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位于歐洲西北部,瀕臨北海。受洋流的影響,每到夏季,就有大批鯡魚洄游到荷蘭北部的沿海區(qū)域。
14世紀時,荷蘭人口不到100萬,卻有近20萬人從事捕魚業(yè),在當時,荷蘭人每年可以從北海中捕獲超過1000萬公斤的鯡魚,小小的鯡魚為五分之一的荷蘭人提供了生計,并成為荷蘭人的經濟支柱。
荷蘭人不敢想象,沒有了鯡魚,生活會是什么樣子。
但是,造物主并沒有給荷蘭人獨享鯡魚的權利,生活在北海邊的其他民族,也組織了捕撈鯡魚的船隊,以獲得這種自然資源。和其他魚類一樣,鯡魚保鮮的時間只有幾天,而當時還沒有制冷設施,隨著大量的鯡魚涌入歐洲市場,荷蘭人的鯡魚開始滯銷,腐爛。這讓一些荷蘭人的生活陷入貧窮的危機。為了減少其他國家的捕撈量,荷蘭人曾和他們的鄰居蘇格蘭人爆發(fā)過三次戰(zhàn)爭,以爭奪鯡魚漁場。但戰(zhàn)爭也沒能改變荷蘭人的命運。
威廉姆·伯克爾斯宗,是荷蘭北部一個小漁村中的漁民,和很多荷蘭人一樣,威廉姆一直靠捕撈并出賣鯡魚來養(yǎng)活妻子兒女。沒有人買他的鯡魚,就意味著威廉姆一家無法生存下去。那些日子,威廉姆每天滿腦子想的都是鯡魚:“市場上的鯡魚太多,就不會好賣;鯡魚不能快速賣掉,就會變質腐爛;鯡魚爛掉,就會沒有飯吃……”威廉姆在思考中,竟然一下子抓住了問題的關鍵:鯡魚的腐爛。如果有一種方法能不讓鯡魚爛掉,所有的難題就都會迎刃而解!
這個念頭,讓威廉姆興奮不已。他開始尋找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最終,威廉姆發(fā)明了一種特制的小刀,用這種小刀,一刀就可以除去一條鯡魚的魚腸,然后再把鹽放到魚腹里,就解決了鯡魚腐爛的問題。經過這樣處理過的鯡魚,可以保存一年多的時間不變質。在沒有冰箱的時代,這種獨特的方法讓荷蘭的鯡魚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最終戰(zhàn)勝對手,暢銷到整個歐洲。
就這樣,荷蘭漁民憑借一把小刀,將一種人人都可以染指的自然資源,轉化為荷蘭獨占的資本,緊接著,借助暢銷的鯡魚,荷蘭人開始了商旅生涯和海上貿易。到17世紀的時候,這個僅有150萬人口的國家不但成為整個世界的經濟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區(qū),還將自己的勢力延伸到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當時,人們稱荷蘭為“海上第一強國”。
如今,在荷蘭港口城市鹿特丹的市中心,仍矗立著威廉姆的塑像,細心的人會看到,威廉姆的手里拿著鯡魚和一把小刀,這個塑像似乎在提醒人們:荷蘭的發(fā)展和崛起,是從威廉姆的那把小刀開始的。
如同14世紀的荷蘭人一樣,每當危機降臨到頭上,人們的表現總是方寸大亂,然后千方百計地去尋找一種能破解危機的利刃,卻沒想到,那柄利刃就藏在每個人的心里,它的名字叫智慧。
編輯 / 雨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