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越
在目前極度動蕩和充滿風險的環(huán)境下,抄底華爾街的良機或許已經顯現。
在過去一周,“金融海嘯”席卷華爾街,美國金融體系重新洗牌,布什政府也被迫出臺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龐大救市的計劃。
但任何一次危機,對精明的投資者來說,都可能是絕佳的契機。美國銀行就審時度勢,以440億美元買下美國第三大投行美林。英國巴克萊銀行在并購美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失敗后,開始大舉收購雷曼旗下被出售的優(yōu)質資產。
美國銀行讓人眼花繚亂的收購美林“A計劃”,讓許多資深華爾街人士嘆為觀止;巴克萊對美國市場的“趁虛而入”,則使美聯社文章都嘆為“妙計”。
或許,在目前極度動蕩和充滿風險的環(huán)境下,抄底華爾街的良機,已經顯現。當然,一些人也警告:現在買進,可能仍是一個美麗的泡影。
投資老手也失足
在華爾街這場“金融海嘯”面前,并非每個投資者都能幸存,更別提成為這場危機的贏家。
市場的底部在哪里?當道瓊斯指數呈拋物線后半段急速降落時,當美國國際集團(AIG)、美林公司等金融機構股票價格以80%甚至90%的跌幅一往無前時,將先前的大跌當作買進機會的投資者,早已欲哭無淚,盡管他們中很多都是資本市場叱咤風云的投資老手。
紐約外交關系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成員布拉德·塞瑟爾(Brad Setser)說,此前股價大跌時,投資者認為這是個“好機會”,可乘機進入廉價出售大量股權的大型金融機構,但不想這完全是一個陷阱。
比如,今年4月,美國私募資金TPG與其他一些投資者出資70億美元,買入金融企業(yè)WAMU(Washington Mutual)的普通股和可轉換優(yōu)先股。但兩個月后,如果TPG仍持有2.30億股股份不變,其損失可能已達到了13億美元。
一些素以投資穩(wěn)健保守著稱的大型公共養(yǎng)老基金也因此蒙受巨額損失。次貸危機爆發(fā)后,它們?yōu)楸苊怙L險減少了銀行股的持股比例,但它們不恰當地對金融公司進行了戰(zhàn)略性投資,不想,這些金融公司成為危機繼續(xù)蔓延的又一個重災區(qū)。
比如,今年6月,得州教師退休基金(Teacher Retirement System of Texas)買進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Holdings)的普通股,該基金稱,這筆投資現在損失了1.25億-1.50億美元,但好在這些虧損還不至于讓擁有1000多億美元投資的該基金傷筋動骨。
另一個倒霉蛋,則是新澤西投資局(New Jersey Division of Investment),該機構不久前投資7億美元,買進了美林和花旗的優(yōu)先股,但隨著金融市場的大幅調整,這筆投資顯然已嚴重虧損。但新澤西最大的打擊,也是來自雷曼公司,該機構6月份曾購買了1.8億美元的雷曼股份,最終損失了1.16億美元,能有這個結果,還幸虧該機構在雷曼宣布破產前“割肉”出售了一半的股票。
當然,最虧的投資者,可能還是海外的機構投資者,其中,不少是資金雄厚的主權財富基金。
比如,全球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阿布扎比投資局(Abu Dhabi Investment Authority)去年11月買進了花旗集團75億美元債券,這些債券必須在2010和2011年以每股31.83-37.24美元的價格轉換為股票。
按花期上周五收盤價20.26美元計算,上述交易會令阿布扎比投資局損失近30億美元。如果按照花旗日前最低時12.85美元的股價,損失則超過了40億美元。
當然,剛組建的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國中投公司,損失也不小。去年底該公司購買了摩根斯丹利56億美元的可轉換股權單位,必須在2010年以每股48.07-57.68美元的價格轉換成普通股。
根據摩根斯丹利上周五收盤價27.21美元計算,這筆交易大約損失了近一半。如果按照摩根士丹利日前股價最低時的11.70美元計算,中投損失則有75%多。
此外,中投的第一筆投資,則是斥資30億美元,以29.6美元每股購買美國黑石公司10%的股權,而到目前,這筆投資虧損已達到了約12億美元。
韓國和科威特的主權財富基金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兩家機構曾投資美林公司數億美元,虧損也是必然。
華爾街黑熊出沒,“股神”可能也在劫難逃。美國大師聚焦網(GuruFocus)研究55位美國最有名的投資大師,其中包括“股神”巴菲特、索羅斯、威廉斯、格林伯格等投資大師,但最近研究發(fā)現,55位大師中,只有4人今年上半年賺錢。
以“股神”巴菲特為例,從去年12月10日至今,巴菲特執(zhí)掌的Berkeshire公司股價就下降了超過20%,為巴菲特1990年以來表現最糟糕的半年,其跌幅甚至高于同期標普的跌幅。
良機似乎已經顯現
一般來講,買進的良機總是在暴跌之后。
隨著雷曼垮臺、美林賣身、AIG被接管,高盛、摩根士丹利變身為商業(yè)銀行,華爾街徹底洗牌,美國金融危機已似乎達到高潮,如果市場因此出現反轉,那么,抄底華爾街的良機似乎正在顯現。
其實在目前的金融危機中,一些公司已在加快擴張步伐,它們能有如此大的決心和勇氣,或許正說明這一點。
除了美國銀行收購美林外,摩根大通則早買進了貝爾斯登,巴克萊銀行取得了雷曼的眾多優(yōu)質資產。其他一些資金雄厚的財團也正在躍躍欲試。
“股神”巴菲特日前就再度出手,以 47億美元收購美國電力集團Constellation Energy Group,收購股價位26.50美元,不到該公司一周前股價的一半。這也是在目前金融危機加劇狀況下,巴菲特首次運作的大手筆。
在AIG陷入困境時,一些私募基金其實也有意介入。比如,紐約州保險業(yè)監(jiān)管人迪納羅(Eric Dinallo)就表示,他可以允許AIG使用其分支機構約200億美元的資金。
私募基金Kohlberg Kravis Roberts,德國保險公司安聯保險公司(Allianz SE),法國安盛保險集團(AXA Group)也都一度來到AIG總部尋找抄底機會。但它們的資金顯然不能滿足AIG龐大的需求,最終,只能是美國政府出手,以850億美元的貸款獲得AIG80%的股份,將AIG事實上“國有化”了。
其實,美國政府選擇此時出手,最主要目的自然是穩(wěn)定市場,但這也未必都是賠本的買賣。
美國歷次的重大救市措施,大多以政府盈利告終。比如,1971年向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d Aircraft Corp.)提供的2.5億美元貸款擔保、1979年向克萊斯勒公司(Chrysler Corp.)提供的12億美元貸款擔保、以及2001年向航空業(yè)提供的超過60億美元的現金和貸款。
克林頓和卡特政府財政部的高級官員、參與1979年克萊斯勒貸款計劃的羅格·阿爾特曼(Roger Altman)說,在當代對單個公司展開的救援行動中,美國政府總的來說沒有賠錢,AIG的情況可能也會如此。
阿爾特曼表示,盡管美國正處在“危險的金融環(huán)境”中,但 “經過這一過渡期之后,聯邦政府最終完全有可能獲得償還”。
金融市場總是“貪婪與恐懼”交纏,但當目前恐懼勝過貪婪時,投資者更多仍持觀望態(tài)度,這又會導致危機進一步蔓延。因此,尋找外部投資,更成為華爾街的急需。
日本企業(yè)已在采取行動。野村控股集團22日宣布,已就收購雷曼兄弟亞太地區(qū)業(yè)務達成基本協議,金額在2.25億美元。野村還在就收購雷曼歐洲業(yè)務展開洽談。
此外,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宣布將收購摩根士丹利20%的普通股,從而成為后者的最大股東。
外匯儲備世界第一的中國,也自然成為許多美國金融企業(yè)求助的目標。美國媒體就認為,“許多華爾街投資公司在急需注資維持生存之際都把目光投向中國,希望中投再次出手?!?/p>
根據中國政府的授權,中投目前手中有2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用于投資。
對于這筆巨額投資,華爾街一直是望眼欲穿,其中似乎尤以摩根士丹利為甚。據透露,雖然摩根士丹利和多家金融企業(yè)在接洽,但更傾向于向中投公司出售股份。中投目前擁有摩根士丹利9.9%的股份,盡管這筆投資如上所述,虧損嚴重。
據英國《金融時報》透露,摩根斯丹利與中投公司的談判已相當深入,中投最多可獲得摩根士丹利49%的股份。
中投公司總經理高西慶日前也已抵達舊金山訪問,盡管中投方面對于他此行的解釋是,高是前往阿斯彭(Aspen)出席私人股本業(yè)傳奇人物特迪·福斯曼(Teddy Forstmann)組織的一場會議。但據知情人士透露,高西慶將在西海岸與摩根斯丹利高管舉行會談。
似乎為了向中投表示誠意,摩根士丹利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麥晉桁(John Mack)日前也宣稱,摩根士丹利與中投之間的關系已變成一種“真正的戰(zhàn)略關系”。
但對于摩根士丹利方面拋出的“繡球”,中投卻顯得極為審慎。中投一高層人士日前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當前美國金融市場出現系統(tǒng)性風險,恐慌心理蔓延,除非美國政府出手,僅靠一家海外金融機構注資無法解決美國金融市場面臨的流動性短缺問題。
新華社報道并引述他的話說,“中投對于海外投資始終堅持審慎的態(tài)度,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兩大投行當前資本充足率良好,可以獨立解決面臨的問題。”
抄底宜審慎而行
中投的審慎,有著現實的原因,盡管華爾街對外來投資望穿秋水,但美國復雜的政治環(huán)境,依然是外資進入美國的一大障礙。
中投高層在對新華社的訪談中就強調,“美國政府對于外國投資者進入審查嚴格,門檻很高,對金融股權的控制和保護尤其嚴格,如果外資進行金融機構股權收購,面臨的障礙將很大?!?/p>
摩根士丹利已變身為商業(yè)銀行,暫時度過目前的難關。但要想徹底走出困境,仍需要外界的大幅注資,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的20%的股權可能還不夠。
但如果中投真斥巨資并購摩根士丹利49%的股份,顯然會打破 “四條金律”;在大選前的敏感政治環(huán)境下,這一事件很可能被渲染成一個焦點話題。在美國方面不能就此作出妥善安排前,中投貿然舉動,自然也是不太明智的行為。
但情況似乎也在略為好轉,鑒于美國金融危機的嚴重性,一直熱炒的“國家安全”問題似乎也在降溫。盡管巴克萊銀行因政治原因,未能順利并購雷曼兄弟;但在雷曼宣布破產后,巴克萊斥資13億美元,還是順利取得了雷曼的多項優(yōu)質資產。
其實,在當前金融形勢動蕩情況下,中美加強合作對雙方都有利。日前來美國出席中美商貿聯委會的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就指出,他一邊是參加商貿聯委會,一邊則“心系華爾街”。因為美國金融市場的走勢,也對中國經濟和外匯儲備產生影響。
在中美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的今天,任何一方出現重大問題,對對方都不會是一件好事。正是受美國經濟下滑的沖擊,中國出口開始放慢,沿海許多涉外企業(yè)被迫關門;相對來講,正是借助于對中國等新興市場強勁出口的帶動,美國經濟上半年才未陷入衰退。
國家主席胡錦濤日前和布什通電話時也表示,美國穩(wěn)定國內金融市場的措施,既符合美國利益,也符合中國利益,也有利于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穩(wěn)定,促進世界經濟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
美國需要中國等國的外來投資,這或許也是美國政府斷然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兩大企業(yè)的原因——兩大企業(yè)許多債券為外國政府持有,如果任其倒臺,將極大打擊外來投資者信心,美國將更難籌措急需的資金。
但即使中國公司獲準進入美國市場,如何購買,怎樣購買,也仍是一個值得審慎考慮的問題。
美國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前資深研究員黃靖先生此前就對筆者表示,中國購買美國資產須遵循“緩進慎出”的原則。
對于“緩進”,黃靖表示,這基于經濟和政治兩方面考慮,在經濟方面,當前經濟狀況依然不明朗,美國次貸危機是否已到谷底尚不得而知,貿然入美投資可能會給中方造成重大損失,貝爾斯登的幾乎破產就是一個例子;在政治方面,布什政府即將結束任期,新一屆政府卻還未顯露雛形,在對美國下屆政府政策不清楚情況下,中國企業(yè)進軍美國確實應謹慎而行。
在購買何種金融資產時,黃靖認為,中國企業(yè)清楚以下三點:第一,被購公司應要有長期的信用記錄;第二,它有相當多的資產作后盾;第三,最重要,對國家政府的關系如何。
在他看來,像花旗、高盛等老牌企業(yè),具備上述兩個條件,應該可以長遠投資,而且這些公司和政府的良好關系,有利于化解國內對美保護主義的傾向;但像黑石之類的新型金融企業(yè),短期內很難恢復元氣,可能并不是最佳的投資選擇。
在“慎出”方面,黃靖認為,中國投資應該著眼長遠,一旦購買相關資產,不能因小利而舍棄,也不能因虧損而改變原先決策。另外,基于美國對主權財富基金和國有企業(yè)的敏感態(tài)度,他建議國內入美投資最好能借助中國民營企業(yè)的渠道,通過它們實現中國海外發(fā)展戰(zhàn)略。
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王燕不久前也對筆者表示,中國資金進入美國市場必須謹慎小心,因為次貸危機還在發(fā)展過程中,許多企業(yè)的負債、損失情況仍未明朗,風險仍然相當大。而且在她看來,此次美國經濟很可能陷入深度衰退,因此外界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
她并且認為,中國資金即使進入美國,不應該是搞戰(zhàn)略性投資,而是應該分散投資,就像一個普通的共同基金和養(yǎng)老基金一樣投資,這樣才能不引起大的爭議。而在時機上,她強調,還是應該持觀望態(tài)度,等市場略為穩(wěn)定之后方可進入。
但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則對筆者明確表示,現在可能是中國企業(yè)進入美國市場的最佳機會。
“很多人也會說,在次貸危機還在繼續(xù)的情況下,這個時候增加投資是不是很糟糕的情況,我認為不是這樣的情況,經濟風險總會有的?!标愔疚湔f,“市場動蕩情況正好是一個機會,在其他的時候,如果要大規(guī)模增加持股,這勢必會把資本市場價格推高,也會增加一定的政治風險?!?/p>
他認為,在美國各行業(yè)股價都大跌的情況下,如果中國公司有矚意的目標,宜抓住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