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松落
他離開家鄉(xiāng)小城的那年,不過22歲,剛剛被縣上的廣播站招成了記者。在那之前,他是鄉(xiāng)下一問學(xué)校的民辦教師,別人用來打牌、喝酒的時間,他用來在一盞昏黃的燈下讀書、寫作,終于給人發(fā)現(xiàn),到了縣城,卻還是不甘心。又給他遇到一個機會,到了省城。
她那時候是縣城中學(xué)的老師,歲數(shù)同他差不多,一樣喜歡文學(xué),早上去上課的路上,可以聽到廣播里在播出他寫的文章,夜里輔導(dǎo)完了夜自習(xí)回家的路上,同樣能聽到他的文章。小縣城的街道上,綠陰沉沉,他的文章被配了音樂:由普通話很標準的播音員念出來,似乎格外動聽。她終于紅著臉去廣播站找他,留下一封讀后感般的信。就這么認識了。那是文學(xué)煙塵滾滾的80年代,這是文學(xué)青年標準的認識方式。
他們在縣城周圍的麥子地里散步,在落日的余暉里談?wù)撔≌f,甚至有的時候也不說什么話,只是默默行走著,似乎那樣默契地行走著,就已經(jīng)是一種約定了。
所以,他走了之后,她一直不談婚嫁,有點時間,就用來給他寫信。學(xué)校的事情,讀了什么書,都不厭其煩地告訴他。
他一封封地回著她的信,告訴她,他有了機會念大學(xué),又認識了什么人,得到了什么大人物的青睞。一年,五年。十年,他的境況在發(fā)生變化,寫給她的信卻從不曾中斷,從他的信里,她知道,他成了著名的評論家,有了怎樣顯赫的聲名,圍在他身邊的是些什么人,他的敵人是誰,他陷入了怎樣的論爭,他被怎樣批評,他的單身狀態(tài)給他帶來了什么樣的非議,他的疲倦,他的振奮,他的思考,還有,他從不曾示人的,溫柔的一面。
她始終沒有結(jié)婚,逐漸成了別人口中那個脾氣古怪的老姑娘。但是,在她寫給他的信里,他能感覺到,她那安靜的、平和的、純凈的心,她安慰他,和他一起回顧他們在落日下的麥子地邊度過的時光。她似乎成了他在名利場上爭斗到疲倦之后的一個退身之所,一塊綠地。
所以,他們小心地、刻意地從來不提婚嫁,不提“愛”,也從來不表達比“溫柔”和“關(guān)切”更多的東西,似乎當(dāng)她成了他世俗的妻,當(dāng)這塊綠地一旦真正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就會失掉最初的距離,而他也就從此沒有了一個退讓和休憩之所。
就這樣,20年過去了。有天,她守著學(xué)生上夜自習(xí),突然伏在了正在批改的作文本上,再也沒醒來。她死在了講臺上。醫(yī)生說,只有最心力交瘁的人,才會以這種方式死去。
知道她去世的消息時,他正在參加一本新書的首發(fā)式。在冷靜地發(fā)完言后,嘈雜的宴會廳里,他找到了一間沒人的會客室,在黑暗中坐了很久,有人闖了進來。打開了燈,他咆哮著:“你他媽的把燈關(guān)上!”在重新到來的黑暗中,他流下了眼淚。
(月汐摘自《北京青年周刊》圖/魏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