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50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埃及,地處非洲東北部,而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卻位于亞洲西南角,地跨非、亞兩大洲,旅游資源相當豐富,那里有世界獨有的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底比斯古城、凱爾奈克神廟以及天下最長的尼羅河等等,都是備受青睞的罕見“瑰寶”。除此之外,頗為各國旅游者喜愛的“肚皮舞”,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動作優(yōu)美性感,熱情刺激,更是不可多得的文化大餐。
前些時,由世界級編導大師和眾多明星大腕參加演出的歐洲超大型舞蹈史詩《火舞》,結合百余種民族舞蹈,尤其是40位性感少女齊跳肚皮舞的火熱場面,更是令人情有獨鐘。
肚皮舞是東方舞的俗稱,源遠流長,但說法不一,通常認為最早出現(xiàn)在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宮廷上,只供少數(shù)達官顯貴享樂,直到16世紀,隨著國家版圖的不斷擴大,這種已經(jīng)大為普及的舞蹈,順勢流傳到埃及和中東、東非等地。當時,作為一種謀生手段,在街頭、在酒吧、在咖啡館、在夜總會等各種娛樂場所,均可見到。不過也有專門研究阿拉伯舞的專家認為,東方舞原本就是古埃及的產(chǎn)物,在文物中可找到足夠證據(jù),它和埃及人的生活、習俗、節(jié)慶、宴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當時,只要一聽到相關樂曲,無論是少女,還是老婦,都會不由自主地扭動腰肢,手舞足蹈地跳起。千百年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東方舞也在不斷變化,幾乎成為妙齡女子的“專利”,雖然也有雙人舞與集體舞,但主要的形式還是獨舞。只見如花似玉的女郎,肩披白紗,身佩響環(huán),胸部高聳,上體暴露,穿著薄裙,并以金黃色等各色絲帶,遮蓋圍攏起小山般圓滾突起的臀部,伴著奔放、動感的音樂,張開雙臂,舒展腰肢,一刻不停地用力扭動雙胯和雙乳,舞技嫻熟者,每秒鐘便可抖動十余次之多,如同不停飛轉的機輪一般,通過腰、胯、臀,各個部分的協(xié)調擺動,充分展示出女性曲線的嫵美和感官的誘惑,進而表現(xiàn)出那種勤勞、質樸,對生活與未來充滿憧憬的美好愿望,給人以不可多得的藝術享受。
作為一種難度很大、技術要求又十分全面的肚皮舞,訓練極為嚴格、艱苦,必須從小開始,至少二年才能畢業(yè),首先要不厭其煩地反復學練腹肌,也就是最基本的肚皮功,然后再練胸肌,直到可以自主地控制腹肌、胸肌為止。舞動時,通過暴露在外的腹部肌肉的放松、收縮和顫動的美姿,給人以豐富多彩的精神享受和藝術聯(lián)想。
到埃及旅游的外國朋友,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如果只看了金字塔而沒看到肚皮舞,那是一大遺憾;雖然看了肚皮舞,但沒看到肚皮舞皇后的表演,那同樣是又一大遺憾。人們所說的“皇后”,就是名揚四海的納吉瓦·福阿德,生于1943年埃及地中海之濱的亞歷山大。在她33歲時,埃及著名作家阿卜杜·瓦哈布專門為她量身定制的一曲《滿月》,使其達到舞蹈生涯的巔峰,紅透了整個阿拉伯世界。美國總統(tǒng)卡特和夫人訪問埃及時,特意提出要看納吉瓦的表演,并由衷盛贊,“你確實很了不起?!?br/> 有趣的是,如今的肚皮舞還成了都市女性休閑健身的新寵,由于舞蹈基本動作的特點,使參加者從頸部到腿部,特別是胸部、腹部、臂部全身都能得到很好鍛煉,既可減肥,又可強肌,不論中青,不論胖瘦,各個年齡段,各種體型者,都可以隨心所欲地跨進“肚皮舞”的門坎,盡享忘我扭動、搖擺中帶來的無限樂趣與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