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鳴
孔夫子最喜歡的一個學生叫顏回,他曾經夸獎這個學生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這樣的“賢者”其實更像莊子的學生。具有“定乎內外之分,辨乎榮辱之境”的超然脫俗的生活態(tài)度的人,真的可以被稱為賢者嗎?
我想,退一萬步說,即便是賢者也是生活的賢者,而非生命的賢者。從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看來,賢者應“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從他那種林逋似的“梅妻鶴子”的生活方式來看,他該屬于典型的莊子出世派。他們這類人,“于世未數數然”,摒除外物,隨著那北海的鯤鵬上至九萬里高空,下潛三千里深海,極夫游之樂,窮其生之歡愉,與世無爭,在一俯一仰之間將自己與鯤鵬化為永恒,在碌碌無為中過完一生。
他們這類人很難喊出“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口號,很難有“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行為,很難有“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氣概,很難有“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的思想,更難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大氣。他們沒有興復國家、匡扶天下的責任心,他們屬于名不見于正史、聲不聞于天下的所謂思想賢人、生活賢者。我不知道他們會不會“當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賢者應如管仲能屈能伸,只要存有機會便會發(fā)出自己無盡的光芒,以己之力使得民殷國富;賢者應當如魯迅,心系國家,情關天下,為中國的覺醒吶喊,為民族的前景彷徨。這才是真正的賢者,他們的光芒與群星齊輝,與日月爭光。
安于現狀,與世無爭,保持心靈的恬淡和安寧是生命麻木的表現,而真正成為生活的賢者,就要駕馭生命,充分發(fā)揮生命的最大潛能,在社會的舞臺上為國家為民族絢爛綻放,為歷史留下自己的色、香、味。只有這樣,也才算沒白來人世走一遭。
評點 閆會才
多少人像孔子那樣欣賞顏回的超然脫俗,可本文作者卻喊出了自己的聲音。與眾不同,就能引人注目呀!
作者認為超然脫俗,就意味著安于現狀,與世無爭,就意味著碌碌無為,虛度年華,我們應該積極進取,為國家、民族建功立業(yè)。應該說,作者的觀點還是積極向上的。
本文用排比的方式引用大量的古人名句,一方面增加了文章的說服力,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蘊,實在是一箭雙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