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建榮
我是一名揚州評話演員,從事評話演出已經(jīng)有二十多年了,在我所說的多部書目中,我尤其喜愛《宋江》這部書,它包括上中下三集。每次演出這部書,我都對它有新的認(rèn)識,現(xiàn)在就以我的感受談一談,與大家共享。
在《水滸傳》里,綽號最多的要數(shù)宋江了。他一共有“及時雨”,“孝義黑三郎”及“呼保義”這三個綽號?!凹皶r雨”這個綽號,用得最多。宋江一出場,就這樣介紹:“平生只結(jié)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上館谷,終日追陪,并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是揮金似土!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脫。時常散施棺材藥餌,濟人貧困,周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把他比作天上下的及時雨一般,能救萬物?!边@個綽號主要是說宋江仗義疏財?shù)暮浪愿瘛!靶⒘x黑三郎”這個綽號,“黑”是指宋江“面黑身矮”,“三郎”是他的排行。這“孝義”是宋江性格的又一特征,孝敬父兄,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tǒng)美德。“呼保義”這個綽號,《水滸傳》里用的不多,卻是有些來歷的。這個綽號,最早是出現(xiàn)在《大宋宣和遺事》中。在列出三十六人的名單后,末尾還寫了一行文字:“天書付天正院三十六員猛將,使呼保義宋江為師?!倍搅嗽乃疂G戲中,“呼保義”這個綽號更是廣泛被采用,都說“姓宋名江字公明,綽號順天呼保義”。
作為鄆城縣刀筆小吏,宋江生逢末世,胸懷大志?!端疂G傳》第十八回對他出場的描寫是:“坐定時渾如虎相,走動時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養(yǎng)濟萬人之度量,身軀六尺,懷掃除四海之心機。志氣軒昂,胸襟秀麗,刀筆敢欺蕭相國,聲名不讓孟嘗君”,“平生只好結(jié)識江湖上好漢”。他為人排難解紛,濟人貧困,周全人性命,注意收攏人心。這是亂世梟雄的首要特點。不過,宋江不以武藝稱雄,也不以文采見長。他抑自身短處,揚自己長處,重點在做人上下功夫而不重于做事,深得征服人心的奧秘,產(chǎn)生了良好的效果?!笆柝斦塘x更多能,事親行孝敬,待士有聲名,及時甘雨四方稱。”宋江的早期活動突出表現(xiàn)了他處心積慮圖謀天下的抱負(fù)。只是因為時機未到,才暫時守著刀筆小吏的崗位,上通官府,下結(jié)豪杰,只等時機來臨,揭竿而起,聚積好漢,養(yǎng)成勢力,搖動天下。正所謂“他年遂得凌云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宋江殺閻婆惜后,為了逃避官府的追究,不得不亡命四海。離家前,他向父親和宋清表達了若朝廷寬恩大赦,便回家團聚的愿望。因此,他根本就沒有去投奔梁山泊那些義重情深的兄弟們,而是舍近求遠(yuǎn),選擇投奔橫??さ牟翊蠊偃瞬襁M、白虎山孔明孔亮兄弟及清風(fēng)寨的花榮。鬧了青州道,他深知自己罪惡深重,已無路可退了,出于無奈,才想暫避梁山。上梁山前,也信誓旦旦地、浩浩蕩蕩地率領(lǐng)了一班兄弟向梁山行進。途中,在一小酒店巧遇下書的石勇,宋江送家書中得知父親“病亡”的噩耗。書中寫道:“宋江讀罷,叫聲苦,不知高低;自把胸脯捶將起來,自罵道:‘不孝逆子,做下非為!老父身亡,不能盡人子之道,畜生何異!自把頭去壁上磕撞,大哭起來。這段描寫很切合宋江此時的心態(tài)。大鬧青州道,他結(jié)識了一批好漢,而且都愿意跟隨他上梁山,為之大喜,接家書父喪,又為之大悲,這真是樂極生悲,這一樂一悲,形成強烈對比。這悲喜的真實、細(xì)膩,這里有違背父教,“做下非為”成了“不孝逆子”的悔恨;這里有“老父身亡,不能盡孝道”的悲痛。接著,他不管眾人勸阻,執(zhí)意要回家奔喪,又不忘給燕順等人寫引薦信。書中又寫了他寫信時的情況:“問酒保借筆硯,討了一幅紙,一頭哭著,一面寫書;再三叮嚀在上面,寫了,封皮不粘,交與燕順收了;討石勇的八搭麻鞋穿了……酒食都不肯沾唇,便出門要走”。這會兒悲痛依舊,這里又寫出了他歸心似箭,匆忙中連信都未粘,奔喪時就穿上孝鞋,就戒酒食。這里有義——不忘引薦眾好漢上梁山;這里有孝——吊念亡父??僧?dāng)孝、義有沖突時,宋江是把孝放在首位的。自己放棄了“義”,但又不忘好漢之義,這孝義黑三郎的性格得以鮮明表現(xiàn)。
回到家中,得知父親并沒有病故,把宋清責(zé)罵了一頓。當(dāng)受到父親的一番教訓(xùn)后,孝的思想在宋江的腦海里更占了主導(dǎo)地位。刺配江州前,宋太公一再叮囑:“你如今此去正從梁山泊過;倘或他們下山來劫奪你入伙,切不可依隨他,教人罵做不忠不孝的,此一節(jié)牢記于心”。宋太公的叮囑,對宋江影響是極大的,宋江也的確“牢記于心”。大鬧青州道時的那股子豪氣、義氣已是蕩然無存了,滿腦子是孝。當(dāng)被劫時,劉唐要殺那押送公人,宋江說這是陷他于不忠不孝之地;當(dāng)花榮、吳用要打開他身上的囚枷時,他說:“此使國家法度,如何敢擅動?”當(dāng)晁蓋勸其入伙時,宋江回答:“哥哥,你這話休提!這等不是抬舉宋江,明明的是苦我。家中有老父在堂,宋江不曾孝敬得一日,如何敢違了他的教訓(xùn),負(fù)累了他……因此,父親明明訓(xùn)教宋江。小可不爭隨順了,便是上逆天理,下違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在世雖生何益?如哥哥不肯放宋江下山,情愿只就哥哥手里乞死!”宋太公說了一次“不忠不孝”,宋江在梁山上下兩次重復(fù)此話,孝心可鑒。
宋江之所以寧死不肯落草,一方面固然是牢記父訓(xùn),不做“不忠不孝”的人,出于對父親的尊重、愛護,怕拖累父親,也是對老人盡一片孝心;另一方面,他又認(rèn)為:“斷配在他州外府,也須有程限,日后歸來負(fù)農(nóng)時,也得早晚伏侍父親終身”。這里除孝以外,又夾雜著“忠”。他忠誠于天子,忠誠于朝廷。他認(rèn)為:朝廷會大赦,還有大展鴻圖的機會。如落草,既不忠,又不孝。宋江也正是以他的忠孝聞名于四海,擴大自己在四海上的影響的。
綜上所述,宋江之所以有這么多的綽號,是作者特意安排的。這三個綽號,體現(xiàn)了宋江多方面的性格特征。作者意在告訴讀者:宋江是一個性格多元,而又復(fù)雜的人物,要正確認(rèn)識宋江,必須多角度、多方面去了解考量,才能給予一個正確的評價。如抓住一點或兩點去評,就會得出片面的看法。學(xué)術(shù)界之所以對宋江的評論多種多樣,問題大概也出于此。
(作者單位:揚州市曲藝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