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清廉
綠珠汩汩沁心脾,宛若青城響雪施。
喜煞醉翁開倦眠,煩疴立夫扶征騎。
詩中把綠豆比做綠珠,寓意深刻,可以說是把綠豆推崇備至了。夏天到了,暑熱漸盛,綠豆在生活中的價值就倍加受到重視。綠豆是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種子。其味甘性涼,人心胃二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水之功。三伏盛夏,赤日炎炎,此時若能喝上一碗綠豆湯,則煩渴盡去,暑熱全消,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氣爽。因此,綠豆真乃清熱防暑之佳品也。
綠豆的食用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10世紀(jì)以前。《淮南子》記載“食菽與雞”,菽即豆類的總稱。從唐代開始,綠豆就為我國勞動人民廣泛種植。到了宋代陳達叟所著《本心齋疏食譜》中寫道:“碾彼綠珠,撤成銀縷”,高度概括并形象描繪了綠豆粉絲的制造過程。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還記載了制造豆芽的方法。明代高濂《飲饌服食箋》中記載了綠豆湯的做法。
綠豆古稱文豆、官綠、青小豆,是重要的糧食作物。綠豆?fàn)I養(yǎng)豐富,在每100克中,含有蛋白質(zhì)22.1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59克,其他還含有鈣、磷、鐵、胡蘿卜、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多種礦物質(zhì)和微量元素。用綠豆生長的豆芽白嫩鮮脆,味美可口;炎熱的夏季,用綠豆做的稀飯,人人歡迎;用綠豆做的粉絲青嫩白細,為人們所喜愛;綠豆糕青香酥脆,是夏季喜食的糕點。所以,李時珍稱綠豆為“食中要物”、“菜中佳品”是名副其實的。
古代醫(yī)家還把綠豆作為一種良藥?!堕_寶本草》說:綠豆“主丹毒煩熱,壓熱解毒”?!侗静菥V目》載:綠豆“補益元氣,調(diào)和安臟,安精神,潤皮膚,止消渴,解一切草藥諸毒”。在臨床中,綠豆清涼解暑、除煩止渴、淡滲利尿,多用于治療暑熱煩渴、溫病傷津(包括各種熱性傳染病)、水腫、瀉痢、丹毒、癰腫諸癥。同時對腎炎、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視力減退以及高血脂等有輔助治療作用。酷暑盛夏之中,在田間勞作、遠途跋涉口渴煩亂之際,單味綠豆煮湯飲之,解暑止渴,令人心神舒暢;其二,綠豆清心胃之熱而解毒。臨床凡砒石、巴豆、烏頭、附子、蒼耳等一切草本金石中毒、食物中毒、飲酒過量,大量服之,均有解救之效。陜西中醫(yī)學(xué)院經(jīng)驗方綠豆甘草解毒湯(綠豆120克,生甘草15~30克,金銀花30克,丹參30克,石斛30克、白茅根30克,大黃15克),對多種食物中毒(如木薯、毒蕈中毒)、藥物中毒(如烏頭類、蒼耳子、砒石與斑蝥中毒等),癥見發(fā)熱、口干舌燥、嘔吐、神昏譫語、小便黃赤等,用上方煎湯頻頻飲服,功效顯著。
下面精選幾則以綠豆為主做的藥膳,可助大家平安度過酷暑盛夏:
(1)綠豆銀花湯取綠豆60克,加水適量煮熟后,加入銀花15克(紗布包),再煮幾沸,去藥喝湯食綠豆。綠豆、銀花均有清熱解毒之功,二者相配不僅氣味清香,而且清熱除煩、解毒消暑之功大增,用于暑熱煩渴、小便短赤、熱痱、瘡疹等癥效果良好。
若方中改用菊花15克、桑葉10克(布包),則解暑平肝明目之功大增,適用于暑熱煩渴、頭目暈眩者功效良好;若綠豆與胖大海、青果各3.3枚共煮湯,則有清熱解暑、清利咽喉之良效,對表現(xiàn)為咽喉腫痛、咽干音啞的患者最適用。
(2)綠豆荷葉湯取綠豆60克、鮮荷葉圩K(干荷葉用布包),加水適量,綠豆煮到多半熟時加入荷葉,煮至綠豆開花后去荷葉,再吃綠豆喝湯。荷葉其氣清芳,功能清熱解暑醒脾,與綠豆相配,消暑醒脾和胃之功效大增。
(編輯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