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軟件是美國硅谷最寶貴的財富,但從某種意義上說,房地產才是硅谷最難得的資產,用“寸土千金”來形容這的房地產價格一點兒也不為過。
房價之爭
硅谷的房價是最高的。一套有三四十年歷史的小樓在好的地段要賣到近百萬。別忘了,這個房子可能漏雨,可能有白蟻,可能只有很小的院子,可能就坐落在地震裂縫上,可能在洪水區(qū),但就是這個房子,只有紐約曼哈頓的房價可以和它相比。
悲觀的人說,硅谷的房價一定會掉下來,都那么貴了,誰還買得起。還七八十萬(美元,下同)的貸款,每月最少要還四五千,這還是稅后的錢。再加上一萬塊的地產稅,差不多每月又要一千元。一個十幾萬工資的人,全都花完了,這還沒有算上吃飯、水電、垃圾、手機、電話、長途、小孩的課后補習、鋼琴課、武術課要花的錢。硅谷高科技的平均工資是8.56萬,按安全的貸款比率,應當只能貸到25.7萬,在硅谷哪有那么多的雙職高工資的人家來支撐那么高的房價?
樂觀的人說,硅谷就是硅谷,人杰地靈,天氣又好,能不比別的地方賣得更貴嗎,房價絕對掉不下來。在世界上你再也找不到硅谷以外任何一個地方能夠聚集像HP,Intel,AMD,Cisco,AMAT,Yahoo,Google,這么多世界級的頂尖大公司了。想創(chuàng)業(yè),軟件、硬件、電路設計、機械設計,什么樣的人才都有。上天入地什么稀奇古怪的東西都能給你做出來。要不然怎么會讓這些公司在硅谷成長壯大,層出不窮。歷史上房價掉了多少次,最后不都回來了,而且升得比以前還要高。
悲觀的人又說,可是這次不同了。硅谷硅谷,如果做硅的都跑到亞洲去了,這就變成個空谷,就沒有那么多高收入的工作去支撐地區(qū)的市場了。你可曾聽說那個公司還在硅谷擴建新的晶片廠,不都搬到亞洲去了嗎?你的信用卡、銀行、電話公司,美國在線的八百號電話的服務不也都在海外,操著印度腔嗎?這沒有了工作,房價怎能不掉。我朋友在南圣荷西的房子在市場上都呆了兩三個月了還是賣不出去。今年2月份的平均房價比去年掉了0.4%,這就是例證。
樂觀的人又說,看看圣塔克拉拉火車站上每天一趟坐兩個小時到硅谷來上班黑壓壓的人群,再看看880和680公路上下班時間長長堵塞的車隊,只要房價有一點下降,這些人馬上就會搬到硅谷來,免去每天四個小時的路程,怎么還能輪得到房價掉得很厲害。我朋友要在薩拉圖加買房子,對要價140萬的房子,加了12萬的價,竟然沒有買到。今年3月份的平均房價比2月份又高了四千,哪有個掉相!
我自己買房
我們的房子是2000年在硅谷房價的最高峰時買的。剛剛到硅谷的時候,當時不單是一房難求,而且是一鋪難求。太太在旅店拿個電話本子給各個公寓打電話,除了沒有空房之外沒有別的回答。全靠朋友慷慨,讓我有一席之地。但這絕不是長久之計。
當時幾乎是見房就搶,和買房的經紀人討論的不是房子的好壞而是要加多少價給搶丑手。買到的房子是個Townhouse,花了51.5萬。比我們在華盛頓州的房價要貴三倍。我們在華盛頓州住過的是新房,實在不喜歡再住舊房子了,嫌惡心。因為是Townhouse,每月要交150元的管理費,年稅是5000。
賣主5年前也是連夜排隊花了20萬買的,比當時華盛頓州同樣的房子要貴一倍。5年來,他們每年光在那房子睡覺就可以掙六萬,每個晚上掙164塊,每小時掙六塊八毛四,比好多州的最低工資還高。按當時的金價,每盎司278美元,這筆錢者折合黃金1133盎司。
買回來剛搬進去兩天,那天正上班,太太就氣急敗壞地打電話說買錯了。第一、靠火車道太近,雖然沒有真正的列車開來開去,只是調車用的,白天聽不到什么聲音,但有時晚上挺吵。第二、是洪水區(qū),雖然從來沒有發(fā)過水,但按照天上的飛機測量,離開五年前發(fā)過水的地方距離比較近,所以給劃了進去。要求是每年買水災保險,這東西自己買很貴。第三、天上的飛機太吵,每天早上開始到晚上很晚才結束。第四、鄰居不友好,在華盛頓州時候,剛搬進來新家時,旁邊的鄰居都跑過來和你打個招呼,有的還送給你些點心,表示友好。這你跟他說早安,他連眼皮都不眨,好像沒看見一樣。第五、買東西不方便,尤其是買花和衣服……
聽太太這么緊張,趕快給太太逐條開導,生怕她真下決心打道回華盛頓州去了。第一、晚上你關上窗戶睡覺,就聽不見這火車了。這新家樓上樓下全是雙層的玻璃,隔音比較好。我周末再去買些膠布把漏聲音的門縫給粘上,一定不會再吵。第二、我們的小區(qū)管理費就包括了水災保險,不要單買了,不用特別擔心。第三、不單是我家可以聽到飛機吵,整個灣區(qū)的地形就像個大鍋,陰天時,哪都可以聽到飛機的聲音。不信你可以打電話問你那些朋友。等晴了天,烏云散了就好了。第四、這是大城市,大城市的人不像我們小城市的人那樣和每個見到的人打招呼,人太多,忙不過來。你忘了,那天我們帶了條狗去三藩市,在家的時候,那狗見人就叫,見了別的狗更叫??墒堑搅巳?,兩只眼睛都花了。在金山公園,同時看到幾百人,十幾條狗,也沒有再叫一聲。第五、咱們在華盛頓州的家就在什么都賣的FredMeyer的門口,你倒是什么都能很快地買回來,看了不好又都退回去,所以你要跑很多趟。離買東西的地方遠點使你買東西時挑得更仔細,少跑兩趟,也不是壞事。
也不知道這解釋起了多大的作用,反正太太沒有跑回華盛頓州去。
隨著網絡科技的泡沫化,2001年下半年開始,我們小小的300多戶的小區(qū)樹起了無數賣房的牌。尤其是到了911之后,賣房的勢頭到了高潮,在我們家的左右就有七家。戶主大多都是在網絡科技公司工作的,家家不是有一個人丟了工作就是兩個人都給炒了魷魚的。在我們小區(qū)和我們相同的房子最低降到了43萬。小區(qū)里就像逃難一樣,冷冷清清的。
因為我是做醫(yī)療器械這一行,進門比較難,在網絡興旺的時候沒有他們那樣牛氣哼哼,到了這低谷,也沒有像他們那樣傷得厲害,并沒有被裁員的危機??粗績r掉成這樣,心里也算了筆賬。租這樣的房子,每月最少要兩千五,三年就要九萬。我們在此已經住了三年,從51.5萬去這九萬是42.5萬,比現在的房價還低,所以這房還是沒有買錯,最壞還落得個白住。
那年報稅時,我們就把鄰居賣房的帖子寄去給政府看。政府同意我們的請求,把稅錢從51.5萬降到了43萬。但是政府寫得清楚,這只是暫時減少,等到市場回來了,我們還是要按高的價格繳稅的。
開始賣房
2003年,我們請了市政府
的工程師重新測量了我家的水平位置。向華盛頓聯(lián)邦政府申請從洪水區(qū)中除名。其實我家的建筑并不在洪水區(qū),只是低于房子水平面的車庫被劃進了洪水區(qū)。因為這劃分是在天上用飛機測量的,要請人重新測量我家車庫地面實際的高度,然后向聯(lián)邦申請。一兩個月后就批準了,比申請移民容易得多。
前年在東部找到了個工作,要把硅谷的房子賣掉。太太說要自己先賣試試。
我們先把房子里里外外收拾一番。為了增加房屋大的視覺效應,盡量把家具搬到一車庫,弄得找東西特別不方便。我記得那些美國的《家庭和庭院》雜志上房子的照片,家具都是裝得滿滿當當的,不知這是哪一國的章法。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只幫忙,不出批評主意。印好帖子,買來了房屋自售的牌子掛在外邊。
周末,開業(yè)的第一天,一早就鉆進了車庫。里面有無線網和電話,可以上網和朋友用電話聊天,并不寂寞。
星期六來了不下100人,星期天來了四五十。好多人看見我家的照片特別喜歡,問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照的。有的對我家的樓梯特別喜歡,問我們木料在什么地方找的,花多少工錢在哪里找人做的。有的看見我家后院花好,問施的什么肥。太太忙得不亦樂乎,連午飯都沒有的吃。等到第二個星期,這事情就變得有些奇怪了。來了還是100多人,其中80%是印度人。其余的白人10%,西班牙裔5%,黑人5%。等了兩天,才過來一個華裔女子。她進門之后倒是不說好聽的,只是質問我們?yōu)槭裁促u這么貴。原來她是同時在我們社區(qū)賣房子的地產經紀的太太,到我家來打探虛實的。
華人都沒來,華人都到哪兒去了?太太趕快到處去問,原來華人早就害怕房地產泡沫,全都躲起來了。印度人有印度的崛起做后盾,信心百倍,勢在必行。
房子賣給了印度人
仔細分析起來,這一進一出是有它的經濟道理的。雖然同屬亞洲的崛起,因為國家的歷史不一樣,中國和印度所采取的崛起方式也不一樣。
中國的崛起靠的是做世界工廠,這樣要把生產搬到亞洲去。硅谷有經驗的人要到亞洲訓練和管理這個以亞洲為基地的生產才能適應這個轉變。硅谷的華人有技術管理語言文化的絕對優(yōu)勢,然而,人就不一定要住在硅谷了,美國只要做好的商品就夠了。
而印度的崛起是靠與美國市場有緊密聯(lián)系的服務業(yè)為主,牢固的美國本土聯(lián)系是做好這種服務的基本保障,根扎得越深枝葉才能茂盛。根據印度大使館的資料,印度的資訊產業(yè)將從1998年每年33億的規(guī)模增長到2008年870億的規(guī)模。印度軟件工業(yè)以每年50%的增長率增長。這對于在硅谷的個人來說,你這個公司不干了,換個公司或者自己開個這種服務公司也能活下來,絕對沒有失業(yè)的機會。所以,這才有中國人伺機東進,印度人全線出擊的現象。
太太對那些和太太一樣精明強干的印度太太們的控制力明顯不夠。經常來個進門不說話,背著手先在屋里屋外樓上樓下地亂看,突然說,如果我要買你的房子,你能降多少價?;蛘?,如果我要你的房子,你那張桌子可不可以給我留下。她倒是識貨,那桌子是太太在拍賣場買回來的好東西。太太最大的問題是聽不太懂他們濃濃印度腔的英文。每次都要把我這個替補從車庫叫出來和他們周旋。
我要先到東部上班了,再也沒有人可以幫太太翻譯那印度腔的英文了。最后,我還是說服了太太,找了個太太放心的地產經紀人賣房了。
我們在和地產經紀人談話的時候問他:現在市場變了,你們過去對付華人的那套辦法可能行不通了,你可有什么新的辦法?他馬上說:我代理的公司很大,有一整套對策。果然,先把我家的家具全都換了他喜歡的家具,又修了廁所的地板,再拍了好多照片放到網上。然后找來個印度地產經紀在我家值班。一個月以后,他用我們房子的標價,68萬把房子賣了。買主是個印度家庭。
我們在那房子一共住了五年三個月。每年房子凈增值三萬一千,按當時495美元一盎司的金價,這凈增值合333盎司。每天86塊,每小時三塊六。這錢絕對不夠我活一輩子,但是的確可以幫些忙了。
(何家聲,自由撰稿人,現居美國加州。)(責任編輯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