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煙廣告背后的故事
翻開一張張發(fā)黃的老報紙、老雜志、老書籍、老畫片、老月份牌,印象深刻的總是香煙廣告,摩登美女優(yōu)雅的煙姿,高檔時尚的背景飾品,無不吸引著我們的眼球。透過這些畫面,我們仿佛看見了近代中國多舛的命運。19世紀下半葉,中國長期閉關鎖國的大門被洋鬼子的大炮洋槍打開以后,古老的國家飽受了洋鬼子的蹂躪。主權淪喪、洋貨密布、資源掠走。在滾滾的洋流中,泛起的洋煙卻是那么醒目。積弱積貧的國民抵擋不住“老刀”、“大炮臺”、“福祿卡”的威逼利誘,紛紛丟下千年的煙管煙槍,叼起了“翠鳥”、“鳳凰”。覺醒的中國精英,深為國運堪憂,他們剪掉愚弱的辮子,脫下沉重的長袍,與洋商展開了商戰(zhàn),誕生了“愛國”、“黃金龍”、“梅蘭芳”、“美麗”。二戰(zhàn)爆發(fā),洋鬼子忙于爭權奪利,無暇東顧,國貨才有了抬頭的日子。1945年以后,中國又落入洋鬼子的魔掌,直到新中國的成立,才徹底揚眉吐氣。長江之頭的重慶,遭遇了大中國相同的命運。四川人口眾多,重慶是西南工商業(yè)中心,洋商早就垂涎三尺。約在光緒三十年(1904年),英美煙草公司職員及買辦徐子泉來重慶推銷洋煙。重慶人見到那畫著皇冠、僧帽、獅子的洋煙就退避三舍,深恐其“傷其肌膚,麻痹神志”。洋煙銷售十分困難。洋鬼子為了克服重慶人對洋物的怯懦心理,取信于民,就安排了活模特兒徐子泉現(xiàn)場吸煙。同為黃皮膚的徐子泉在花館酒肆當眾吸煙,同時,洋商還將五支裝的“秤人牌”、“鯊船牌”香煙贈送給沿街店鋪和戲院的人,盡管免費贈送,但拒吸者仍然居多。為了牟取香煙暴利,洋商們不斷探索針對中國市場的銷售方法,不斷變化洋煙包裝廣告圖案,英文漢譯的文字,十足西洋的教堂皇冠換成了“紅樓”、“孔雀”等富有中華民族文化氣質的圖案,博得中國人的認同,這才日漸打開了銷路。1911年到1912年,英美煙草公司在重慶的業(yè)務有了發(fā)展,建立了一套嚴密的銷售網(wǎng)絡。首任總經(jīng)銷商是徐子泉,最早的大經(jīng)銷商是“理恒新”經(jīng)理譚寶三,繼后有“和記”、“元記”、“享記”、“誠記”、“熾記”等大經(jīng)銷商參與銷售。約在1924年間,重慶的卷煙市場一直被英美煙草公司獨占,《重慶商務日報》等地方報紙皆見洋行的“哈德門”、“大炮臺”、“翠鳥”、“鳳凰”、“福祿卡”香煙廣告。偶爾見到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的“愛國”、“聯(lián)珠”;上海華成煙草公司的“金鼠”、“美麗”牌香煙,但銷量都非常小。1926年9月,英美帝國主義在萬縣制造了“九?五慘案”,激起了全川人民的憤怒,掀起了抵制洋貨的熱潮,這樣,上海、漢口等地的國產(chǎn)煙才運到重慶,以南洋的“白金龍”、“高塔”牌;華成的“琴棋”、“三馬”、“藍飛鷹”牌;其他廠的“萬華林”、“白鳳”牌最為暢銷,成為國產(chǎn)香煙在重慶的佼佼者。眼見香煙這塊肥肉被奪走,英美帝國主義急忙與四川軍閥勾結,四川香煙市場又重新對英美開放。洋總辦蔣倫授意重慶人洪戒虛組織“南耀煙公司”為全川總經(jīng)銷,自此,洋煙又肆無忌憚地與國產(chǎn)煙展開競爭。重慶的南洋、華成、華達、福興等煙草公司的經(jīng)銷商聯(lián)合起來,組成“國貨卷煙維持會”,宣傳推銷國產(chǎn)香煙,抵制英美香煙公司的傾銷。國產(chǎn)香煙利用海報、油彩路牌、電影幻燈、報刊等媒介大肆做廣告,并采取憑香煙空殼掉換香煙、贈送印制有廣告的玻璃器皿、熱水瓶、搪瓷盆等辦法來吸引顧客。英美煙草公司自恃資金雄厚,擁有自己的印刷工廠和精英廣告人才,在廣告宣傳上五花八門,形形色色。他們深諳受眾心理,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采取不同的方法;他們熟悉媒介特征,巧借媒介,因勢利導。對廣闊市場的農(nóng)村和愚弱的農(nóng)民,他們利用城垣墻壁、郊外天然巖石作廣告載體,又從上海運輸大批各色各樣道林紙做的精美廣告,特別是用月份牌、美人畫片、掛圖等深入農(nóng)村,在純樸閉塞的農(nóng)民面前打開聲色享樂之窗,啟迪勤儉農(nóng)民對都市生活的向往,引誘農(nóng)民吸煙,最終坐收漁利。在城市,他們利用廣播,在街頭流動宣傳;制作電影玻版幻燈放映,有時還將香煙實物同時展現(xiàn);利用各類報刊,長期刊登全版廣告,英美煙草公司的廣告部每月出版畫報,每期上都有字畫、有獎謎語競猜;購買香煙還有日用品、字畫贈送,“哈德門”空殼可調(diào)換香煙;英美煙商很重視推銷商,時時給他們一點兒小甜頭,大凡有新產(chǎn)品應市,每箱中都附裝毛巾、襪子、鏡子、手巾等小物件贈與推銷商。英美煙商為了獨攬重慶市場份額,攫取超額利潤,除使用欺騙宣傳、施展壓價、抬價伎倆外,還使出下作手段打擊國產(chǎn)香煙。當英美煙商推出新品牌香煙尚未打開銷路時,他們就授意經(jīng)銷商將同等級的國產(chǎn)暢銷香煙買來,放置在潮濕地方,故意讓其吸潮霉變,然后,將已霉變的國產(chǎn)香煙與英美香煙拿到市場,進行對比推銷。說什么“中國香煙品質低劣,制造不良,易于霉變,不好保管;英美香煙品質優(yōu)良,系用科學精工制造,長期保管不會霉變……”,用如此不正當競爭手段來推銷香煙,其用心險惡,旨在將國產(chǎn)香煙排擠出重慶市場。尤其對于暢銷的南洋香煙,決不手軟,不惜將“大哈德門”的售價由每箱250元降至200元,零售10支裝的“哈德門”每包批價4分。南洋公司被迫降價,將“雙飛鷹”從每箱140元跌至100元,10支裝的“雙飛鷹”批價每包2分(攤販零售每包5分或3分)。由于壓價,國企虧損嚴重,不少煙廠紛紛倒閉,資財雄厚的南洋、華成等公司也難以為繼,每況愈下。國產(chǎn)香煙在重慶市場的份額由原來的70%下降為30%,而英美公司卻由原來的30%上升到70%,據(jù)統(tǒng)計,英美香煙每月銷售2600大箱,形成獨霸重慶市場之勢??谷諔?zhàn)爭爆發(fā),英美煙草公司運輸路線被截斷,貨源枯竭,重慶的卷煙廠方應時而生,迅速發(fā)展起來,逐漸代替了英美煙草公司在重慶的銷售市場。重慶比較著名的煙廠有三家:南洋兄弟煙草股份有限公司、華福卷煙公司、蜀益煙草股份有限公司。南洋兄弟煙草股份有限公司創(chuàng)立于1909年,為我國國產(chǎn)卷煙業(yè)之發(fā)軔。1939年在重慶設立分廠,廠址在南岸彈子石雷打石街25號。經(jīng)理陳榮貴,老板是宋子文。資本11250000元,工人200名,以機器制造,出品“雙喜”、“黃金龍”、“高塔”等牌香煙,每月出品300余箱。眼見南洋產(chǎn)品供不應求,香煙利潤豐厚,孔祥熙也看上了卷煙業(yè),與劉鴻生籌建了華福卷煙公司,出品“華福”、“火炬”、“三六”各牌香煙,月產(chǎn)量達900箱。蜀益煙草股份有限公司也是當時重慶知名的企業(yè),以機器生產(chǎn)卷煙。1938年遷移來渝,廠址在鎮(zhèn)江寺街38號,門市在陜西街贛江街。蜀益的老板是勝利銀行老板(董事長)曾俊成。蜀益收購了英商的頤中煙草公司、華中煙草公司,出品的“祈福”、“雙斧”、“大炮臺”、“金錢”、“大鵬”等牌香煙。在重慶煙廠中這三家香煙數(shù)量大,生意好,其余手工卷煙廠有二十余家,其中,建業(yè)、新中國、天府煙廠的老板還都是女性。1945年抗戰(zhàn)勝利,重慶卷煙市場再度發(fā)生了新的變化,美國的“紅吉士”、“飛利浦”、“駱駝”、“紅獅”牌香煙不斷進入重慶市場,外煙與國產(chǎn)煙復又展開廣告戰(zhàn),資財雄厚的大城煙廠著力打造“八百壯士”牌香煙,大肆利用“八百壯士”的名聲大做廣告?!鞍税賶咽俊笔强箲?zhàn)時期發(fā)生在上海的真實英雄事跡。1937年10月26日,淞滬抗戰(zhàn),為掩護大部隊撤退,中國守軍88師262旅524團進駐上海光復路四行倉庫實行阻擊戰(zhàn)。在日軍的重重包圍下,“八百壯士”孤軍奮戰(zhàn),堅持4晝夜,擊退了敵人在飛機、坦克、大炮掩護下的數(shù)十次進攻。打死日軍200多人,擊毀坦克3輛?!鞍税賶咽俊钡挠⒂率论E廣為傳播,影響廣泛,其故事被譜寫成《八百壯士》之歌,拍成《八百壯士》電影,排練成《八百壯士》話劇。大城煙草公司利用人們對“八百壯士”的崇敬之心,把自己的香煙命名為“八百壯士”,利用路牌、汽車、電影、話劇、報紙作廣告,其中尤以高龍生先生繪制的連環(huán)漫畫廣告《八百壯士日記》著名。盡管如此,在外煙的沖擊下,重慶的卷煙廠仍深受其害,產(chǎn)銷成問題,官僚資本控制的南洋煙廠、華福煙廠排擠中小煙廠,加上通貨膨脹,法幣急劇貶值,稅負日益加重,抗戰(zhàn)以后發(fā)展起來的重慶本地煙廠命運多舛,老板拼命壓迫工人,勞資矛盾大,沖突時常發(fā)生。四德村廣平煙廠劉廣平經(jīng)理之妻平素對人刻薄,尤其對廠中包煙女工,動輒打罵。有記載稱:該廠女工謝正杰年21歲,于前幾日因病告假就醫(yī),已獲準,殊假滿到班,劉經(jīng)理太太把她痛罵一頓,并逐出煙廠。女工無故挨罵,又被趕出廠門,一家老小生活無著,從此將走入絕境,羞憤之余,死念復萌,哭泣返家,留下絕命書及相片等物,服安眠藥數(shù)十余粒悲慘暈去,女工丈夫發(fā)覺,急忙送醫(yī)院,因中毒太深,搶救無效死亡。
重慶是個商業(yè)城市,商家歷來都很講究招牌。自唐宋始,重慶商業(yè)活動日漸活躍,形成了“六街三市”、沿江商業(yè)區(qū)。到明清時,重慶成為西南最大的轉運口岸城市。商業(yè)、金融業(yè)十分興旺,形成了楊柳街、刁家巷、文華街、十八梯為代表的商業(yè)街。重慶開埠以后,洋商洋行出現(xiàn)在重慶街頭,立德樂、太古、怡和、隆茂洋行、美孚油行等,形成重慶城市經(jīng)濟的另一道風景。為了抵御外國商業(yè)資本的侵略,重慶商業(yè)出現(xiàn)了明顯的行幫和經(jīng)營區(qū)域。以藥材幫、棉花幫、綢緞幫、廣貨幫為首形成了所謂的“左右兩條江,上下十三幫”的格局。隨行就市,從朝天門到南紀門,沿南城一帶形成了一個長達七公里的商業(yè)繁榮的下半城,道路兩旁,商店、客棧、貨攤、茶肆林立,人來車往,十分熱鬧。夜間,繁盛市街兩列商號店鋪門外,各懸四方或圓形招牌燈,煞是醒目。具有商業(yè)眼光的重慶商會會長,買下原重慶府署,改建商業(yè)場,中大街、西大街、西二街、西三街、西四街,集中匹頭、蘇貨、藥材、山貨等字號203家,形成繁華地區(qū);到20世紀20年代,郊區(qū)的石橋鋪也形成了商品集中的商業(yè)街;1939年,民國政府內(nèi)遷,重慶主要商業(yè)市場,匯集于城西陜西街、武庫街、都郵街、小梁子及新街口等街道兩旁,小什字一帶最為繁華,重慶第一模范市場為最大的市場。在商業(yè)街和市場,各色招幌鱗次櫛比,其間有“皇家行”、“西大公司”、“老同興”、“五福榮槽行”等商家林立。
“玻璃八盞夜燈明,藥店全憑鋪面精,市井也知仁者壽,招牌一半借山名?!睔v來商家開買賣,都講究取字號,請名人寫牌匾,借以抬高店鋪的身價,正如俗話說的“佛靠金裝,人靠衣裝”。1927年,廣戶老胡開文筆墨莊在重慶開分店,招牌“徽州老胡開文筆墨莊”是晚清進士譚延門書寫的顏字體,凹字貼福金(金箔);“重慶大學”校牌乃為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寫;重慶工商聯(lián)門匾“定商惠工”乃為川東道尹周善培題寫;“國貨公司”為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于佑任題寫;康心之創(chuàng)辦的“美豐”銀行,其招牌指定請擅長草書的于佑任用楷書題寫,反而不如草書富有韻味;軍委副委員長馮玉祥因借居康心之公館,應邀題寫了“康莊”;“交通銀行”是晚清郵傳部大臣盛宣懷所題,筆鋒遒勁,氣魄宏大;“川東書院”乃川中五老七賢之首趙熙手書,惜今日不存;大書法家公孫長子在渝題寫了“張烈士培爵紀念碑”、“重慶留真照相館”兩通手跡,可惜遭毀于十年動亂;大文豪郭沫若任國民政府第三廳廳長時,住在城內(nèi)天官府,常去一家小面館吃牛肉面,應店主之邀,欣然題寫了“回回館”,但現(xiàn)下落不明。“東川郵局”乃四川軍閥劉存厚題寫,劉因此獲得豐厚的潤筆費;楊森題寫“文德女?!薄ⅰ邦4ㄣy行”招牌,在其被劉湘趕出重慶后被銷毀掉,還有題寫的萬州“萬安橋”如今已沉沒在三峽水庫中;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政府官員吳鼎昌題寫“抗戰(zhàn)勝利紀功碑”碑文,重慶解放以后,將碑命名為“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原碑文被覆蓋。據(jù)說,抗戰(zhàn)期間,重慶的許多小吃店的招牌都是青紅幫頭子杜月笙、張樹生所寫,其目的是小飯館為了求得黑社會保護,得到些許安寧。重慶有的餐館其實就是黑社會分子所開。杜月笙的弟子楊阿毛,同上海租界舞廳老板沖突,打死外國人,袍哥頭子范紹增送楊阿毛回重慶,開了一家西餐館,題寫牌名為“莎利文”。
“開張各店彩燈懸,鼓樂花筒到處喧。敬罷財神爭道喜,燈籠熱鬧五更天?!鄙碳抑v究開張招牌。店鋪開張時,要舉行熱鬧的儀式,恭賀的人都要打火炮,預示生意興隆。這一天,店主非??犊蚀?,叫花子上門說些恭喜發(fā)財之類道喜的話,不僅有吃喝,還能討到賞錢。每天開張掛招牌是商家的頭等大事,俗稱“請幌子”,儀式很是神圣。早晨開門時,更夫用杈挑起幌子,掛在幌勾上,嘴里念念有詞道:“金幌子,銀招牌,稀里嘩啦掛起來!”晚上打烊時,將招幌小心地收起來。
金幌子、銀招牌是商家世代立命之本。重慶有家“伍舒芳膏藥店”,世代經(jīng)營膏藥。清嘉慶十年(1745年),巴縣正堂王忠武的夫人體弱多病,結婚多年無生育,她買了“伍舒芳膏藥店”的萬應壽膏藥,治好了多年的婦科病,且懷孕生子,解救了飽受“無后為大”折磨的王忠武,為表示感謝,王忠武贈送一親題牌匾“心存壽世”(現(xiàn)藏重慶市博物館)給“伍舒芳膏藥店”。從那以后,“伍舒芳膏藥店”聲名鶴起,在魚市口、道門口店內(nèi),懸掛一塊木牌,上書“伍舒芳只此一家,本鋪房永遠不許典當變賣”。
金幌子、銀招牌是商家的財源。生意人唯利是圖,錙銖必較。“伍舒芳膏藥店”生產(chǎn)的萬應壽膏藥治好了巴縣正堂王忠武夫人的不孕癥,便將該藥更名為“文王種子膏”,在裝潢上力求美觀。將膏藥攤在朱紅紡緞焙砂箋紙上,裝在紅綾綢制成的錦盒內(nèi),以示名貴非凡,每張膏藥售價高達生銀一兩五錢至二兩,使伍家財源滾滾,富甲一方。重慶的“允豐正酒廠”,創(chuàng)業(yè)雖早,可真正興隆時是1925年后,何鼎臣等人主持業(yè)務,首先改招牌,“借雞下蛋,借船出海”,借用當時久負盛名的“康記允豐正”為招牌,果然奏效,酒廠起死回生,一直到解放后成立“公私合營重慶果酒廠”。
金幌子、銀招牌是商家的商業(yè)生命和信譽的象征。民國時期的“寶圓通”,其老板肖則可乃由宜賓來渝發(fā)展的小商販,最初經(jīng)營鐵鍋,后來經(jīng)營“白蜜”高級肥皂、“雙妹香水”以及油料“美孚油”等經(jīng)營品種。在經(jīng)營中堅持以“服務社會為宗旨,便利顧主為前提”,商品質量好,態(tài)度親切,細節(jié)完美,無論大小商品,一律用自制的精美包裝,包貨單上印有“包換(貨)包退”字樣。幾年后,“寶圓通”在重慶地區(qū)很有名氣,到1946年,“寶圓通”成為股份有限公司。民國時期一直活躍在海外市場的紅色“虎牌”豬鬃,是由重慶山貨商古耕馀經(jīng)營的。古家三代經(jīng)營山貨出口貿(mào)易,嚴格按照國際市場要求的豬鬃長短規(guī)格、包裝習慣等方式經(jīng)營,久之,國際市場只認“古青記”的紅色老虎。古家的生意日漸發(fā)展到省外。在重慶的文具市場,口碑好的要數(shù)“老胡開文筆墨莊”。店主不斷翻新來吸引買主,每當周年紀念,就別出心裁地雇請樂隊,頭戴紙做的大型筆墨模型,沿街吹奏宣傳。重視潛在消費市場的培養(yǎng),小學生、幼兒園的小孩來店,無論買不買東西,都請吃一個廣東包子;把“請用老胡開文筆墨文具”印在碗上,凡購買一元貨物,贈送紀念碗一個。并在報刊登廣告,“解決飯碗問題找老胡開文”。注重細節(jié),在裝貨的紙袋上印招牌??箲?zhàn)爆發(fā),大后方重慶人口劇增,“民以食為天”,重慶的餐飲業(yè)驟然興旺,出現(xiàn)了“重慶菜館多,幾乎五步一閣”的盛況,全國菜系皆有名館?;洸说拿^有“冠生園”、“粵香村”;蘇州菜有“松鶴樓”;北方菜有“燕市酒家”;寧波菜有“四明宵夜”;揚州菜有“瘦西湖”;河南菜有“梁園”。老人們總是津津樂道“粵香村”的牛尾湯,說那牛尾燉得又粑又糯,喝過后嘴巴都要起殼殼;“小洞天”的清蒸肥頭;“久華源”的清蒸火腿;“老四川”的燈影牛肉;“陸搞薦”的麻雀熏魚。全市餐館中,著名的菜館主要是上海菜館,一些小菜館,為了招徠顧客,在招牌上都名不相符地冠以“上?!倍帧M┚w是重慶有名的老字號藥廠,其第一桶金卻是開設吸煙室而來的。桐君閣藥廠是巴縣商人許建安于1908年集資創(chuàng)辦的,牌名“匯川局”,為擴展業(yè)務,在陜西街設立“香中魁”香室,小什字設立“寄中華”香室,在武漢設立“寄中華”招牌煙室。后來資金充足,方生產(chǎn)經(jīng)營藥品。為使生意興盛,用犯人血祭招牌“貨真價實,童叟無欺”。那時,重慶的藥業(yè)以廣東幫和江西幫最有勢力。廣東幫以“壺中春”最著名,江西幫以“熊長泰”最著名。桐君閣老板許建安想超過廣東幫“壺中春”,在“桐君閣”招牌上也加上“廣東”二字,可說是假冒之極。重慶永新化學公司生產(chǎn)的“永新肥皂”,整齊均勻,外形美觀大方,成為重慶的名牌。而重慶的不少肥皂廠,用價格低廉的方法去爭取銷路,生產(chǎn)成本低,出皂率高的含水皂,因水分重,油脂少,雜質多,下水易溶解,消費者譏之為“水上飄肥皂”。然而,重慶廣利廠生產(chǎn)的“吉星牌”肥皂、樂山廠生產(chǎn)的“皂之王”質量不錯,價格也不高,與“永新牌”肥皂競爭激烈。永新肥皂廠為打開銷路,1941年大肆刊登廣告,舉行各種宣傳活動,以“品質優(yōu)良”、“高尚肥皂”來招徠顧客。營業(yè)門市實行掛牌營業(yè),經(jīng)常在生意興隆時,掛出“本日無貨”或“近期無貨”,讓人捉摸不定,被同行稱為“悶牌”,這樣,永新日漸俏起來。
民國以降,重慶出現(xiàn)了許多有名的字號招牌。茶館、酒肆、旅社招幌林立。重慶地區(qū)常年日照時間短,是茶葉的主要產(chǎn)地,因此,巴渝人自古嗜茶,精明的商人瞅準機會,紛紛在通衢大道、車站碼頭開設茶館。為了吸引茶客,老板還雇請說書的、唱戲的,果然,顧客盈門。漸漸地,各色商人也將談判陣地轉移至此,在茶館里,為避人耳目,商人之間的抬價還價不再高聲理論,而用手勢比劃。清末民國時期,重慶的幾家茶館其招幌很有意思。如西三街有家“漲秋”茶館。其招幌的變化,還有一段插曲?!皾q秋”茶館的老板是息影官場的老叟,他對于唐詩頗有研究,極喜晚唐詩人李商隱的“巴山夜雨漲秋池”詩句,故命名其茶館為“漲秋”。老板善于經(jīng)營,且茶館整潔清幽,所以很受亂世政壇失意輩的衷愛,生意一直很好?!叭?三一”慘案發(fā)生,軍閥殺害了共產(chǎn)黨人楊闇公、漆南熏,并陳尸示眾,一時間白色恐怖籠罩全城。茶客們忿忿不平,“反動氣焰如此囂張,哪能讓人吟哦嘯嗷,談論救國之道呢?!應該把‘漲秋改為‘張火———只準官家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重慶是西南商貿(mào)碼頭,餐館歷來眾多,而出自騷人的市招比比皆是。用數(shù)字作招牌的很盛行,重慶有家火鍋店叫“三六九”,生意火爆,惹得其他店也跟著取名叫“三六九”,久而久之,還真不知道哪家才是正宗的“三六九”??箲?zhàn)時期,重慶的火鍋最鼎盛,有名的火鍋店如“云龍園”、“大樂天”、“橋頭火鍋”、“一四一”。名氣大且店堂裝飾講究,味道正宗的要數(shù)“漢宮毛肚火鍋館”,終年都是“日暮漢宮吃火鍋,家家扶得醉人歸”的盛況;朝天門一家“紅豆”火鍋店,吹噓自己“紅豆生南國,毛肚最相思”。重慶人怕Y貨,可竟有火鍋店就取名叫“Y火鍋”,言下之意為正火鍋。重慶火鍋伴人們度過了抗戰(zhàn)艱難歲月,當時流行一首詩:“朝天門,枇杷山,火鍋小吃店,伴我八年度磨難,飯菜麻辣香,霧都印記難消散”??箲?zhàn)時期,“陪都”重慶有一流行語是:“前方抗戰(zhàn)吃緊,后方有錢緊(盡)吃”。為追趕時尚,鬧洋派,重慶流行喝咖啡??Х入m是舶來品,但抗戰(zhàn)時期,重慶的咖啡店卻比比皆是,拳頭大一杯褐色帶苦味的飲料,既不解渴又填不飽肚子,要價卻高。很有生意頭腦的“田五哥”,憑借自己曾在美軍招待所當過幾天“招待”的領班,學了一點煮咖啡的手藝,在會仙橋購房,開了一家咖啡店。門面雖不大,但兩扇十色壓花玻璃的彈簧大門卻光澤耀眼,大門上面的招牌,是兩顆紅殷紅殷的“心”緊挨著,在“心”下面是一排英文。漢宮咖啡館的咖啡廳和茶室雇用女侍之風,復又在山城興起,以綠呢制旗袍,佩戴章記,其風格自不亞于一般時髦女人。在七星崗有家“凱歌歸”餐廳,經(jīng)營西餐,進出的都是抗戰(zhàn)時期的司機、飛虎隊員、達官顯貴,孔二小姐也是這兒的??停皇浅3Yd賬而已。抗戰(zhàn)時期的司機很是吃香,人們常說:“馬達一響,黃金萬兩”,由于日軍占領上海、武漢,從水路截斷了“陪都”的物資供應,只能從香港,經(jīng)廣西、云南、貴州汽車運輸?shù)街貞c,因此,司機成為抗戰(zhàn)時期的有錢階層??箲?zhàn)時期,重慶的酒館較多,大多以“醉”命名,如“醉東風”、“醉八仙”、“醉花蔭”、“不醉無歸”,招牌名雅俗共賞。重慶為交通樞紐之地,旅館業(yè)發(fā)達,招牌習慣取“安”字,如“君安、大安、德安、永安、長安”,體現(xiàn)了出門在外,只求平安的愿望。因重慶居水碼頭,市招用“江”字的也不少,如“川江、嘉陵江、揚子江、岷江”。
金幌子、銀招牌是靠多年的經(jīng)營質量來獲得的,而不是靠好聽的招牌名字。民國三十六年,中山路某理發(fā)店,為吸引顧客,大打“吹風圣手”、“燙發(fā)專家”招牌,很是惡俗。有的商家為了推銷商品,巧立名目,大打虛假招牌,欺騙消費者。商場的“大減價”是有許多貓膩的。遇到節(jié)假日、周年紀念,街頭到處都懸掛著什么“跳樓價”、“血本無歸”、“不計成本大削價”、“不惜血本大犧牲”、“忍痛廉價打八折”、“空前絕后大拍賣”等幌子。上海時裝公司大減價七天,店門口掛著“跑穿鞋底,山城無敵,空前狂舉,賤到透頂”等幌子。民權路街頭掛滿了紅紅綠綠的減價標志,但家家商店仍門可羅雀。觀音巖一商店用紅紙大書特書“漲價聲中,賤價拋售,硬是相因,決不吹?!薄?/p>
五彩繽紛、形色紛呈的招幌展示了一個民族、地域的經(jīng)濟文化和審美情致,是城市風貌的窗口。
名人與廣告
有句名言是:“推銷商品而不做廣告,猶如在黑暗中送秋波”。為招徠顧客,必大作宣傳。正如母雞下蛋后,總會喔喔大叫。商家巧借名人聲譽,攀龍附鳳,國人愛屋及烏,鐘情于名人贊譽之物。因此,名人之于商品銷售的影響,古已有之。司馬相如之妻卓文君當壚賣酒,開創(chuàng)了美女廣告的先河;一代梟雄曹操盛贊“唯有杜康”,使“杜康”酒名傳千古;乃至現(xiàn)代,商家更是重視名人效應。1889年,愛迪生發(fā)明了電影,因此造就和培養(yǎng)了一些電影明星,而這些電影明星很快被催生成商業(yè)廣告明星。20世紀20年代,王人美、阮玲玉、胡蝶、徐來、袁美蕓、陳燕燕、葉秋心、黎明暉為代表的上?!鞍舜竺餍恰泵琅?,迅速以嬌美動人的形象占領了廣告市場。其中,以胡蝶最為著名,收益也最多。胡蝶的肖像先后為力士香皂、先施化妝品、福昌煙草公司使用。福昌公司生產(chǎn)的“蝴蝶牌”香煙廣告云:“1933年之香煙大王;1933年之電影皇后?!鄙虾<彝スI(yè)社出品的“無敵牌”各種化妝品,不僅用胡蝶的彩色照片做廣告,還用了胡蝶手寫的廣告詞:“禁止接吻,新搽了胭脂和唇膏呢。”更有甚者,“八大明星”與白虹、談瑛、黎莉莉、胡萍等諸影星聯(lián)袂為“無敵牌”系列化妝品做廣告,百媚競相,為一時之盛。袁美云為冠生園中秋月餅,王人美為廣東兄弟橡皮公司的球鞋和上海家庭工業(yè)社出品的蝶霜與牙膏,白楊為振亞行的“美勃丹”藥用香粉,秦怡為源昌絨線公司的“雙貓牌”毛線做廣告。電影明星還參加各種開業(yè)剪彩活動、政界娛樂活動;重慶大眾商場恭請電影巨星黎莉莉女士、舒繡文女士舉行開幕剪彩典禮;1936年,上海中國化學工業(yè)社為了宣傳其“三星牙膏”,請藝華影片公司為三星牌牙膏廣告拍宣傳片,由方沛霖導演,著名音樂家劉雪庵寫了一首“探戈”舞曲《三星伴月》,即后來流行的《何日君再來》。南洋僑商胡文虎巧借蔣介石的語錄,大作廣告??箲?zhàn)時期,重慶成為“陪都”,萬金油廣告也隨胡文虎來渝。各色各樣的招貼、粉刷、霓虹燈廣告,街頭巷尾舉目皆是。蓄意宣傳萬金油,胡文虎專聘人寫廣告詞。針對國民黨官員貪污成風,蔣介石提倡“新生活運動”舉國轉移風尚。胡文虎便在報紙上,以此為題刊出文字廣告,大標題為“提倡新生活,必須揩油”,正文說“提倡新生活是好的,為使精神更加煥發(fā),身體更加健康,應當好好揩點萬金油”。有的放矢,幽默諷刺。這樣的廣告宣傳,使萬金油年銷售高達200億金,傳奇式的“萬金油大王”也使他成為南洋屈指可數(shù)的豪富巨商?,F(xiàn)代學者林語堂曾經(jīng)作過美國五十一型“派克”鋼筆的形象代言人。林先生鼻架眼鏡、西裝筆挺,手拿一支五十一型的派克筆,廣告詞為“中國第一支健筆,他的思想,他的文筆,決非出自偶然,現(xiàn)在有了五十一型派克筆,名著源源出”。當抗戰(zhàn)勝利,重慶相館借用中美英蘇法五大領袖相片,把蔣介石、杜魯門、丘吉爾、戴高樂、斯大林的大二寸相片廣告刊登在報紙上,其廣告詞為“用美國愛素紙曬印,貼置布紋相卡,中英譯注。購齊五張者,贈羅斯福(像)一張,中外明星四張”??箲?zhàn)勝利尚未最后來到,喜慶的氣氛已經(jīng)開始蔓延。中國蘇聯(lián)文化協(xié)會(中蘇文協(xié))的文化沙龍,聲稱聘請紐約第二大酒店暨白宮的廚師主持飲饌,而且“播音設備業(yè)已竣事,經(jīng)常播奏高尚音樂供君欣賞”,特別強調(diào)該處的特色是“西菜好,冷飲好”。
郭沫若與重慶“星臨軒”招牌有一段佳話??箲?zhàn)時期,郭沫若住在天官府。市區(qū)和平隧道附近的坡上有一小店,店主馬星臨,原來是重慶新民報的報販,因賣報收入微薄,難于養(yǎng)家糊口,以后干脆不賣報了,全力經(jīng)營小食店。由于食店價廉物美,又和新聞界有點聯(lián)系,熟識的新聞界朋友常去光顧,還可以賒賬。馬星臨經(jīng)營的清真牛肉館,五香牛肉、水晶包子、油炸牛肉、清燉牛肉、紅燒牛肉,味道奇美。郭沫若一家住在“星臨軒”附近,常光顧小店,曾留下墨寶:“如享太牢,如登春臺,此廬雖小,其味雋永”。有一次,郭沫若與盧子英前往馬星臨店喝酒,覺得店名不好,于是寫下“星臨軒”,語意雋永,深刻。
商家利用名人效應大肆廣告,已成萬古不變之定律。
(選自《老廣告》/張正霞 編著/重慶出版社/2007年1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