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養(yǎng)生”也是一種養(yǎng)生之道,即王蒙的養(yǎng)生之道。
作家王蒙曾就養(yǎng)生之道請教過著名學者周谷城先生,周谷城的回答只有一句話:我的養(yǎng)生之道就是“不養(yǎng)生”。王蒙大受啟發(fā),聯(lián)想到生活中有不少人,有的吃補藥吃出了大病,有的練氣功練得走火入魔,有的煉丹服藥把自己毒死,有的練長跑把自己累死,都是因為養(yǎng)生過頭的緣故。
王蒙“不養(yǎng)生”,意思就是“逍遙而游”、“無為而治”,讓自己的身心處于一種自然放松狀態(tài)。王蒙刻過一枚閑章,書曰“無為而治、逍遙、不設防”,這是對他的養(yǎng)生之道“不養(yǎng)生”三字的注釋。
生活中“不設防”可能會吃虧,但王蒙認為從長遠看來,不設防,對人推心置腹,與人為善,可以交上一些真心朋友,還減輕了心理負擔,對自己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
養(yǎng)生過頭的人,往往失去了人生的不少樂趣。舒松年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說,他有一位年近花甲的姓馮的朋友,馮先生人生的一切為了兩個字——“長壽”。為了長壽,他一生兢兢業(yè)業(yè),誠惶誠恐,大事小事都不敢隨便,唯一信奉的就是“靜坐養(yǎng)生”,多活動怕傷筋骨,多說話怕傷神,多唱歌怕?lián)p喉,跳舞怕扭腰,讀書怕壞眼,下棋打牌怕得高血壓,飲食吃素不沾葷,對素菜也百般挑剔,怕不潔吃了危害生命。馮先生把一切美味佳肴、一切文娛體育活動、一切興趣愛好都看成危害生命的殺手,像他這樣活下去,即使活到一百歲又能有什么意義?
王蒙與馮先生的人生哲學恰恰相反。王蒙的興趣廣泛,業(yè)余愛好很多,他曾經說過:“老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候……可以力所能及地做不少事,也可以少做一點;多一點思考,多一點分析,多一點真理的尋覓了。也多了一點享受、休息、靜觀、養(yǎng)生、回溯、讀書、個人愛好,無論是音樂書畫,是棋牌撲克,是飲酒賦詩,是登山游?!?br/> 前面提到的馮先生對生活中的一切都不敢享受,王蒙卻認為“老年是享受的季節(jié)”,享受什么呢?他接著說:“享受生活也享受思想,享受溫暖愛戀也享受清冷直到適度的孤獨,享受友誼趣味也享受自在自由,更重要的是享受哲學?!?br/> 可見,王蒙孜孜以求的、享受的大多是精神方面的東西。這些東西,不能吃,不能穿,不能當錢用,但是能給人快樂。
讀一讀古代詩詞,你就會發(fā)現,善于享受的古人還不少。
王蒙的“不養(yǎng)生”其實并不是真的不養(yǎng)生,不過是主張自然、自由、輕松的生活,反對因“養(yǎng)生”而把人的生活弄得緊張、呆板、忙碌、謹小慎微;主張人的生活應該自然、自由、放松一點,不要過于做作、“雕琢”。俄國學者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一種詩的金剛石,只要是天生的,它就用不著像從巴西的礦砂中淘來的金剛石一樣,花長時間去琢磨。”
幸福的晚年,還是少一點“斧琢痕”為好。
據《大眾衛(wèi)生報》
編輯 / 一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