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西安華清池,人們往往就會想到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名句:“春寒賜浴華清池,泉溫水滑洗凝脂?!比缓蟊銜氲教菩诶盥』蜅钯F妃之間纏綿悱惻的愛情悲劇。其實,唐人來華清池洗溫泉的歷史并非始于玄宗開元、天寶年間,而要上溯至唐太宗貞觀年間。
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在驪山溫泉營建“湯泉宮”(即后來的華清池),工程歷時四年竣工。于是,李世民率文武百官臨幸湯泉宮,在他專用的“星辰湯”里大洗溫泉浴。洗浴之余,李世民還親筆寫下了一篇著名的文字——《溫泉銘》。
對于《溫泉銘》,后人多從書法的角度來探討,認(rèn)為從中可以看出李世民遒勁飄逸、奔放圓熟的書法風(fēng)貌。不過,如果仔細(xì)看一看原文,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此文的社會學(xué)意義。對于自己到驪山來泡溫泉的做法,李世民的內(nèi)心深處是不安的,他自己覺得這事干得不怎么光明磊落,也怕別人說他在搞“腐敗”,以權(quán)謀私,所以就在《溫泉銘》中極力辯解:“朕以憂勞積慮,風(fēng)疾屢嬰,每濯患于斯源,不移時而獲損。”意思是說,我工作勞神費心,非常辛苦,又患風(fēng)濕病多年,所以才用泡溫泉的辦法來治病(注意,是為了治病而不是為了享受),而且這個辦法還真管用,我每次在這里洗浴,病情都會減輕。
李世民的這個心態(tài)是很有意思的。按說,一位帝王在風(fēng)景秀麗的地方建個療養(yǎng)院,時不時地來泡泡溫泉,這事根本用不著“解釋”——身為九五之尊的皇帝,想泡溫泉就泡溫泉唄,還需要理由嗎?還需要“解釋”嗎?不必要嘛。
可是,李世民還是做出了“解釋”,這說明了什么?說明李世民的內(nèi)心深處還是有所敬畏的。他并不因為自己位高權(quán)重就為所欲為,也不敢過于放縱自己追求享樂的欲望。即便是在享受溫泉浴的時候,他都有一種誠惶誠恐的感覺。
身為大唐帝國的最高領(lǐng)導(dǎo),李世民還能心懷敬畏,這就很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他還能就泡溫泉這樣一件小事做出“解釋”。見微知著,我們由此可以看出,李世民是一位很自律的統(tǒng)治者。
表面上看,一位皇帝還要對自己泡溫泉的行為做“解釋”,顯得很不夠“派”,甚至還有點兒“窩囊”??墒俏乙f,正因為心懷敬畏、嚴(yán)于律己,李世民才能做到勤政愛民,在施政中貫徹“民本”思想,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盛世——貞觀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死后,他專用的泉池“星辰湯”廢棄不用,池中的泉水被引到別處,供文武百官沐浴之用,以表達(dá)“皇恩浩蕩,雨露均沾”之意。后來,唐玄宗李隆基又在華清池興建了“蓮花湯”和“海棠湯”兩眼著名的泉池,前者為自己所用,后者則用來“賜浴”楊貴妃。不過,到了這個時候,唐玄宗和楊貴妃兩人泡溫泉已不是為了治病,而純粹是為了享受。而且,這對老夫少妻的心中早已沒了祖先泡溫泉時那種誠惶誠恐的感覺?!霸启W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彼麄兂两凇斑t來的愛”中,視所有的享樂為理所當(dāng)然。豈不知,就在唐玄宗貪圖享樂、不理朝政之時,強(qiáng)盛的大唐開始衰落。“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卑彩分畞y不僅打斷了唐玄宗和楊貴妃在華清池的美好時光,而且使得整個大唐帝國由盛轉(zhuǎn)衰。
同是大唐皇帝,同是在華清池泡溫泉,可是彼此的境界卻是判若霄壤。誠惶誠恐的唐太宗李世民開創(chuàng)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而樂不思蜀的唐玄宗李隆基則在泡溫泉之際引來了安史之亂。治與亂之間,誰能說沒有經(jīng)驗教訓(xùn)?
總結(jié)大唐皇帝泡溫泉的這段歷史,我們似可得出如下結(jié)論:統(tǒng)治者受約束的程度與普通百姓的“幸福指數(shù)”之間常常存在一種反比例關(guān)系。如果統(tǒng)治者心懷敬畏,有所顧忌,在享受“超標(biāo)準(zhǔn)待遇”時還有一種誠惶誠恐的感覺,那么老百姓的日子反倒會過得不錯。相反,如果統(tǒng)治者根本不在乎所謂的“公共輿論”和“歷史評價”,為所欲為,奢華無度卻又認(rèn)為理所當(dāng)然,那么普通百姓就一定沒有好日子過。這算不算也是歷史辯證法之一種?
說起西安華清池,人們往往就會想到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名句:“春寒賜浴華清池,泉溫水滑洗凝脂?!比缓蟊銜氲教菩诶盥』蜅钯F妃之間纏綿悱惻的愛情悲劇。其實,唐人來華清池洗溫泉的歷史并非始于玄宗開元、天寶年間,而要上溯至唐太宗貞觀年間。
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在驪山溫泉營建“湯泉宮”(即后來的華清池),工程歷時四年竣工。于是,李世民率文武百官臨幸湯泉宮,在他專用的“星辰湯”里大洗溫泉浴。洗浴之余,李世民還親筆寫下了一篇著名的文字——《溫泉銘》。
對于《溫泉銘》,后人多從書法的角度來探討,認(rèn)為從中可以看出李世民遒勁飄逸、奔放圓熟的書法風(fēng)貌。不過,如果仔細(xì)看一看原文,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此文的社會學(xué)意義。對于自己到驪山來泡溫泉的做法,李世民的內(nèi)心深處是不安的,他自己覺得這事干得不怎么光明磊落,也怕別人說他在搞“腐敗”,以權(quán)謀私,所以就在《溫泉銘》中極力辯解:“朕以憂勞積慮,風(fēng)疾屢嬰,每濯患于斯源,不移時而獲損。”意思是說,我工作勞神費心,非常辛苦,又患風(fēng)濕病多年,所以才用泡溫泉的辦法來治病(注意,是為了治病而不是為了享受),而且這個辦法還真管用,我每次在這里洗浴,病情都會減輕。
李世民的這個心態(tài)是很有意思的。按說,一位帝王在風(fēng)景秀麗的地方建個療養(yǎng)院,時不時地來泡泡溫泉,這事根本用不著“解釋”——身為九五之尊的皇帝,想泡溫泉就泡溫泉唄,還需要理由嗎?還需要“解釋”嗎?不必要嘛。
可是,李世民還是做出了“解釋”,這說明了什么?說明李世民的內(nèi)心深處還是有所敬畏的。他并不因為自己位高權(quán)重就為所欲為,也不敢過于放縱自己追求享樂的欲望。即便是在享受溫泉浴的時候,他都有一種誠惶誠恐的感覺。
身為大唐帝國的最高領(lǐng)導(dǎo),李世民還能心懷敬畏,這就很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他還能就泡溫泉這樣一件小事做出“解釋”。見微知著,我們由此可以看出,李世民是一位很自律的統(tǒng)治者。
表面上看,一位皇帝還要對自己泡溫泉的行為做“解釋”,顯得很不夠“派”,甚至還有點兒“窩囊”??墒俏乙f,正因為心懷敬畏、嚴(yán)于律己,李世民才能做到勤政愛民,在施政中貫徹“民本”思想,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盛世——貞觀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死后,他專用的泉池“星辰湯”廢棄不用,池中的泉水被引到別處,供文武百官沐浴之用,以表達(dá)“皇恩浩蕩,雨露均沾”之意。后來,唐玄宗李隆基又在華清池興建了“蓮花湯”和“海棠湯”兩眼著名的泉池,前者為自己所用,后者則用來“賜浴”楊貴妃。不過,到了這個時候,唐玄宗和楊貴妃兩人泡溫泉已不是為了治病,而純粹是為了享受。而且,這對老夫少妻的心中早已沒了祖先泡溫泉時那種誠惶誠恐的感覺?!霸启W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他們沉浸在“遲來的愛”中,視所有的享樂為理所當(dāng)然。豈不知,就在唐玄宗貪圖享樂、不理朝政之時,強(qiáng)盛的大唐開始衰落?!皾O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卑彩分畞y不僅打斷了唐玄宗和楊貴妃在華清池的美好時光,而且使得整個大唐帝國由盛轉(zhuǎn)衰。
同是大唐皇帝,同是在華清池泡溫泉,可是彼此的境界卻是判若霄壤。誠惶誠恐的唐太宗李世民開創(chuàng)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而樂不思蜀的唐玄宗李隆基則在泡溫泉之際引來了安史之亂。治與亂之間,誰能說沒有經(jīng)驗教訓(xùn)?
總結(jié)大唐皇帝泡溫泉的這段歷史,我們似可得出如下結(jié)論:統(tǒng)治者受約束的程度與普通百姓的“幸福指數(shù)”之間常常存在一種反比例關(guān)系。如果統(tǒng)治者心懷敬畏,有所顧忌,在享受“超標(biāo)準(zhǔn)待遇”時還有一種誠惶誠恐的感覺,那么老百姓的日子反倒會過得不錯。相反,如果統(tǒng)治者根本不在乎所謂的“公共輿論”和“歷史評價”,為所欲為,奢華無度卻又認(rèn)為理所當(dāng)然,那么普通百姓就一定沒有好日子過。這算不算也是歷史辯證法之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