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霖
交通的發(fā)達,通訊的快捷讓人們的溝通更加無阻。然而更多時候,我們聽到的卻是藏在鋼筋水泥后的聲聲嘆息:感嘆人心的不古,感嘆冷漠的現代人的心靈距離。
的確,路途的距離可以用尺規(guī)來衡量,用交通來跨越,用手機或E-mail來連接??墒切撵`的距離呢?心靈的距離卻好似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橫在人與人之間。無怪乎有這么一句話:世上最遠的距離,莫過于你站在我面前,我卻不認識。
那么,人心間的距離究竟是誰制造的?
我們會發(fā)牢騷,更會唾沫橫飛地指責他人的冷漠。稍安勿躁,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開始反?。何覀兪欠駮σ粋€沿街乞討、衣衫襤褸的乞丐加之白眼?是否會找各種借口拒絕別人的一個小小的請求?是否會把老外婆從家鄉(xiāng)特地捎來的土特產棄在一個角落?是否會把他人的溫和寬容看作是有城府、有心機?是否因一己之私利而違心地去夸耀別人?……
你的臉是否開始發(fā)紅、發(fā)燙?到底是誰制造了人心間的距離?我們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卻要求別人赤條條,為自己精心挑選精致的面具卻批評旁人不夠真實的笑臉:這是多大的一種諷刺!
記得在一位同學的課桌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記住,每一個笑臉都是真實的。多好的一句話,讓我的內心頓時充滿了陽光,融融泄泄,溫暖無比。這樣的一句話,將人心最美好、最光明的一面展露得完整而又亮麗。沒有隱諱,更無寒冷,如一股清澈的溪水汩汩注入松軟有隙的心田。(這種句子的好處在于精致但又平常,不做作。)
牢記人心的美麗,才能讓人心與人心做最完整的交匯,達成最親密的默契。脫下那件罩住自己身體、自己內心的虛假外套,摘下那個自己曾引以為傲的華美面具,去感受真實的他人,獲取踏實的愉悅。正如羅斯特羅波維奇(對于這類不是特別著名的外國人物,最好還是加個頭銜,說明他是什么人)所說:“為了感受音樂的溫暖,首先你必須敞開心胸去接納它,就好比為了感受這爐火的溫度,首先你必須去靠近?!?/p>
卸下我們的偽裝吧,換上輕松,換上信賴,換上真實。人心雖有距離,但,橋梁終將如彩虹般跨越。(結尾沒能深化主題,因此顯得無力。語言也比較貧乏。)(本文原始得分:45分)
★點評:
這篇作文是比較常見的議論文寫法,因此顯得比較平常,原始得分也比較“平?!?,只比一般基準分略高。文章的缺點是比較明顯的,如立意的簡單、語言的略覺幼稚等。但我個人覺得該文也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如議論的層次性。議論文最常見的毛病就是平面展開、堆砌數個事例進行論證,而這些事例往往其內涵指向是重復的,事例與事例之間沒有層次,沒有抉心剝筍般的層層深入感。而該文雖然主題平常,但每一段之間都有或順承、或轉接的層次關系。說明作者對于文章的全局感有一定的把握,如能以此為基礎,在立意和語言上再作加強,是能很快提高作文水平的。因此我會給該文打到4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