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雪
前幾天,奶奶從集市上買了兩個菠蘿,她把菠蘿放在桌上,就去準(zhǔn)備午飯了。菠蘿散發(fā)出陣陣誘人的香味,我循著香味,不由得多看幾眼菠蘿,(先寫其香,因?yàn)槭撬南阄兑鹆恕拔摇钡挠^察)嘿!不仔細(xì)觀察還不知道有多奇妙,仔細(xì)觀察起來,還真有趣呢!(過渡,引出下文:有趣在哪里呢?)
菠蘿的形狀有點(diǎn)像圓柱體,(先寫其整體)綠色的葉子總是豎著,看上去就像小姑娘梳著的沖天小辮子。(嗬,這么一說,還真覺得像呢,這是很生動的比喻)葉子上長著又尖又硬的鋸齒,如果不小心被它刺到,那痛得可不輕了。(寫出葉子與眾不同的地方:有“鋸齒”)菠蘿的表面很特別,跟其他水果迥然不同,上面長滿了小疙瘩,就像將軍的鎧甲。(繪其形:菠蘿與眾不同的外表,突出“特別”二字?!版z甲”一詞用得太棒了,非常形象,寫明了“跟其他水果迥然不同”的地方)
聽說菠蘿沒成熟時是青色的,慢慢地變得青中帶黃,到最后變成金黃色,這時的菠蘿才最好吃。(介紹菠蘿的成熟過程。因?yàn)椴皇亲约河H眼見,所以用“聽說”。介紹菠蘿的生長不是本文的重點(diǎn),所以一筆帶過,承上啟下——承上文的外形,引出下文寫菠蘿的吃法和味道,由外到里,這個過渡段非常好)
它的吃法也與眾不同,因?yàn)椴ぬ}有“鎧甲”,所以人們沿著菠蘿身上的紋路把皮削下來,(削皮的方式也很特別)露出整個嫩黃的果肉,(果肉也特別誘人)然后放到鹽水中,泡過之后就可以品嘗了。(吃法也很特別。針對菠蘿外形的“特別”,削皮有什么特別之處?這個地方還可以詳寫。為什么要把菠蘿的果肉在鹽水里泡過之后才好吃呢?還值得再寫一寫)
我輕輕咬上一口,酸中帶甜,甜中帶酸,(品嘗)叫人越吃越愛吃。(饞人)可是到了吃晚飯的時候,沒想到我的牙齒連豆腐也吃不了了。(為什么呢?可以多寫幾句加以說明,并且寫出自己更多的感受,這樣內(nèi)容就更豐富了)
剩下的一個菠蘿奶奶用來招待客人,(另外那一個被你吃了?前面在相應(yīng)的地方稍微交代一下,文意上會流暢一些)客人品嘗以后都贊嘆不已。
的確,誰能抵擋這可口的美味呢?
本文由菠蘿的香味引起對它的觀察,寫菠蘿的形、色、味,寫香味調(diào)動的是嗅覺,是被動的觀察,是遠(yuǎn)距離的。然后由遠(yuǎn)到近,由外到內(nèi),再進(jìn)一步寫到品嘗它的味道,全文思路流暢。在寫菠蘿的吃法的時候,如果適當(dāng)描寫一下人的活動(比如寫如何削皮,泡果肉),寫得詳細(xì)一些,這篇文章一定會更加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