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軍
站在歷史大規(guī)則的背后,審視一個王朝的走向或者說宿命,細心的人們經(jīng)??梢钥吹揭恍╆P(guān)鍵的節(jié)點,以及依附在這些節(jié)點上的關(guān)鍵人物。
當(dāng)然,對秦王朝所走過的若干節(jié)點來說,它的起點是至關(guān)重要的,因為它決定了終點會停在哪里,甚至以一種怎樣的方式停住。
沒錯,是出現(xiàn)了一個很重要的人物一他在這個王朝開始的時候,就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記。盡管很多年之后,幾乎沒有人知道那個叫嬴政的孩子擁有怎樣的童年,更沒有人會將他的童年和一個龐大無比的帝國命運做一個相關(guān)的聯(lián)想。但是事實就是這么簡單,簡單得就像太陽從東方升起,在西方落下一樣——當(dāng)秦帝國的命運交給一個從小心理有陰影的人去掌控時,孤獨的孩子注定看不住鐵打的江山。
一切不妨從頭說起。
嬴政的心理問題
秦始皇嬴政的童年充滿了不安全感。因為他生來就是個人質(zhì)。他的父親子楚在秦趙關(guān)系最為緊張的時刻被作為秦朝的人質(zhì)留在了趙國。若干年后,子楚在趙國娶妻生子,這才有了小人質(zhì)嬴政。
嬴政當(dāng)然知道他的祖國是秦國,但卻不可能回去看一眼。因為他是一個人質(zhì)。
從小,他就有寄人籬下的感覺。
從小,他就有低人一等的感覺。
這是一種很痛苦的感覺。
如果這輩子,他終生被質(zhì)押在趙國的話,這種痛苦將陪伴他一生。不過僅此而已,不會造成更大的危害,因為他畢竟只是一個人質(zhì)。
但是命運的翻云覆雨之手此時伸向了他——呂不韋出現(xiàn)了。呂不韋命中注定要將這個孩子的命運和一座江山的命運綁在一起。
不過,呂不韋沒有想到的是,他自己的命運。也被這個孩子給主宰了——若干年后,他成了秦始皇嬴政的階下囚。當(dāng)然這是后話。
呂不韋其實只是個商人。在這個世界上,商人有很多,但呂不韋是個非同尋常的商人。
他問父親:如果能擁立一個國君上任,可獲利多少呢?
父親告訴他:其利千萬倍,不可計也。
于是呂不韋抓住商機,開始行動。他以金錢開道,先后運作子楚和嬴政回秦國,又耗巨資運作子楚成為秦國國君。
呂不韋成功了,他果然獲利千萬倍,成為秦國的宰相。
這時的秦國,僅僅是戰(zhàn)國七雄之一,國君莊襄王子楚在做了多年的異國人質(zhì)之后乍登大寶,驚懼之余唯處處小心謹慎,只求安安心心過好下半輩子,哪有什么統(tǒng)一中國的宏愿;嬴政當(dāng)時只有十歲,不愛說話,整天只拿驚懼的眼神四處看,誰都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只有呂不韋在四處圈地,發(fā)著狠地要將失去的損失奪回來。
一切的跡象都表明,此時的秦國只是個平庸的國度,看不出有任何發(fā)達的可能。
三年后,子楚死了,嬴政繼位。但很快他就發(fā)現(xiàn),大秦江山名義上是他的,實際上卻是呂不韋和太后的。
該拿的主意他們替他拿了,不該拿的主意他們也替他拿了。
因為他還小,只有13歲。13歲的嬴政孤獨地站在大殿中間,看所有的人在忙碌,為自己忙碌,以大秦的名義。他想為大秦忙碌,卻不知從何忙起。
13歲真的太小。13歲是個任人主宰的年齡。
嬴政只得等待,等待是他的宿命。在淪為人質(zhì)的日子里,他在等待,現(xiàn)如今,他還需等待。
春天花會開,秋天葉會落。盛衰榮辱是天道,也是王道。
嬴政22歲的時候,他終于結(jié)束了自己的等待。
這一年,他發(fā)動宮廷政變,罷黜了宰相呂不韋,軟禁了他的母親——一個緋聞纏身的太后,從而將秦國的命運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此時的秦國人心動蕩。因為嬴政不僅發(fā)動宮廷政變,還發(fā)表了一篇《逐客令》,意圖將所有的外籍謀士、官員趕出秦國,讓秦國成為秦國人的秦國,這是嬴政強烈的安全渴求。
看來外籍高官呂不韋的所作所為真的讓嬴政心寒了。雖然沒有呂不韋,嬴政這輩子肯定不能坐上王位,但事關(guān)一個國家的安危榮辱,嬴政還是決定采取門戶清理行動。
就在此時,呂不韋的門生李斯上了一篇《諫逐客令》,苦口婆心地告訴嬴政,秦國600多年來之所以能逐步變強,靠的就是外籍謀士、官員的富國強民之策。從秦穆公時的百里奚、蹇叔到秦孝公時的商鞅,再到秦惠王時的張儀、甘茂,秦國走向強大的每一個節(jié)點上都有外籍謀士、官員的大智慧?,F(xiàn)如今大王下《逐客令》,這等于是把秦國的大智慧拱手送人啊,凡是圣明的君主都不會做這樣的蠢事的。
李斯的《諫逐客令》用語辛辣,他又是呂不韋的門生,同時也是外籍謀士(嬴政曾拜他為客卿),所有這一切都讓時人擔(dān)心:這個不知趣的家伙會不會人頭落地呢?
誰也沒想到,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嬴政此時卻表現(xiàn)出了難得的容人之量。他不僅取消了《逐客令》,還封李斯為廷尉,同時重用大批外籍謀士、官員,為秦國隨后進行的統(tǒng)一中國行動匯聚了足夠的“外腦”。
看來青年嬴政的心理問題僅僅是強烈的不安全感,而他的老成、忍耐與寬容在此時恰到好處地浮出了水面。這樣的品質(zhì)在戰(zhàn)國其他六雄中是很少見的,家國命運的天平在悄然間傾向了秦國,那么秦國最終能抓住這次機會嗎?
雖然若干年后,殘酷的事實多次證明嬴政的心理問題還有殘暴、多疑、自卑等諸多方面,但起碼在其執(zhí)政17年之前,嬴政的負面心理問題被隱藏得滴水不漏。這個存在心理障礙的青年處世低調(diào)、待人誠懇,他非常有耐心地吸納著那些對他成就霸業(yè)有用的人才。
比如尉僚。尉僚是來自大梁(今河南開封)的兵法家。尉大兵法家擅長“用間”,主張以金錢開路,離間其他六國的君臣關(guān)系。尉僚認為,這樣的作為遠比流血作戰(zhàn)要有效,成本也來得低。嬴政笑了,他非常欣賞尉僚的理論,覺得此人是個奇才。嬴政為了籠絡(luò)他,和他同衣共食,但尉僚卻嚇得逃跑了。因為從嬴政的相貌中,尉僚看出了一個豺狼的影子——此人內(nèi)心殘忍、無情而寡恩啊,用得著你時,可以當(dāng)爺一樣供著,一旦功成,一腳踢開是輕的,送你上西天那幾乎是題中之義。尉僚跑了,但嬴政誠懇地把他找回來,強烈地向他展示一個君王的老成、忍耐與寬容,最終尉僚還是選擇了乖乖為他賣命。
比如王翦。王翦是一代名將,嬴政曾經(jīng)對他有所輕視——秦國攻楚之前,王翦曾提出非60萬人不可為,嬴政覺得他太保守,讓他回家養(yǎng)老。李信及蒙恬則表示帶20萬大軍就可南征,嬴政高興了,就讓李、蒙二人帶上20萬大軍上路了。但很快嬴政就不高興了——20萬大軍被打得屁滾尿流。嬴政這才明白,名將就是名將,輕視名將就是輕視自己的國家。他帶著一臉誠懇和滿腔悔意來到王翦家鄉(xiāng),向王翦謝罪,并成功說服王翦再次出山,帶上60萬大軍殺向楚國。
但是王翦的眼光非常了得,和尉僚一樣,他一眼就看穿了嬴政深埋在骨子里的殘暴、多疑和自卑——別看這個君王一臉誠懇,真的把60萬大軍交給自己,他能放心嗎?于是王翦在臨出發(fā)前一再請求嬴政賞賜他莊園田地以作養(yǎng)老之需。有部將不解,說王大將軍寸功未立,為何急著討賞呢?王翦慨嘆:我這哪是討賞啊?我這是在表忠心,在討自己死后的喪身之地啊!
嬴政笑瞇瞇地接受了王翦的請求,什么都不
點破——為達目的,這個年輕的君王什么都可以忍。甚至,他可以沒有自己的底線——從人質(zhì)到君王,人生的大開大合都已經(jīng)歷,還有什么底線需要堅守呢?也許只有天下一統(tǒng)吧。
天下一統(tǒng),異鄉(xiāng)也就成了家鄉(xiāng)。那個遙遠的趙國將會成為大秦王朝的一個郡縣,曾經(jīng)的人質(zhì)之辱也就一朝洗清了——這應(yīng)該是青年嬴政撫平心理創(chuàng)傷的最好藥方,也是他最后、最隱秘的人生底線。
但嬴政什么都不說,他只是安靜地、低調(diào)地做著他認為應(yīng)該做的一切。一如童年時的他,在那些風(fēng)雨如晦的日子里所做的那樣。
麻煩來了
天下終于一統(tǒng)了,在一個王者的自尊心和虛榮心被短暫地滿足了之后,嬴政痛苦地發(fā)現(xiàn),麻煩來了。
那些立有戰(zhàn)功、手中握有雄兵的將領(lǐng)們要求封地,并順理成章地成為諸侯王。但他們不明說,而是請丞相王綰為他們代言。王綰對嬴政說,現(xiàn)在的天下太大了,燕、齊、楚等地離我們國家的首都是如此遙遠,設(shè)立諸侯王實行有效的屬地管理,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但李斯立刻反對,李斯告訴嬴政,分封諸侯建立各大小諸侯國,是國家亂之根源。為什么會有戰(zhàn)國的混亂時代,原因就在于西周以來實行的諸侯分封制。諸侯王的權(quán)力大了,國君的權(quán)力就萎縮了。殷鑒不遠,大王可要三思啊。李斯建議,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劃分為36郡,一切權(quán)力收歸中央,實行中央集權(quán),大王對這36郡實行直接管理。
嬴政聽了這兩人的意見后猶豫不決。他當(dāng)然明白這兩人都各自代表了其背后的利益階層。立有戰(zhàn)功、手中握有雄兵的將領(lǐng)們與大秦的外腦——大批外籍謀士、官員開始爭利了。這平衡怎么搞?這國家怎么領(lǐng)導(dǎo)?傷腦筋啊。
如果傾向前者,誠如李斯所說,殷鑒不遠,各諸侯國為了自己的利益勢必要大動干戈,新一輪戰(zhàn)國紛爭將不可避免,如果傾向后者,那些立有戰(zhàn)功、手中握有雄兵的將領(lǐng)們會不會心存不滿,現(xiàn)在就反戈一擊,自立為王呢?特別是王翦,手上有60萬大軍啊,要是殺回咸陽來,那一切都完了。嬴政突然覺得自己不夠謹慎,幾乎把一個國家的軍隊都交給一個陌生人去率領(lǐng)——這是最大的冒險。
最后,嬴政還是采納了李斯的建議,對這個國家實行中央集權(quán)。這個曾經(jīng)的人質(zhì)事實上并不懼怕冒險。既然生來就是個人質(zhì),那就不可能不冒險——只有冒險才能突圍,只有冒險才能有一線生機。
當(dāng)然嬴政所擔(dān)心的一切到最后并沒有發(fā)生。這個世界上,循規(guī)蹈矩的人是大多數(shù),敢于冒險的只有一小撮。立有戰(zhàn)功、手中握有雄兵的將領(lǐng)們雖然無奈,但也只能宿命地接受這個被后世稱作秦始皇的人的安排。因為秦始皇喜歡安排一切,他不僅安排了當(dāng)下的朝政時局,還安排了他千秋萬代的子孫前程——他假設(shè)他們?yōu)榍囟?、秦三世、秦四世、秦五世……秦N世。秦始皇真心以為,大秦江山將永世長存,因為他首先嘗試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制度——中央集權(quán)制。一切都收歸他的掌心,一切都可以一手掌握,江山再大,那也是一軸長卷山水畫,打開與收攏只需提綱挈領(lǐng)。提綱挈領(lǐng)者誰?他秦始皇是也。以一人掌控千萬人,以一人掌控萬千江山,這才叫豐功偉業(yè),這才叫名至實歸。
但嬴政沒有想到,從此以后,他的帝王生涯就在路上了?!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記載,在一統(tǒng)天下后的第二年,36歲的中年皇帝秦始皇就開始了他的巡視天下之旅。在他生命的最后九年間,秦始皇對他的國家進行了四次巡視。這樣的巡視是充滿艱辛的,因為交通工具并不發(fā)達,道路也不好走,更要命的是國家還不安全。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時,秦始皇在東巡至博浪沙時遇刺,差點受傷,始皇三十一年時,秦始皇在帝都咸陽巡視也受到了襲擊。
秦始皇的辛勞還不止于此?!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還記載:“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笔裁匆馑寄?這是說秦始皇的工作量極其巨大,每天批示的文書就重達120斤。
這就是以一人掌控千萬人,以一人掌控萬千江山的代價!如果實行分封諸侯制,秦始皇何至于如此東奔西走?!各大大小小的諸侯國自然會替他分擔(dān)大大小小的政務(wù)。但嬴政在此時依舊。表現(xiàn)出了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這一切結(jié)果都是他自己選擇的,他愿意默默承受。
帝國的詭異氣質(zhì)
接下來的幾件事讓這個新興的帝國呈現(xiàn)出一種詭異的氣質(zhì):
一是修阿房宮。后人很難理解秦始皇為什么要修這么一座大而無當(dāng)?shù)膶m殿。也許是秦始皇的代償心理在起作用——我巡視天下這么辛苦,回京了得有個讓我絕對放松的地方。當(dāng)然這僅僅是猜測。不過這座宮殿的宿命似乎也昭示了一個王朝的命運——幾年之后,項羽一把火燒掉了這座長達300里,光廊道長度就有80里的歷史上空前絕后的大宮殿。大火連燒三個多月才將它燒干凈。
二是修長城。修長城一個直接的原因是燕人盧生受秦始皇指派去海上找仙人,以指點大秦的國運,結(jié)果盧生帶回來一句箴言——“亡秦者胡”。按秦始皇的理解,這個“胡”應(yīng)該是指北邊的匈奴。于是為了阻擋匈奴可能的進攻,秦始皇下令修建長城,并將原趙、秦、燕、魏等國的城墻連在一起,從而使一個龐大的帝國畫地為牢——一方面秦國不再具備700年來生生不息的王道和霸氣;另一方面,修長城要大興土木,其勞民傷財之舉為一個帝國的“猝死”埋下了伏筆。但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秦始皇當(dāng)時并沒有看到這一層警示。在宿命的道路上,這個性格復(fù)雜、充滿自信的皇帝以人定勝天的決絕心態(tài)大步向前走,一如他四次橫跨整個中國的巡視。
三是焚書。焚書事件緣于大秦帝國一次最嚴重的政治斗爭。秦始皇為了向天下展示大秦帝國的偉大成就,宴請了齊魯一帶以淳于越為首的儒學(xué)博士70余人,并請他們對時局發(fā)表看法。秦始皇此舉當(dāng)然是想聽好話,沒想到淳于越不知趣,他以殷、周兩朝的長治久安和當(dāng)前的時局作對比,批評中央集權(quán)累了皇上卻不能治理好國家,希望秦始皇痛下決心,廢除中央集權(quán)制,重新恢復(fù)分封諸侯制。秦始皇聽了這些心里很是不爽,他請李斯評估此事。李斯一想,這是“階級斗爭新動向”啊,必須給予無情打擊!于是他建議秦始皇對此類學(xué)者借古諷今的事不可小看,因為它會動搖一個王朝思想統(tǒng)治的基礎(chǔ),并進一步左右民心,從而造成對王權(quán)的損害,因此有必要實行嚴厲的思想統(tǒng)治。李斯建議,除了史官保存的書以外,秦紀以外的書應(yīng)該全部燒毀,不用燒毀的書只限于醫(yī)藥、卜筮、種樹之類:秦始皇照此實行了,一個王朝終于只剩下一種聲音、一種態(tài)度,秦始皇和李斯都以為,江山穩(wěn)固了不少,但是他們沒有想到,暗涌正在出現(xiàn),正在悄無聲息地沖刷著大秦江山最薄弱的部分,而他們對此卻一無所知。
四是坑儒??尤迨录梢哉f全面暴露了秦始皇性格當(dāng)中殘暴、多疑、自卑等諸多負面因素。那是在焚書事件發(fā)生后的第二年;一個陽光晴好的午后,秦始皇心情很好,因為他要在阿房宮中加建“始皇登天臺”,當(dāng)然關(guān)于具體的技術(shù)工作,秦始皇是不懂的,他虛心請教半仙盧生該怎么做。盧生告訴他,皇上的日常所居以及行為千
萬不要被他人知道,這樣不死的仙藥才能順利求得。極度缺乏安全感的秦始皇對盧生的話那是深信不疑。他開始不信任任何人,甚至李斯也不被他信任,這讓盧生感到惶恐不安。真是禍從口出,禍從口出啊,關(guān)于秦始皇的隱私,他盧生知道的不比李斯少,秦始皇現(xiàn)在喜怒無常,會不會在求得仙藥后的某一天,突然心血來潮要處死他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知情者呢?盧生害怕了,他找其他儒生抱怨此事,并且說像秦,始皇這樣心胸狹窄、復(fù)雜多變的性格,再加上每天超負荷的工作,要想長命幾乎是不可能的。
盧生沒有想到,他的抱怨很快為他引來了殺身之禍。秦始皇得知這一切-后,震怒異常,他派御史審問了與盧生有涉的儒生。結(jié)果這些儒生互相告發(fā);最后竟引出了460多個儒生與此案相關(guān)。秦始皇下令把他們?nèi)慷伎託⒘?,他要讓地球人都知道,凡是獲悉他秦始皇隱私的人,都得從地球上消失。這就是震驚一時的坑儒事件。
坑儒事件發(fā)生后,人們仿佛看到了長著另一副面孔的秦始皇。這個秦始皇是如此猙獰,以至于讓人不敢靠近他。只有他的長子扶蘇,為著大秦的江山社稷著想,勸他以仁治天下。特別是在天下初定、民心不穩(wěn)之時,如此作為,恐生激變。但是扶蘇很快也領(lǐng)教到了父皇的猙獰,他被發(fā)配到邊疆,而且還美其名曰監(jiān)督蒙恬的北征軍團。
孤獨者之死
如此一來,秦始皇更孤獨了。在大秦的天下,他是一個孤獨的統(tǒng)治者,也是一個孤獨的行走者。統(tǒng)治是他的宿命,行走也是他的宿命,這個叫嬴政的中年男人帶著深刻而沉重的心理創(chuàng)傷,孤獨而落寞地行走在數(shù)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沒有人為他療傷,他也不以為是創(chuàng)傷。秦始皇以看守大秦江山為己任,是當(dāng)時世界上最大的麥田守望者。
每行走一地,秦始皇必要刻石為證。這些刻上文字的石塊既是留給當(dāng)世的,也是留給后世的。秦始皇是想向世人表明,當(dāng)年的那個人質(zhì)早已經(jīng)死了,現(xiàn)在的他,是全世界最雄心勃勃。最有作為的男人。歷史也確實記錄了秦始皇的那些壯舉?!妒酚洝酚休d:
始皇二十八年:嶧山刻石,泰山刻石,瑯邪刻石。
始皇二十九年:芝罘刻石,芝罘東觀刻石。
始皇三十二年:碣石刻石。
始皇三十七年:會稽刻石。
但最后,這個有刻石癖的男人再也刻不動了。因為他病了。
病的根源是天上掉下來一塊隕石。
一塊刻有文字的隕石。
上面據(jù)說刻著七個大字:始皇死而天下分。
這塊隕石掉在遙遠的齊國東郡地區(qū),秦始皇沒有親見。
所以他不知道這是神靈所刻還是有人在搞鬼。
但毫無疑問,這件事情的后果是極其嚴重的。大秦的老百姓開始議論紛紛,多數(shù)人相信這是神靈的啟示,從而對大秦江山還能存在多久持懷疑態(tài)度。
唉,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秦始皇不再刻石——當(dāng)威權(quán)不再有說服力時,刻再多的石頭又有什么用呢?
他長嘆一聲,病從中來。
他也確實該病了。江山如此沉重,心靈如此孤獨,鐵打的人也扛不住。
但是巡視的隊伍依舊浩浩蕩蕩,依舊威風(fēng)八面,只是人們并不知道,在深深的輦車里頭,屏風(fēng)背后。一具不久于人世的軀體正兀自虛弱地支撐著。他在作出最后的安排,對國事,對身后事。
秦始皇下令,那個被發(fā)配到邊疆的長子扶蘇立刻監(jiān)督蒙恬的北征軍團回咸陽準備喪事,以備不測。這既是秦始皇的諭旨,也是他的遺囑,因為他實在支撐不了多久了。他幾近昏迷,他是在昏迷前的最后一刻,把這諭旨交給身邊的宦官趙高。
趙高當(dāng)然明白秦始皇的意思,但他更明白一點,從此以后,麻煩大了。大秦的江山將注定風(fēng)雨飄搖。
因為這件事情的邏輯不對。秦始皇明知,作為宦官的趙高是不可以插手朝政的,而李斯此刻也陪伴在秦始皇巡視途中。按照行政邏輯,授囑這樣的大事,秦始皇應(yīng)該交給李斯來辦。可皇上為什么不這樣做呢?
原因只有一個,皇上不再相信李斯了,或者說,不愿意再采取李斯路線來統(tǒng)治大秦帝國了?;噬舷ML子扶蘇回來,繼承大統(tǒng)。而大秦官員們都清楚,扶蘇一向是贊成以仁治天下,反對李斯路線的。
扶蘇和李斯是死敵。這一點不僅宦官趙高明白,秦始皇也很明白。所以他才不敢把諭旨交給李斯去辦,所以他才讓扶蘇立刻監(jiān)督蒙恬的北征軍團回咸陽,以備不測。備誰的不測,當(dāng)然是李斯的不測了。李斯為相多年,在朝廷中是很有一番勢力的。
秦始皇想得很周全,但唯一沒有想周全的是趙高的政治取向?;鹿僖彩怯姓稳∠虻模鹿儆绕湫枰稳∠?,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趙高曾經(jīng)是秦始皇幼子胡亥的師傅,他一直把寶押在胡亥身上,特別是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扶蘇被發(fā)配到邊疆之后,趙高相信,胡亥毫無疑問將是秦二世。但是現(xiàn)如今……
宦官趙高有些懊惱,而秦始皇則在他的懊惱心態(tài)下閉上了眼睛,永遠地閉上了。趙高捧著這有些燙手的諭旨,茫然不知所措。大秦向左走還是向右走,一切取決于趙高的一念間。宦官趙高從來沒有感覺到自己會在這一刻變得如此重要,這樣的感覺甚至讓他有些暈眩。
但很快他就不暈眩了:因為他作出了一個決定,一個他人生當(dāng)中最重要的決定。他決定和李斯聯(lián)手,一起主宰自己的命運一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這個道理不僅宦官趙高懂,李斯更懂。這么多年來,李斯的人生就是刀口上舔血的人生。他一次次沉沒,又一次次崛起。在大秦的星空下,他是陪伴心理患者秦始皇孤獨起舞時間最長的那個男人。秦始皇倒下了,他和秦始皇的繼任者還要繼續(xù)起舞。因為起舞是他的宿命,他不想這么快就停止。所以他和趙高達成默契:李斯支持胡亥為秦始皇的繼任者,并負責(zé)解決一切技術(shù)問題。比如由他來偽造秦始皇的遺囑,并暫時隱瞞秦始皇的死訊,拖著他的尸體火速趕回咸陽。在趕回咸陽途中,李斯又解決了一個技術(shù)問題——用一車鮑魚來掩蓋秦始皇的尸體由于天熱腐爛所散發(fā)出的腐臭味。
歷史在堅信人定勝天的李斯手里被瞞天過海地轉(zhuǎn)移了方向,大秦王朝的接力棒詭異地落在毫無主見、一心追求口腹之欲的胡亥手里。秦始皇這個孤獨的孩子自以為自己的安排天衣無縫,卻沒想到,他挖空心思、絞盡腦汁安排的兩個人,最終成了這個王朝命運的掘墓人。
幾年之后,劉邦這個不怎么會舞刀弄棍、整天一臉笑瞇瞇表情的小個子男人開創(chuàng)了屬于他一個人的時代。這個時代是如此輝煌,以至于很多年后,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都驕傲地采用了他的王朝名作為自己民族的名字——漢。
編輯/汪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