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地當理發(fā)師的陳宗富,同來自全國各地的25名隊員,加盟中央電視臺崔永元《我的長征》劇組,沿著70年前紅軍走過的路線,橫跨9個省份,歷時8個月,行程6100多公里。在劇組里,他是很少幾位從頭走到尾的“長征人”。
前不久,陳宗富帶著滿身風塵回到余姚。在他的小小理發(fā)店里,這個精干的小伙子給記者講述了他的長征。
出發(fā)的時候帶上理發(fā)工具
還在北京拉練的時候,陳宗富在錄音師的后腦勺上剪出了“長征”二字,令他“一炮走紅”,以至最后敲定名單時,崔永元調(diào)侃陳宗富:“你的‘長征頭’已經(jīng)名聲在外,不讓你參加,全國人民恐怕都會不肯?!?br/> 平時陳宗富就喜歡極限運動,就是想體驗一下那種艱苦的滋味。去年3月,他看到央視發(fā)起新長征報道。在報名的最后一天,他把報名表交了上去,他說沒想到就入選了《我的長征》5名候補隊員之一,他是惟一的浙江人。
去年4月,陳宗富和其他21名正式隊員一起,從北京到井岡山進行10天的拉練和集訓。這段時間,他的心理壓力非常大,他不知道能不能堅持走完長征路,畢竟這條路不光是“走”這么簡單,它還有歷史的內(nèi)涵和精神的象征。
出發(fā)的時候,他把一套理發(fā)工具裝在一個軍用包里,想有空就給大家理理頭發(fā)。他說:“沒想到,我這套技術(shù)挺受歡迎。不過,我真累慘了,在長征路上,一路走下來,大家都累得坐在那里,我還要站著給別人理發(fā)?!?br/> “在長征路上,我給崔永元理過兩次發(fā)。他也想理個‘長征頭’,但是,電視臺有要求,主持人的發(fā)型不能隨意改變,所以,崔老師無緣時髦的‘長征頭’啦?!?br/>
沿途剪了300多個頭
長征路上,除了給劇組人員理發(fā),陳宗富更多的是給沿途的老百姓理發(fā),這種快樂和成就感為他沖淡了許多疲憊。
行軍100多天,幾乎每個隊友的頭發(fā)都被他動過了。后來,隊員們的頭發(fā)都剪得差不多了,這時,他想到了自己一個一直未付諸實施的愿望:到敬老院給老人剪頭發(fā)。
出發(fā)一個月后,他們走到了湖南藍山縣,晚上陳宗富和隊員叫了輛“摩的”,去了當?shù)氐木蠢显?。一看,天哪,好多老人因為行動不便,很久沒有出去理發(fā)了。那天在院子里,他給留著“披肩發(fā)”的老人們都理了發(fā)。
在接下來的7個月里,不管有多累,每到一地,只要有老百姓需要剪頭發(fā),他都會給他們剪。走完長征路他估計剪了兩三百個頭了。
最美味的一頓飯:方便面湯
在四川紅原,節(jié)目組為了讓隊員體驗當年紅軍過草地的艱苦,給了劇組人員每人50元錢,背著7天的干糧橫穿草地。陳宗富決定和另一個隊員董峰禁食,體驗當年紅軍在沒干糧的情況下過草地是怎樣一種艱辛。
他和董峰只喝礦泉水,不吃任何東西。草地海拔3000多米,加上缺氧,這個絕食嘗試比在平原地帶更加艱苦。
3天里,他們走了80公里,大家互相鼓勵,只要一個眼神,一個擁抱,都讓他們彼此有了繼續(xù)前行的力量。在禁食的第三天,崔永元把情況告訴了隨隊大夫,大夫認為,必須進食,不然,對身體會有嚴重傷害。
于是,在第四天,陳宗富吃到了這輩子吃過的最美味的一頓飯:一碗方便面湯。當喝進第一口湯的時候,他忽然發(fā)覺,幸福如此簡單,在歷經(jīng)艱辛之后,一小碗面湯就能讓人很滿足。
帶兒子每年走一段長征路
陳宗富沒讀過多少書,他把長征當成了一所大學。為了保存這些美好的回憶,從不寫日記的陳宗富現(xiàn)在每天都要寫上一段。他打算將來把這些東西給兒子看,也給自己看。他在回來那天的日記中寫道:
長征是中華民族之魂,是中國人百折不撓的精神。我希望更多的青少年去走一段長征路,更希望走長征路能成為每個中國人的成年禮。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成人禮,而我們正是缺少這樣一種精神的洗禮。
等到兒子12歲,我打算每年帶他走一段長征路,讓他去體驗長征精神。
(張 凡摘自《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