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志成
政治家的個人氣質(zhì)是很重要的,優(yōu)良的氣質(zhì)之一就是有氣度,有志氣,有公正務(wù)實品性。劉秀以他優(yōu)良的個人品質(zhì)成就開創(chuàng)了東漢的繁榮,成了“中興皇帝“;而王莽終因貪心、報復(fù)、作威等“小家子氣”的底色最終成了中國歷史上的反面人物。
據(jù)說篡奪西漢(改國號為新)的王莽,和后來重建東漢的光武帝劉秀,兩個人葬地離得很近,是河南的兩個小村,后來被老百姓俗稱為“王莽墳兒”、“劉秀墳兒”。僅僅稱帝15年就事敗身亡的王莽最終成了中國歷史上的反面人物,而開創(chuàng)東漢的劉秀卻成了正面英雄,連他當(dāng)年落魄時賒過酒的小酒館也出了名,更名為“賒店”。而那種酒,也因之定名為“賒酒”,今天已成了高價的名酒,頗暢銷。我也喝過,酒質(zhì)確實好。
王莽被世人罵了近兩千年,自有一定原因。不過,若是將王莽視為僅僅會“耍奸詐”的人,此外沒有任何“德才”,似也有失公允。王莽的政治才能(包括極善于忍辱負(fù)重、深懂韜晦),以及政治膽識(如他針對西漢的腐敗而大搞土地制度的改革,下令沒有土地的窮人要按一夫一妻受田百畝),都值得史學(xué)家不帶情緒地討論討論。
無論如何,王莽失敗了。那樣有“才能”的人失敗了,總是有原因的,包括他個人氣質(zhì)的原因。原因之一便是王莽年輕時在王氏家族中一大群位尊勢顯者面前,謙卑得太久了,奴性、媚性都成了慣性。另如他此前的大半生中,主要的“本領(lǐng)”都源于偽裝、作假。這樣的人一旦得勢、稱帝,骨子里難免有貪心、報復(fù)、作威等“小家子氣”的底色。
劉秀就不同了。他本人出身于皇裔、豪族,親歷過大富大貴的生活,政治視野、財富氣魄都大。一旦決定起義、立業(yè)的時候,絕對看不上眼前私利或虛名虛號。
一開始,劉秀跟隨他哥哥建軍的時候馬匹較少,又加上乘馬能代表一種地位、級別,因之很多人爭搶。而劉秀卻主動以牛做為他的坐騎,后來被人稱為“牛背皇帝”。
在昆陽大戰(zhàn)中劉秀憑借他出色的軍事才能一舉得勝,繼之稱了帝。他當(dāng)了皇帝后,毫無享樂意識,白天理政、夜里讀書,多年如此。別人(包括他的兒子)都勸他休息,否則太苦了。劉秀卻說“我自樂此,不為疲也!”以辛苦為樂趣,這也是較高品味的價值觀。
他在起義時結(jié)交的“云臺二十八將”,在劉秀稱帝后自然都成了功臣。在封賞時,由于劉秀本人不夸功炫績,態(tài)度謙而不傲,致使很多功臣也不便爭爵,大都自謙自遜。
大家都知道一個“強項令”的故事,說的是一個耿直的官員董宣,得罪了劉秀的妹妹,嚴(yán)懲了那位公主的家奴。劉秀只是希望董宣向公主道個歉,跪下來向公主說幾句軟話即可。但董宣硬是不肯,無論怎樣摁他的脖子他也照例抬起來。如此不給皇帝劉秀面子,劉秀非但沒有發(fā)怒,事后還給這位有骨氣的正直官吏升了官。
劉秀在個人生活上也有兩個大難得之處,一是不好色,二是不追求浮華。
劉秀是皇帝中的“晚婚”模范,三十多歲才娶妻。他一生只有三個女人,而對原配妻子(后為皇后)忠誠至終,沒有變過心。
劉秀死前在確定陵墓的事上也不搞虛奢之事,不講什么皇家風(fēng)水。由于勞累始終,他死前還在“辦公”。死前也示意將他葬在不與其他歷代皇帝為鄰的“圣地”,而要求把他葬在邙山腳下黃河邊上。
劉秀是個“中興皇帝”,他的業(yè)績既是對西漢興盛時期高祖、文帝、景帝(包括武帝)的繼承和弘揚,也有他自己的獨特建樹。當(dāng)然。更是對王莽奢政、偽政的否定。
政治家的個人氣質(zhì)是很重要的,優(yōu)良的氣質(zhì)之一就是有氣度,有志氣,有公正務(wù)實品性。
(作者系首都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學(xu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