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廣文
財經大學所在的青山路,其實與青山沒有一絲瓜葛,就像我獲得會計學學士學位,卻沒有做一天會計一樣。太意外了。
當年,大學畢業(yè)后,都是國家分配,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專業(yè)與崗位對口,一紙派遣證定終身。而我,偏偏是個并不多見的例外。單位計財處滿員,而宣傳部卻缺人手,領導看我在大學校報上發(fā)過幾篇“豆腐塊”,就讓我到宣傳部報到去了。意外歸意外,但沒有什么抱怨,拿著領導簽的單子,我樂呵呵地跨進宣傳部的門檻。
腦袋里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心里沒有什么拘束與畏怯,大有不知者不畏的英雄氣概。最初的日子,宣傳部長頻繁對我訓話,詈言指責,不是文風太過飄,就是措辭不夠嚴謹,不是結構懶散,就是行文過于拖沓……一句話,就是一無是處。領導說歸說,也就是在我原稿上畫幾個錯別字,刪掉一些多余枝節(jié),然后大筆一揮簽上一個大大的“發(fā)”字。到后來,部長副部長出差,對于草擬的公文,我打電話過去請示,那邊只說,你先付印吧,手續(xù)等我回來補。再后來,單位一二把手的講話稿,單位的年度總結,各式各樣的先進事跡……都讓我來寫。我這個“一把鐵算盤”的財會好手,生生被單位改造成的“一支筆”。
機關的生態(tài)往往難脫“能干的不如能看的,能看的不如搗蛋的”這一遭人詬病的窠臼。我數星星盼月亮,年年升遷有望,卻歲歲希望落空。日子久了,就沒什么脾氣了,自己就像一塊尖角石,曾經那般銳利,歲月打磨后,漸成無棱無角的一顆鵝卵石。
恰逢此時,單位要辦內部報,主編是部長,實則是我全盤操作。報紙印出來,版權處只是在我的名字前打上“責任編輯”。失意人,總有訴不盡的心事。低落時,我就化名,在自己編的副刊,發(fā)心情文章。后來,這些失意文字,也會在當地日報晚報的副刊上刊登。
名字露臉的機會多了,我自然也被很多的讀者所熟悉追崇。寫的文章晚報社的編輯更是喜歡得不行。所以,報社首次打出招聘廣告的時候,我就接到了晚報編輯朋友的電話,約請加盟報社,一起干新聞。也就是一剎那間,我給自己未來數年定下一個基調:做記者去!
我要辭職了!
這個意外消息迅速在單位上炸開了鍋,簡直有驚雷之效果。親友領導同事一撥一撥地來勸導:要三思呀,你鐵飯碗不要,去端個沒編制的泥飯碗?沒錯,記者是無冕之王,可你只是一個沒有編制的記者呀!辭掉正式工作,去做一個不正式的記者,你要后悔的。
我只以一句回敬:“若真會后悔,那就讓我后悔去吧。”
我走得很干脆,走得毅然決然,行云流水一般,人生的軌跡,就此悄悄地拐了個弧度優(yōu)美的彎。
在采訪路上,我很快成長為老百姓喜愛的“包青天”——我?guī)妥x者維權的經歷,已經足夠寫成一本厚厚的書了。我獲得了許多記者可望而不可即的新聞獎項,這連我自己都大感意外。
意外之中,藏著非凡的人生密碼。很多時候,我們都處在一種不變的生活軌跡當中,麻木是唯一的修煉,時間長了,麻煩就大了——在庸碌無為之中,許多人就這么沒有意外地消耗著大好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