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近年來隨著居民投資熱情的高漲,通過銀行購買基金已成為居民投資的一條主要渠道。最近遇到的一起基民與銀行發(fā)生的糾紛,使筆者感到銀行服務還有完善的空間。事情是這樣的:
孫先生2007年5月15日購買了5000元基金,當時價格是每份0.99元,11月30日孫先生到銀行網點贖回時,柜員查詢后告知,當時申購沒成功,5000元資金還在銀行卡里。為此雙方發(fā)生爭執(zhí),網點負責人稱:柜臺玻璃上貼著兩天后基民要到網點打確認單的說明,你沒有來,損失是你自己造成的,與銀行無關。孫先生則認為:我沒看見貼著通知,你要說當時玻璃上貼著,可以放錄像。網點負責人回答:這么長時間了,錄像沒了。
孫先生堅持認為:我當時是0.99元買的,11月30日的價格是1.278元,我損失了1300多元錢,銀行要全額賠償。而銀行認定:申購沒成功造成的損失,不應由銀行來承擔。幾經交涉未果,近日孫先生將銀行告上法庭。
由孫先生的案例,筆者想到,如何讓基民在第一時間得知申購沒有成功,避免引發(fā)遺留問題,銀行網點應做到:一是在網點的宣傳欄顯著位置張貼通知,告知基民必須在規(guī)定時間內來行確認的事宜。二是在基金申購(認購)委托單的內容里增加一項確認條款,并由申購(認購)人簽字。三是柜員受理業(yè)務成功后,可口頭提醒客戶來行確認。四是銀行網點設專人負責核查每日申購(認購)信息,及時通知申購不成功的客戶,并作好記錄。
工商銀行遼寧省葫蘆島市濱海支行 王桂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