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麻將在流傳的過程中,技法、文化發(fā)生了一些變異,由此形成了形形色色、豐富多彩、烙上濃厚地域人文特征的各地麻將打法。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布的文化藍皮書顯示,在城市居民休閑活動中,打麻將排第一的城市有成都、重慶和沈陽,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打麻將也是居民主要的休閑方式。
武漢:萬能癩子變化多
武漢麻將的最大特色是有“癩子”——四個選手抓完13張牌后翻取的第一張牌加一就是“癩子”(比如翻出五萬。六萬就是“癩子”,翻出九萬,一萬就是“癩子”;按照東南西北中發(fā)白的順序,如果翻出“中”,“發(fā)”是“癩子”,翻出“白板”,“東”是“癩子”)。這個癩子是萬能牌,缺什么,它可以當什么。一副牌里的四個“癩子”,如果被你抓到兩三個,那你就可以“想怎么和就怎么和”了,可以做很大的牌,也可以拿“癩子”開杠,杠一次翻兩番;當然,如果你沒和,別人和了,你也得賠兩番,所以,大贏還是大輸全在一念之間。
武漢麻將還有一個特色,就是一家和牌三家出錢!這太奇怪了。別的地方都是誰放炮誰給錢,“麻責自負”,除非你自摸。武漢麻將卻來個“株連九族”,無過錯方也要陪著輸,這個規(guī)定不合常理,且很容易兩家約好作弊放炮,一旦被識破,很容易爆發(fā)沖突,以武漢人的火爆脾氣,非打得頭破血流不可!但沒有,武漢人對此高度認同,心甘情愿為別人的過失埋單,這證明武漢人并不斤斤計較,體現(xiàn)了武漢人大氣的一面。
聽說,北京麻將的精髓就是悶口頭整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用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越不吃不碰,越能做大牌。武漢麻將則不然,不吃不碰不能和,而且吃碰越多番數(shù)越大,因此在做好自己的牌外,還要觀察周邊敵情,遏制他人就是發(fā)展自己,發(fā)展到極致,就是清一色里的“吃包子”,如果有人要打清一色、將一色,你不防守盡喂牌的話,第三口喂過去,你就全包了,所有的損失你就自己擔著吧。這對那些不顧后果一意孤行的人,是一種懲罰。
武漢麻將體現(xiàn)了湖北人兼具攻防、可屈可伸的精神面貌,“癩子”的加入更是他們靈活運用外部力量、快速制勝的秘訣。
成都:人多人少都能來
成都人說打牌去,那必定是說打麻將,不會誤解為打撲克。麻將是國粹,但將其發(fā)揚光大的卻非成都人莫屬。麻將戰(zhàn)略戰(zhàn)術被成都人上升到了理論高度。
麻將在成都永遠不會出現(xiàn)三缺一的局面。隨便哪里,只要支上桌子擺上麻將,不待招呼,立刻會有四個甚至更多的人匯集而來。不認識不熟悉不要緊,桌前一坐,茶水一泡,牌一砌就成了朋友。到了周末的夜晚,和朋友打的、“殺家韃子”的,幾乎在每一個小區(qū)里都能聽到“嘩啦嘩啦”的洗牌聲。
成都人愛麻將愛到什么程度?有一種說法:如果你要找一個成都人,他不在麻將館,就在去麻將館的路上。成都的男孩到女友家,未來老丈人就會擺出小磚塊,筑幾圈長城,藉此觀察未來女婿的人品性格。千禧年時,某媒體主辦了票選成都文化精神的千年信物,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麻將打敗了大熊貓、川劇,成為成都文化的代表。
成都麻將有個顯著的特點,牌少,不用任何字和花,沒有東南西北中發(fā)白,也少了什么梅菊蘭竹之類的花,只有筒條萬108張牌。雖然樣式上有點單調(diào),但在形式和玩法上,卻復雜得多了。
成都麻將可以兩個人打——摸螃蟹非清不和,三個人打——自摸或者帶番才可以倒,五個人打——每個人摸十張牌,甚至N個人打,四人之外的買碼賭外圍,買到桌子上的誰,就跟著誰共輸贏同進退。成都人打麻將多少都帶點彩頭,但都不大,不會傷筋動骨,純粹是為了娛樂,因此警察基本上不過問。
香港:小和即安不刺激
香港人愛?!奥槿浮?打麻將),對“攻打四方城”情有獨鐘。在普通市民看來,賭馬是娛樂,打麻將是耍樂,為此,有人戲謔地將香港的“麻雀”耍樂和賭馬娛樂相提并論,笑稱為“禽獸文化”。
作為移民城市,香港吸納的是一些精英人士。這些精英人士將涌入的各地麻將打法進行了徹底的融會貫通。
在一套牌里,同時存在吃牌、碰牌、杠牌而且沒有番數(shù)的牌是不允許和的。那種抱著“小和即安”思想,打算一路“屁和”混飯吃的人是沒有出路的。平時玩牌,四人圍坐搬磚,首先就要定下起和番數(shù),小于這個番數(shù)的牌不能和,與此相配的是香港麻將在番數(shù)計算上變化多端,給了牌友足夠大的發(fā)揮空間,所以在玩法上偏重于造大牌,“不和則已,一和驚人”,非常刺激。總之,“要和就和大的”,這是香港麻將的精髓所在!
(陳天潤薦自《新智慧·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