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解密地動儀

2008-10-11 10:34韓吉辰
百科知識 2008年18期
關鍵詞:張衡縱波方向

韓吉辰

提起地震,人們便會想起張衡發(fā)明和制作的世界上第一架記錄地震的儀器——“地動儀”。然而,自東漢末年以后,就再也沒有誰能知道地動儀究竟是什么樣子。而今公眾看到的地動儀既非原物又非出土文物,而是后人根據史料記載所設計和制作的模型,最近的一個復原模型上個月在山西“出爐”,這也是國家“張衡地動儀科學復原”課題組最新的一次嘗試。人們之所以對復原地動儀如此感興趣,是因為它一度被譽為現(xiàn)代地震學的奠基石,但它究竟能不能“工作”又是如何“工作”的,在后人看來還是一個謎。

歷史記載中的“地動儀”

據《后漢書·張衡傳》記載,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圓徑八尺”,“形似酒樽”,上有隆起的圓蓋,儀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龜、鳥、獸等圖形,儀器的內部中央有一根銅質“都柱”,柱旁有八條通道,稱為“八道”,還有巧妙的機關。儀體外部周圍有八條龍,按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布列,龍頭和內部通道中的發(fā)動機關相連,每個龍頭嘴里都銜有一個銅球。對著龍頭,八個蟾蜍蹲在地上,個個昂頭張嘴,準備承接銅球。

當某個地方發(fā)生了地震,地震波由震中傳來時,樽體隨之運動,觸動機關,使發(fā)生地震方向的龍頭張開嘴,吐出銅球,“當”的一聲,落到銅蟾蜍的嘴里,于是人們就知道了地震發(fā)生的方向。

漢順帝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動儀的一條龍的機關突然發(fā)動,吐出了銅球,“當”的一聲,掉進了下面蟾蜍的嘴里。當時在京城的人們絲毫沒有感覺到地震,于是有人責怪地動儀不靈驗,甚至說張衡有意造謠生事!沒過幾天,隴西有人飛馬來報,證實那里前幾天確實發(fā)生了地震,眾人“于是皆服其妙”,對張衡的高超技術表示了信服。你看,隴西距洛陽有1000多里呢,地動儀標示無誤,說明它的測震靈敏度是比較高的。

據學者們考證,張衡在當時利用了力學上的慣性原理,“都柱”的設立是關鍵,能夠感知地震波的到來,實際上起到慣性擺的作用。張衡對地震波的傳播和方向性也有所了解,這些科學成就是十分了不起的,在歐洲直到1856年,才由意大利人路吉。帕米里制成與此類似的儀器,比起張衡的發(fā)明足足晚了1700多年。可惜的是,隨著漢朝的滅亡,張衡地動儀神秘消失,成為中華民族科技發(fā)明的又一個千古之謎。

復原“地動儀”的關鍵

有關張衡“地動儀”,在史書中留下過記載。見于《后漢書》的一段記載只有196字,其中描述地動儀內部結構的內容更只有“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fā)機”這12個意義隱晦、眾說紛紜的字。以后,北齊的信都芳和隋朝的臨孝恭也都制造過地動儀,還留下了相關著作,可惜他們的著作也都亡佚了。顯然,僅根據《后漢書》中的簡單記載,要復原張衡的地動儀十分困難。今天的復制品,其實是在史書那些“約束條件”之下所作的新創(chuàng)造。盡管如此,《后漢書》的記載,還是向我們提供了一些珍貴信息。

但是,一些西方學者卻持完全否定態(tài)度,認為張衡地動儀不屬于科學發(fā)明,之所以失傳,是因為它沒有達到科學的要求。為一探究竟,我國很多科學家不斷研究,制作出來地動儀復原模型。

關于地動儀的結構,關鍵是對“都柱”的理解。先后有兩個版本;一種模型即“都柱”是一個類似倒置酒瓶狀的直立桿,控制龍口的機關在“都柱”周圍,這一種模型最近已被基本否定。另一種模型即“都柱”是懸垂擺,擺下方有一個小球,球位于“米”字形滑道交匯處(即《后漢書·張衡傳》中所說的“關”),地震波傳來時,“都柱”撥動小球,小球擊發(fā)控制龍口的機關,使龍口張開。這種模型經模擬測試,結果與歷史記載基本吻合,于是“懸垂擺原理”取代了傳統(tǒng)的“直立桿原理”。這一科研成果得到了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博物館、中國地震局等單位的地震學和考古學專家的肯定。

那么,張衡“地動儀”為什么可以感覺到遠方的地震呢?我們還必須從地震的發(fā)生原因談起。

地震發(fā)生的原因

其實,地震就是地動,是地球表面的振動。據地震科學家精確測定;全球每年發(fā)生地震500多萬次,不過,這些地震極大多數都是極其微小的,只有精密儀器才能夠覺察。其中強震在20次左右,多在人煙稀少的地區(qū)和海洋地區(qū),產生地震的時間并不具有規(guī)律性。

地震一般發(fā)生在地殼之中。地殼并不是“鐵板一塊”的完整一片,它是由一塊一塊“板塊”構成,板塊當中有的塊大,有的塊小,地殼中大的板塊有六個,如果一旦受到力的作用,使地殼中的巖層變形、斷裂、錯動,于是便發(fā)生地震。世界上85%~90%的地震,都屬于構造地震,四川5.12“汶川”地震,就是來自于印度板塊推擠青藏高原的相對運動。

引起地殼振動的原因很多,有人為的原因,比如核爆炸、開炮、機械振動等;也可以是自然界的原因,比如構造地震、火山地震等,地震可能與天文因素有關,主要指太陽、月亮對地球產生的引潮力,它可以引起地球表面流體的潮汐(如海潮、大氣潮等),其實這種“引潮力”對于地殼巖石也有推拉的作用,雖然不能像海水一樣涌來涌去,但是長年累月的積累,這種“引潮力”對于地殼的作用也不可小看。

一次地震的發(fā)生,只有在一定范圍內的人們才能感覺到。地球內發(fā)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上方正對著的地面稱為震中,地震時,在地球內部出現(xiàn)的彈性波叫作地震波。這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會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擴散一樣。地震波的能量在“震源”處最大,在傳播過程中逐漸減弱,傳到一定的距離,就可以弱到人們感覺不出來。地震波主要包含縱波(P波)和橫波(S波),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的波為縱波(P波),將引起地面上下顛簸,速度在每秒7千米左右,而這部分縱波攜帶的能量只占地震波全部能量的一小部分。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的波為橫波(S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動,速度在每秒4千米左右。由于縱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大于橫波,所以地震時,縱波總是先到達地表,而橫波總落后一步。這樣,發(fā)生較大的地震時,一般人們先感到上下顛簸,過數秒到十幾秒后才感到有很強的水平晃動。

眾說不一“地動儀”

張衡地動儀由于失傳已久,后人只能根據史料記載進行分析,因之看法有所不同。有人認為,根據地震波的傳播機理,張衡“地動儀”是不太可能做到“驗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因為根據初波的震動方向,是可以知道震源方位。但初波非常微弱,而這部分初波攜帶的能量只占地震波全部能量的一小部分,如果張衡地動儀能敏感到對“第一哨”初波就做出響應,那么足以有許多別的和地震無關的振動對它產生影響,從而讓人誤把許多不是地震的振動也當成是地震,但如果要讓張衡地動儀保持一定的“遲鈍”性,它又有可能無法“感覺”到地震的初波,直到之后的各種波陸續(xù)傳來時才被“驚醒”,可是這些遲來的波的振動方向已經完全不能代表震源的方向了。

一種觀點認為,如果地震稍強一些,當地震波傳來,將引起地面上下左右顛簸搖晃,這時地動儀的八個球會一同落下。就是說,地動儀可以感覺記錄到地震的發(fā)生,但是無法準確報告地震的大小和方位。

還有人認為,記錄一次地震必須有三個要素:發(fā)震時刻,震中位置和震級(地震強度)。即使張衡地動儀能夠記錄震中的方向。使用幾臺地動儀“聯(lián)網”,也可測出震中位置。但地動儀卻無法記錄發(fā)震時刻,更無法記錄震級。因此,從現(xiàn)代地震學的角度來看,張衡地動儀并不能全面記錄地震,不屬于觀測地震的儀器,稱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臺地震儀”,是不準確的。

筆者認為,張衡地動儀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科技發(fā)明,遠在1800多年前,張衡的地動儀利用當時的物理知識,對于地震的發(fā),生與方位有所掌握,從這一點來看,意義已經足夠大了,這是我們中國人引以為豪的一項古代科學成就。我們決不能用我們現(xiàn)代科技強求古人,更不能全盤否定,不承認這項偉大發(fā)明。

(文章代碼:1807)

[責任編輯]龐云

猜你喜歡
張衡縱波方向
2022年組稿方向
張衡傳(節(jié)選)
2021年組稿方向
2021年組稿方向
張衡數星星
張衡的“渾天說”和漏水轉渾天儀
黃257井區(qū)疊前縱波方位各向異性裂縫分布預測
變截面階梯桿中的縱波傳播特性實驗
關于縱波的波峰和波谷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