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馬克思主義關于學風的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應取的科學態(tài)度的理論概括。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在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形成和豐富著他們關于學風的思想。馬克思主義學風思想和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一樣,都是一個與時俱進的發(fā)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弘揚優(yōu)良學風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和活力、從而不斷推進事業(yè)發(fā)展的根本保證。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 學風思想 理論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B019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47-662X(2007)01-0051-09
馬克思主義學風思想是經(jīng)典作家關于對待馬克思主義科學態(tài)度的理論概括。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上,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創(chuàng)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同時,也提出了以科學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形成了他們的學風思想;列寧、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在實踐中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學風思想;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面對新世紀新階段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zhàn),對學風問題作出了新的論述,從而使馬克思主義學風思想獲得了新的時代內容。
一、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風思想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雖然沒有明確的關于學風的概念,但是,對馬克思主義究竟應取什么樣的態(tài)度,他們都作過大量論述,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我們在實踐中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學風指明了方向。
(一)馬克思主義是行動的指南
是把馬克思主義當作教條,還是將它看作行動的指南,這是能否以科學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標志,也是鑒別是否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標尺。正因為如此,這個問題引起了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的高度重視。早在1843年,馬克思就旗幟鮮明地宣示:“我不主張我們豎起任何教條主義的旗幟”。在馬克思看來,他們所闡發(fā)的只是一些基本原理,而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8頁。在馬克思的晚年,針對米海諾夫斯基等人對馬克思主義采取的教條主義態(tài)度,馬克思義正詞嚴地指出:如果“一定要把我關于西歐資本主義起源的歷史概述徹底變成一般發(fā)展道路的歷史哲學理論,一切民族,不管他們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如何,都注定要走這條道路,……這樣做,會給我過多的榮譽,同時也會給我過多的侮辱?!薄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41-342頁。馬克思對自己學說的這種態(tài)度,是真正的徹底的唯物主義態(tài)度。
參與創(chuàng)立馬克思主義的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所應采取的科學態(tài)度,作了更多、更深刻的理論闡述。在恩格斯看來,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就決定了它只能是行動的指南而不是可以簡單套用的現(xiàn)成公式。恩格斯認為:“我們黨有個很大的優(yōu)點,就是有一個新的科學的觀點作為理論的基礎?!薄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9-40頁。他強調:“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xiàn)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fā)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雹邸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42-743、688頁。把馬克思主義看作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是很有新意的。這既把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上升到哲學的高度,揭示了馬克思主義最深層的本質,同時也為我們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提供了正確的指導。既然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那么我們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就必須著重掌握并善于運用貫穿其中的基本觀點和科學方法,就必須反對教條主義。恩格斯告誡人們:“如果不把唯物主義方法當作研究歷史的指南,而把它當作現(xiàn)成的公式,按照它來剪裁各種歷史事實,那它就會轉變?yōu)樽约旱膶α⑽??!豹圻@就深刻揭示了教條主義的實質及其危害,為我們在實踐中防止和克服教條主義提供了重要借鑒。
在社會主義運動發(fā)展史上,列寧是把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變?yōu)閷嵺`的第一人。在把馬克思主義理論運用于俄國革命實踐的過程中,能否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關系到革命事業(yè)的得失成敗。因此,列寧特別強調馬克思和恩格斯關于馬克思主義是行動的指南的思想。針對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根據(jù)具體情況改變策略是不是機會主義的疑問,列寧指出:“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學說不是我們死記硬背的教條。應該把它當作行動的指南。我們一直這樣說,而且我認為,我們的行動是適當?shù)模覀儚膩頉]有陷入機會主義,而只是改變策略。這決不是背棄學說,決不能叫作機會主義。”《列寧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19頁。為了從理論上論證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列寧反復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意義。他指出:馬克思主義“把偉大的認識工具給了人類,特別是給了工人階級”《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11頁。他還說:“歷史唯物主義也從來沒有企求說明一切,而只企求指出‘唯一科學的’(用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話來說)說明歷史的方法?!薄读袑幦返?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15頁。為了更好地發(fā)揮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功能,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和各國具體實踐的有機結合,列寧認為,由于各個國家的具體情況不同,因而在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本國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必然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必然會形成不同的革命道路。他指出:“需要獨立地探討馬克思的理論,因為它所提供的只是總的指導原理,而這些原理的應用具體地說,在英國不同于法國,在法國不同于德國,在德國又不同于俄國?!薄读袑幦返?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61頁。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列寧成功地開辟了適合俄國情況的革命道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是列寧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ǘR克思主義是發(fā)展的理論
承認馬克思主義是行動的指南,就必然承認它是不斷發(fā)展的理論。由于實踐總是處于不斷的變動當中,馬克思主義要有效地指導實踐,就必須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否則,它的生命力就終結了,就會在日益發(fā)展的實踐面前失效,就不再能夠成為我們行動的指南。馬克思本人學者兼革命家的雙重身份使得科學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統(tǒng)一成為其學說的本質特征。正確反映客觀世界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性是馬克思主義能夠指導社會實踐的根本前提,同時科學性也要求人們必須以科學的態(tài)度來對待馬克思主義;而作為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其最終目的并不是為理論而理論,為科學而科學,這種科學理論的歸宿在于用它來指導變革社會的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從而永葆其科學本性和生機活力。馬克思把自己的哲學稱為“實踐的唯物主義”,告誡人們“正確的理論必須結合具體情況并根據(jù)現(xiàn)存條件加以闡明和發(fā)揮”,都是強調他的學說的實踐性和科學性??傊隈R克思那里,實踐性原則和科學性要求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必然是發(fā)展的學說。
恩格斯是明確提出“我們的理論是發(fā)展著的理論”的人。⑤《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81頁。這個論斷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的基礎上的,而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又在于它是以事實為根據(jù)的。恩格斯在談到他對共產(chǎn)主義的理解時指出:“共產(chǎn)主義不是教義,而是運動,它不是從原則出發(fā),而是從事實出發(fā)。”《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10-211頁。在恩格斯看來,馬克思主義嚴格以事實為根據(jù)的特性,決定了它必然要求理論對發(fā)展變化了的實際生活作出新的概括,形成新的理論。他認為,在任何一種關于社會的學說中,“結論要是沒有使它得以成為結論的發(fā)展過程,就毫無價值”;“結論若本身固定不變,若不再成為繼續(xù)發(fā)展的前提,就比無用更糟糕?!薄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511頁。既然馬克思主義是以事實為根據(jù)的發(fā)展的科學,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科學的態(tài)度來對待馬克思主義。恩格斯指出:“社會主義自從成為科學以來,就要求人們把它當作科學看待,這就是說,要求人們去研究它?!薄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36頁。按照恩格斯的意見,就是要完整準確地理解和掌握馬克思的思想,研究這些思想提出的條件和適用范圍。他認為,如果“把馬克思認為只在一定條件下起作用的一些原理解釋成絕對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