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失
我曾用五只雞做實驗:將一碗稻子撒向它們,只見雞們飛奔過來,爭先恐后地搶吃。顯然,一碗稻子滿足不了它們的胃口,但它們也很少爭斗,只是埋頭急急地啄食而已。就在它們快吃完的時候,我又撒一碗稻子。這時的雞們不像剛才那樣惶急了,只是埋頭啄食,并不顧及前后左右。撒出第三碗時,雞們已經(jīng)吃飽了,地上的稻子再也勾不起它們的興趣,它們各自散去,或嬉戲,或休息,場面一片安寧。
我之所以做上面的實驗,是因為我看到另一個人用五只猴子做的實驗,他將一袋花生撒出去,猴子們高興壞了,大猴子搶先沖上來吃,小猴子畏畏縮縮地在附近撿吃。不時出現(xiàn)大猴子打小猴子的爭斗。當他撒出第四袋花生的時候,猴子們基本吃飽了,有大猴子撿一些花生跑到偏僻處慢慢享用,剩下的小猴子依然在搶吃,但場面秩序還算穩(wěn)定。到了撒出第五袋,連小猴子也不想吃了,但它們會盡量撿一些帶走。
比起雞,猴子懂得擁有一點私人財產(chǎn),為未來作準備。也就是說,雞不懂得“你的”、“我的”,而猴子似乎懂得。
近閱《全球通史》獲悉:多年前的加利福利亞土著,生活在原始社會狀態(tài),人際關(guān)系十分簡單。他們不知道“你的”、“我的”這兩個詞的意思,凡部落里的食物,都是公共的,沒有爭搶。他們不擔心自己會失去什么,也不想謀劃如何增加自己的財富。比起同時代的歐洲文明人,他們過著更加快樂無憂的生活,滿足與歡樂是他們的日常狀態(tài)。
我不能說文明社會對私有財產(chǎn)的重視是一個錯誤,但我敢說,雞在吃飽后的姿態(tài)比文明人更顯得超脫,猴子則次之,因為猴子比雞接近義明人。而加利福利亞土著則無所謂文明不文明,他們的生活更像一種高境界的人生哲學,是教導(dǎo)文明人用的。一位歷史學家說:“你的”、“我的”這兩個詞,使我們短暫的一生充滿了痛苦和難以言表的罪惡。
小費蔣少寧
1984年春天,里根訪問西安。他的夫人南希在西安一個小姑娘的售貨點買了幾件小紀念品,價值5元,里根付了10元錢。當時小姑娘沒有零錢找,里根和夫人想把剩下的錢作為小費給小姑娘。里根說,“留下這錢吧?!彼麄儎偼白叱霾贿h,小姑娘緊忙追上來,把剩下的5元錢找回到里根手里。里根在后來的自傳里,鄭重地記下這件事情,他說,“到這時,我倒成了窘迫的人……我失禮了。”
一念之間董欣
作為郵遞員他早打算混一輩子了。下第一場雪的時候,他被困在一所學校里。積雪壓壞了電線,四周漆黑一片,他索性倚著墻抽起了煙。突然,所有教室里幾乎同時亮起了微弱的光。他吃驚地發(fā)現(xiàn),孩子們手舉著一根根蠟燭,跺著腳,穿著笨重的棉衣努力地看著黑板,沒一個人因為黑暗而放棄改變命運的機會——他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直到煙頭燒到了手指……
后來,他成了郵局最年輕的局長。其實,很多改變往往只是一念之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