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國棟
時光可以打磨一切。今天的泉城濟南百泉競涌,荷香柳綠,充滿詩情畫意,絕看不出60年前國共兩軍那場鏖戰(zhàn)所掀起的腥風與血雨。
無論政治、軍事、經濟、地理大區(qū)位,還是城市地理特征,在當年蔣介石眼里,濟南雖稱不上天險,卻絕對是戰(zhàn)略要塞。濟南是京津和南京的門戶及中轉站,處在華南與華北、沿海與內陸的“十字路口”,還是津浦與膠濟兩大鐵路動脈的交匯點。濟南城東南西三面群山環(huán)抱,北有寬闊的黃河橫穿,形成天然屏障;城區(qū)又有外圩子城和府城兩道城池??芍^易守難攻??谷諔?zhàn)爭勝利后,國民黨迅速占領濟南。1946年,蔣介石將“天才的指揮”王耀武派來濟南,任國民黨第二綏靖區(qū)司令官兼山東省政府主席,并由他苦心經營,強固設防,派11萬重兵把守,力圖將這座古城打造得“固若金湯”。
解放戰(zhàn)爭中,濟南戰(zhàn)役打響之前,在蔣介石的親自督辦下,王耀武下命令在濟南城里里外外大力增加防御工事。濟南東南西部的各個山頭、商埠的很多樓房,乃至風景名勝區(qū)、大學、教堂、醫(yī)院都被“國軍”作為軍事?lián)c。當局在城內外到處征招民夫,大量砍伐樹木,還向市民征集修筑掩體的門板木料。由于很多人家的院門被拿去修筑工事,一時間濟南城內的很多街區(qū)沒有了院門,成為那個特殊時期的獨特景觀。修筑的鋼筋混凝土和石砌的堡壘群也成百上千,星羅棋布。在城南山區(qū),興隆山、龍洞山、五頂茂嶺山、硯池山、回龍嶺、千佛山、馬鞍山、四里山、朗茂山、丁家山、臥牛山、簸箕山、青龍山、臘山、白馬山、青龍山等制高點,在城北郊的鵲山、洛口黃河鐵路大橋、金牛山、標山,城西的辛莊、張莊機場,在城東的王舍人莊、黃臺、洪家樓、花園莊、馬家莊等地,都設有重要工事,筑起鋼筋水泥碉堡,挖有外壕、陷阱,架起鐵絲網和鹿寨。千佛山下還修筑了飛機跑道,以備西郊機場被占時使用。
濟南的內城(府城)設施更是完備。墻體高闊堅固,高12米、寬8米,墻上能行駛汽車。墻上的防御工事甚是密集,布滿交通壕、地堡群和出擊洞,筑有高中低三層火力發(fā)射點;為防止射擊盲區(qū),還建有側身掩體,可以構成嚴密的火力網。城墻東南角原氣象臺(今解放閣處)及西南角坤順門更是防御的重點,都建有大型的鋼筋混凝土碉堡。而北城墻及小北門則利用大明湖作為天然屏障。王耀武最后的秘密指揮所也遷到了北極閣西側的成仁祠,即今天月下亭連同身后的茶社。繞老城一周的護城河則設有水閘,抬高水位,水面寬闊。為防止解放軍攻城,多座通往城門的橋梁被拆毀;為減少射界遮擋,城墻外及護城河畔的許多民房被拆毀。北郊五柳閘也加寬加高,抬高小清河水位,以備解放軍攻城時開閘放水,使城北一帶成為泛濫地區(qū),進而阻止解放軍的進攻。
開戰(zhàn)前幾天,城里橫穿東西的幾條大街院東大街、院西大街、府東大街、府西大街、西門月城街(這幾條道路今天合并成為泉城路)上已斷絕了交通。因大量國民黨軍調進城里,把大街當成了營地,各色軍車停在街中央。曾作為國民黨山東省政府的‘院里(今珍珠泉),則成了王耀武在城內的軍事大本營和炮兵陣地;院前大街上也排滿了萬國、介姆西、道奇、福特、威利斯等各色美制軍用汽車。
外城(圩子城)則挖有8米寬,4米深的外壕,架起鐵絲網和鹿寨。桿石橋、永鎮(zhèn)門、永綏門、普利門、海晏門等外城門都設有堅固的工事。就連南圩子城外的齊魯大學、商埠內魏家莊東首的基督教青年會大樓、法院大樓,火車站及省立醫(yī)院也都成為國民黨軍的重要據(jù)點。商埠內棋盤似的經緯路上盡設卡子和鐵絲網,碉堡及麻袋做成的掩體隨處可見。位于經二路的郵政大樓通高30米,是商埠的最高制高點,國民黨第二綏靖公署一直設在這里。與此一路之隔原德國總領館東西兩樓(今市政府院內)磚石壘砌,墻體最厚處達1米,甚是堅固,因而成為國民黨第二綏靖區(qū)司令部所在地。
令蔣介石、王耀武們始料不及的是,1948年3月和4月間,位于膠濟鐵路沿線的周村、張店、淄川、博山和濰縣相繼解放;7月間,兗州、濟寧又得到解放。山東境內只剩下青島、臨沂和濟南尚未解放。華東野戰(zhàn)軍已將濟南周圍方圓600里的地區(qū)控制起來,兵力分布在徐州以北,魯西南一線,以阻擊可能由徐州馳援濟南的國民黨軍;另有六個縱隊組成東、西兩個攻城集團,兵力達10多萬人,對濟南形成鐵鉗似的合圍之勢,在王耀武看來,濟南無疑成為一座“孤城”。
1948年的9月16日,濟南戰(zhàn)役打響。在郊區(qū),五頂茂嶺山、硯池山、甲山坡、石方峪、馬武寨、東白馬山、玉皇山等處的炮火異常激烈,敵人雖然負隅頑抗,但大多一夜間就被解放軍所攻破。
9月19日,把守西郊機場等重要據(jù)點的整編第九十六軍軍長兼整編第八十四師師長吳化文率2萬余人起義投誠,打亂了王耀武的部署,解放軍遂大舉挺進商埠。雖然王耀武為拉攏吳化文,將西關的張家花園(今萬竹園)讓其居住,但在解放軍強大的攻勢面前,花園里的亭臺樓閣、曲徑幽巷攏籠不住吳化文的心,他最終選擇了正確的康莊大道。無奈之下,王耀武遂命令空運到濟的七十四師一七二團團長劉炳昆部的7個連在郵政大樓和原德國總領館樓內死守。院內外工事密布,有100多個機槍火力點和千余個步槍射擊孔。國民黨軍死守,拒不投降,給攻城部隊造成很大傷亡。國民黨這7個連也死傷殆盡。戰(zhàn)斗中,這座大樓的西端屋頂及西墻被炮彈炸毀。9月22日,解放軍沖上了這座商埠內最高建筑的最高層,肅清了商埠最后的守敵。
最為慘烈的戰(zhàn)斗是攻打內城西南角坤順門和東南角氣象臺了。但在解放軍的勇猛攻勢下,都被攻克,成為解放軍入城的兩大突破口。攻進城內的解放軍更是與敵軍展開巷戰(zhàn)。珍珠泉周圍的院后街、三曲灣、洪字廒、督城隍廟、南北倉棚街都成了戰(zhàn)場。由于很多的住戶的院子都沒有了院門,這倒為解放軍巷戰(zhàn)提供了便利,戰(zhàn)士們就一個院接一個院的穿行,向著街上敵人修筑的碉堡、崗亭、據(jù)點進行圍剿。
王耀武在濟南最后的指揮所成仁祠,系1937年為紀念國民政府陸軍58師江西抗日陣亡將士而建,里面過去擺著很多的排位,供人祭拜。下面有間不小的地下室,王耀武就在地下室指揮。聽說他剛到這里時很不高興,因為是成仁祠,犯了忌諱。但他沒有像蔣介石賜給他的那把“中正劍”上寫的“不成功便成仁”,而是同他的衛(wèi)兵一起從鐵公祠附近通向城外的地堡口逃了出去,最終在壽光被解放軍抓獲。他所爛熟于心的“濟南城防圖”,插滿了一面面鮮紅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