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百忍
進入2008年以來,青島樓市的變局呈現出繼續(xù)深化的走勢。隨著氣溫的升高,春天已經過去,火熱的夏季即將到來,但對于青島的眾多開發(fā)商而言,這個春天卻有點冷。尤其是商品房的開發(fā)商們,與前些年都能賺個盆滿缽溢的美好歲月相比,沒有幾家能笑的出來。
按照以往的規(guī)律,三月和四月正是樓市大熱的季節(jié),很多樓盤都會開盤,購房者也會迅速行動。自然成交也是隨風而上,但2008年春天以來,全國大部分城市的商品房市場,卻幾乎都是持幣待購的局面。買賣雙方的博弈更加深化。
青島樓市究竟又是如何表現的呢?根據青島搜房網的數據跟蹤和市場分析整體來看,出現了冷暖不均的局面。對于整體樓市而言,市區(qū)正在由冷轉熱,郊區(qū)卻由熱轉冷:市區(qū)的政策房熱,商品房冷;而商品房中小戶型熱,大戶型冷。
認真總結一下,2008年前四個月的樓市有這樣五種比較明顯的變化。
商品房推遲開盤時間買賣雙方持續(xù)觀望
從2007年12月起,青島市內四區(qū)的樓市就開始出現了一種低迷情況,當月只成交了585套,與前幾個月動輒1000多套的月成交成績相比大大下滑,而且在進入2008年后,市區(qū)幾個月的商品房月成交都是400多套,依舊是持續(xù)低迷。
回顧以往,青島樓市在2005年的夏季曾經因為宏觀調控的原因出現過一次3個月的持續(xù)觀望,但在秋天的時候,市場出現反轉,積壓的購買力迅速爆發(fā),很多人開始購買房子,開發(fā)商在度過艱難期后繼續(xù)把價格拉高,這場博弈最后以賣方勝利告終。
應該看到,本次的樓市低迷有多種原因。從去年年底以來,國內一線城市尤其是廣州和深圳樓市價格開始跳水,輿論界也開始了“拐點”的爭論,在業(yè)內影響巨大的王石高調提出“拐點論”,并策動萬科樓盤在多個城市降價。業(yè)內人士認為,這些對樓市尤其是對購房者的影響力遠遠大于任何一次宏觀調控,造成持幣待購的心理因素的成型。當然,本地的因素才是主要原因,幾年來,青島樓市的價格一直處于上升之中,購房者的壓力越來越大,更多的需要依賴貸款,而2007年連續(xù)六次加息,使購買樓盤的利息負擔大大加重,也讓更多的人選擇了延后購買。在這樣的情況下,原來很活躍的樓市投資者基本上不再出手,只剩下剛性的自主型消費者。
而從青島樓市的整體格局來看,影響最大的因素還是眾多政策房(包括普通商品房和經濟適用房)的上市。
市區(qū)雙線格局明顯政策房勢頭壓倒商品房
2007年初的住房會議標志著青島本地政策的巨大轉變,在去年,青島市區(qū)一共有1826套政策房公開銷售,算是小試牛刀,整體對商品房市場影響還不大。但到了2008年,政策房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迅速形成與商品房并列的雙線格局。而今年的前四個月,就已經有3107套政策房實現了成交,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公開搖號產生的。在同樣的前四個月里,市內四區(qū)商品房卻只成交了1501套,還不到政策房的一半!
應該說,青島市在建設政策房的力度上居于全國前列,解決了很多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問題,絕對是一件澤被蒼生的好事,但對已經把價格拉得很高的商品房來說,無疑是增加了一批強大的競爭對手。如此多的政策房無疑大大分流了眾多樓市購買者,他們把價格越來越高的商品房擱置一邊,去選擇單價便宜很多、戶型又比較小的政策房。眾多的項目使中低收入者選擇的余地比較大,多次的申購機會使被搖中的機會也比較大,所以對商品房的沖擊更加明顯,而且不僅表現在影響市區(qū)商品房上,對郊區(qū)樓市也形成重大影響。
購買主力回歸市區(qū)郊區(qū)銷售壓力倍增
幾年來,因為市區(qū)樓盤的價格竄升和日益擁擠的環(huán)境,使一部分資金比較寬裕的購房者選擇到了郊區(qū)購買第二套房或者投資購房。于是城陽和西海岸等地的樓市迅速火暴起來,一時風頭都蓋過了市內四區(qū)。
豐厚的利潤和拿地的容易讓更多的開發(fā)商殺向郊區(qū),于是眾多樓盤紛紛出現,使供應量達到高潮。但由于距離和配套等先天不足,郊區(qū)眾多樓盤沒有足夠的剛性需求來支撐,于是在遇到樓市低迷的情況下,郊區(qū)的壓力就更加明顯了。2008年初的郊區(qū)樓市與2007年相比大大降溫,成交縮水。
而市區(qū)推出了眾多的政策房,把價格壓到與郊區(qū)差不多甚至低于郊區(qū)樓盤的水平,更讓投資者感受到壓力。當市北區(qū)的政策房價格與城陽商品房的價格差不多的時候,大家的購買心理會受到影響。在目前局勢不定、郊區(qū)供應巨大而價格又比較高的情況下,投資者選擇持幣待購的決心要遠遠大過市區(qū)的自住者。而市區(qū)又面臨著放量的未來,所以郊區(qū)遇冷就很正常了。
市區(qū)三足鼎立漸形成嶗山區(qū)搶先放量
2008年初的住房工作會議確立了“2221”計劃,而舊城舊村改造是重要組成部分。就青島樓市來看,2007年是拆的一年,拆18個片2.1萬戶118萬平方米,建424萬平方米,多建300萬平方米,加上2008年的,僅拆后新建面積就超過1300萬平方米,主要在李滄和四方兩區(qū)。
加快舊城區(qū)、城中村改造。2008年完成12個舊城區(qū)改造項目,規(guī)劃建筑面積約176萬平方米,除拆遷安置居民外,可向社會提供住房約5000套;新開共12個城中村改造項目,規(guī)劃建筑面積約713.4萬平方米,除拆遷安置居民外,可向社會提供住房約5萬余套。力爭五年內全部完成舊城區(qū)、城中村改造。總面積達到890萬平方米。對比2007年的速度,這是比較慢的,比如四方東部、李村東部這兩個地方,因為拆遷后供應的房子首先要照顧被拆遷戶的需求,所以在2008年還不會馬上放量,但市場效果將開始顯現,如果拆遷改造順利,到2009、2010年,將以史無前例的放量推向市場。
在市內四區(qū)中,2007年和2008年出讓的土地基本上都在四方和城陽兩區(qū),2008年初主要是政策房在支撐市場。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這兩個區(qū)的眾多樓盤將開始上市,加上舊村改造的供應量,今后的李滄和四方市場值得期待。
而在2008年初的市場,嶗山區(qū)表現最佳,一共不到十個樓盤,卻在前四個月就銷售1302套,已經接近市內四個區(qū)的1501套商品房的總和,可見風頭之盛。所以,未來青島市區(qū)的樓市將出現李滄、四方、嶗山供應量三分天下的局面。
很多樓盤繼續(xù)拉高價格小戶型受到追捧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盡管樓市銷售不好,但很多的開發(fā)商還是在按照以前的慣性思維調高房價,盡管幅度不大,而且這樣的情況市區(qū)和郊區(qū)都存在,真正大幅度優(yōu)惠和打折的樓盤還是寥寥無幾。這更加劇了樓市僵持局面的延續(xù)。在這樣的局面下,小戶型樓盤的表現就成為商品房銷售的中堅力量。
2006年國家90/70政策的施行曾經讓很多人歡呼,認為樓市小戶型的春天將到來。但從現實來看,小戶型還是比較少,尤其在市區(qū)市場,即便出現了,戶型設計也是不盡如人意。
當樓盤單價越來越高讓購房者難以承受的時候,總價較低的小戶型就成為剛性需求的年輕人的首選。所以我們看到,在2008年商品房市場出現低迷的時候,那些設計合理定位準確的小戶型樓盤的優(yōu)勢集中顯現,成為市場的中流砥柱??梢哉f,遵守90/70政策的樓盤都得到了好的銷售結果?,F在終于輪到市場這個看不見的手來發(fā)揮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