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首都巴黎第14區(qū)圣雅克大街38號,有一棟三層樓房,坐落在綠草如茵、樹木茂密的庭院內,它叫馬薩公爵公館。這棟樓房雖然并不醒目,但它門口的幾個大字——“法國文學家協(xié)會”卻格外引人注目。這里就是著名的法國保護文字作者著作權管理機構所在地。法國19世紀大文豪巴爾扎克是該協(xié)會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
當我第一次走進協(xié)會莊嚴肅穆的大廳時,立即被巴爾扎克的雕像吸引了,他神態(tài)自若,略有所思。在不同的房間,發(fā)現許多墻壁上懸掛著我們中國讀者熟悉的另外幾位法國著名文學家的照片和素描像,然而最多的還是巴爾扎克。懸掛在協(xié)會會議室正面墻壁上的巨幅掛毯,是巴爾扎克、雨果、大仲馬、喬治桑等法國文學家協(xié)會主要創(chuàng)始人的畫像,但中心人物仍是巴爾扎克。
為什么在這個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里隨處可見巴爾扎克的像呢?我向熱情的主人提出了這個問題。主人便向我講述了一段生動而又有意義的故事:
巴爾扎克以寫作謀生,經歷曲折坎坷。他以洞察入微的銳利目光、入木三分的筆鋒,對法國的舊制度作了淋漓盡致的揭露。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被稱為“社會百科全書”,恩格斯曾稱譽他為“現實主義大師”。巴爾扎克的許多著作,如《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是世界文學寶庫中擁有眾多讀者的作品。
1830年4月,巴爾扎克《人間喜劇》中 《私人生活場景》兩卷出版了。為此,他受到了極大的鼓舞,決定朝自己預定的目標繼續(xù)前進。然而,他深深地為法國文學創(chuàng)作者的處境擔憂。雖然法國于1791年頒布的《表演法令》和1793年頒布的《復制法令》確定了著作權的原則,但是剽竊、抄襲、模仿他人作品的行為仍比比皆是,當然,巴爾扎克的作品也被他人抄襲。
1833年8月1日,巴爾扎克在致韓斯卡夫人的信中寫道:“《歐洲文學》描寫一位皇家衛(wèi)隊的士兵在農家谷倉里講述拿破侖生活的片斷,是抄襲我的《鄉(xiāng)村醫(yī)生》中的一段重要章節(jié)……他們在竊取我的榮譽和錢財。我這個可憐的人!”
于是,幾個月之后,巴爾扎克在《巴黎雜志》上發(fā)表了一封致19世紀法國作家的公開信,再次談到上面的問題。他不僅描述了作家是怎樣成為受害者的過程,同時也呼吁他們團結起來進行斗爭。他寫道:“出路在于我們自己。在于承認我們的權利,在于對我們力量相互之間的認可。為了崇高的利益,我們要組織起來,像劇作家那樣成立一個協(xié)會?!保?777年,由法國大戲劇家博馬舍倡議建立了保護戲劇作者權利協(xié)會。)
在巴爾扎克的倡議下,1837年12月10日,法國54名作家聚會通過了成立法國文學家協(xié)會的計劃。1838年4月16日,法國文學家協(xié)會正式宣告成立。自成立之日起,協(xié)會始終以捍衛(wèi)作者的權利為宗旨。協(xié)會的作用與地位后經法國有關法律確認。
1883年,法國文學家協(xié)會為紀念巴爾扎克對法國文學所作出的豐功偉績,感謝他為保護文學創(chuàng)作者的權利和為促成建立文學家協(xié)會所作出的積極努力,決定出資為他雕刻一尊紀念像。第一位雕刻家未能完成任務于1891年謝世。后來羅丹被選定來完成這一重任。在長達7年的工作中,羅丹多次改變自己的構思,最后選擇了他認為最能表現巴爾扎克特點的神態(tài):翹首天空,毛發(fā)散亂,身體被寬大的睡袍裹住略向后傾。他想通過這樣的形態(tài)表現《人間喜劇》的作者因躲債而隱居,在夜深人靜時,受靈感的激發(fā)起身即將撲向桌前去提筆寫作的瞬間。為了達到滿意的效果,羅丹以其擅長的手法通過人體來表現力量,雕刻了近20尊巴爾扎克的像,多次推遲了文學家協(xié)會規(guī)定完成雕像的日期。然而,當羅丹將其作品展示在1898年的沙龍時,等待他的卻是批評和攻擊。文學家協(xié)會拒絕接受并重新委托他人創(chuàng)作。
但是,真正的藝術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大師的業(yè)績功不可沒。在許多法國文學創(chuàng)作者的呼吁下,1950年12月1日,羅丹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隆重將那尊羅丹雕刻的巴爾扎克的復制像贈送給法國文學家協(xié)會。
講完巴爾扎克雕像的故事,主人停頓下來,放到我手中一本關于法國文學家的故事書,并對我說,法國是著作權的發(fā)源地,有關巴爾扎克和其他文學家為保護作者權利的故事很多。盡管時間流逝,然而,巴爾扎克是永存的,保護著作權的工作是長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