù)頻繁,有51%的消費者是在3家至5家以上超市購物,如果再把2家以上店家購物的另外31%算上,就占了整個消費者的82%。據(jù)同一調(diào)查顯示,和中國反差最大的是澳大利亞,他們絕大多數(shù)消費者是在一到兩家固定的店家購物(占所有消費者的66%),而且,購物頻率最低。
為什么我們的消費者在經(jīng)過了多次到多家超市購物的比較之后,仍然鎖不定目標,而還是野馬散逛一般愿意到多家超市購物?我問了幾位朋友,總結(jié)下來,不外乎是這樣幾條理由:一是看別家還有沒有新的東西可買;二是看別家還有沒有更便宜的東西可買;三是看別家還有沒有要讓利打折的東西可買;四是看別家還有沒有搞什么店慶之類的活動可以有些意外的收獲;五要加上我們有的是閑暇時間,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慢,娛樂方式少,逛超市便是一種娛樂消遣……
如此購物,自然心猿意馬,吃著這碗里,惦記著那鍋里,腳踩幾只船,恨不得占盡天下的便宜,稱之為“花心購物”,恐怕并不是自我諷刺。
如此購物,自然頻率頻繁,每次購物蜻蜓點水,零敲碎打,購物花費的總額還是那樣多,單次購物所花的費用肯定就會減少,像是撒胡椒面一樣天女散花撒到各店家,各店家都吃不飽。
我們?yōu)槭裁磿绱恕盎ㄐ馁徫铩保肯M者有權(quán)利在多種選擇中確定自己的目標,所謂貨比三家嘛。問題是我們在多種和多次選擇之后并沒有鎖定自己的目標,而不過是再一次的“花心購物”的循環(huán)。很顯然,在店家一次次變著法子討好消費者,用貨物誘騙的銷售策略面前,缺少了自己的穩(wěn)定和誠實的章程,我們的消費者自然也就很難對其中的一家店家鐵錨一樣沉下自己的心,只好繼續(xù)著游擊戰(zhàn)術(shù),和商家斗法。還用說什么呢,也就是說,我們的消費者對任何一個店家缺乏足夠的信任,便就沒有自己對任何一個店家起碼的忠誠。
其實,從來商業(yè)心理都是社會心理的一種折射。消費者對商家缺少信任與忠誠,正是因為整個社會普遍缺乏信任與忠誠,并非僅僅商業(yè)中的爾虞我詐。在其他方面,更惡劣更骯臟的欺騙甚至是欺詐和明目張膽的勒索,難道會比商業(yè)還少嗎?只不過,商業(yè)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接觸的社會最外層的一個窗口,一切更容易暴露在眼前就是了??磥?,AC尼爾森調(diào)查公司的調(diào)查報告,不僅是對超市和消費者,還是對我們所有人的一面鏡子。在這鏡子里面,我們看見的是我們自己推著購物車頻繁出現(xiàn)在一家又一家超市里東張西望的樣子。
(龍沙冷月摘自《廣州日報》2007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