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簡介
新加坡小學實行分班制,EM1是學習成績好的班,EM2是中等成績的,EM3則是成績不好的班級。文福、國彬和Terry三個好朋友都讀EM3,被其他學生瞧不起,老師、親戚和朋友認定他們是“笨小孩”。他們因此不喜歡學校。
Te r r y生活優(yōu)越,喜愛依賴別人,做事沒主見,逃避承擔責任;國斌喜愛畫畫,母親卻認為這會影響學習成績;文福需要照顧弟弟和幫母親開檔。他們?nèi)硕紒碜圆煌募彝キh(huán)境,但不同的父母給予的不同教育也直接影響了他們形成不同的性格和日后的待人處世。
三個讀書都不厲害的小孩在進入EM3這種班級后,小小的心靈才逐漸地感受到殘酷的現(xiàn)實社會對小孩也沒有優(yōu)待。劉太太給國彬的壓力最大,因為劉太太深受沒有文憑之害,她不希望兒子步她后塵,因此國彬在媽媽壓力下的苦不是外人可以理解的;文福自從被表哥刺激之后,發(fā)誓一定要證明自己給表哥看,同時替坐牢的父親和辛苦養(yǎng)家的母親爭一口氣,讓他們可以在家族面前抬得起頭;Terry看來最幸福,他無須為學業(yè)擔心,雖然他的成績爛到不能再爛,可是因為家里有錢,父母已經(jīng)為他的前途做好準備,因此讀書只不過是在過日子。然而,嬌生慣養(yǎng)的Terry真的幸福嗎?在家有父母照顧的Terry在同學眼里其實是一個窩囊廢!Terry活著的價值經(jīng)常受到各種挑戰(zhàn),在同學的冷嘲熱諷下,Terry開始尋找自己的定位。
EM3班來了位新老師,她鼓勵學生讓他們建立自信。文福和Terry的成績都有提高。國斌因達不到母親的要求想自殺,被警方救回。母親氣昏入院,驗出患了血癌。
為救國斌的母親學校倡議學生和家長一起驗血,Terry的骨髓合適,這次他不顧父母的反對自己做出了決定。國斌的母親得救了。國斌的父親幫助Terry父親的肉干廠設(shè)計了新的市場營銷推廣方案,使Terry父親也度過了難關(guān)。
后來,文福的成績有了顯著的提高,Terry懂得學會自己思考和判斷,國斌的畫得了獎可能到美國去深造。
影片之所以叫做《小孩不笨》,我想是因為大人們太笨了!
《小孩不笨》可以作為為人父母的教育片。孩子成長的關(guān)鍵期往往也是父母事業(yè)的高峰期,很多父母因為事業(yè)對孩子的關(guān)心不夠,其實也不是關(guān)心不夠,是關(guān)心的方向不對。也許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想想自己小的時候。
《小孩不笨》以輕松幽默方式探討新加坡教育制度問題,反映一些家長特有的現(xiàn)象,展示了新加坡人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整部電影所講述的父母與孩子間的問題,并非只是反映在新加坡社會,而是整個世界的父母都會面對的問題?!缎『⒉槐俊诽接懠彝リP(guān)系、小孩子自殺、教育制度以及父母與子女溝通的問題,深入淺出,嘻笑怒罵,不可多得。新加坡總理吳作棟對《小孩不笨》的評價:“我看過《小孩不笨》,我能理解它為什么能觸動許多家長的辛酸。我太太很喜歡這部電影,她連續(xù)看了三遍。國家日的獎章應該授予梁智強(本片導演)?!?br/> 教育是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永遠的話題,它承擔的不僅僅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更重要的,它要使自己的民族永遠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戰(zhàn)斗力。因此,教育對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個正常人從小到長大成人,都親身經(jīng)歷過教育,對教育也有著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影片從一個孩子的眼光來看教育,自然導演是站在孩子的立場上。透過影片,看看現(xiàn)實,會發(fā)現(xiàn)這故事離我們是那樣近。
學校
教育價值的體現(xiàn)需要的周期比較漫長,而在這個速食時代,每個人都希望付出盡快見到回報,教育伴隨著人們的浮躁和急功近利,逐漸扭曲變形。許多老師教書的目的由育人變成了育“優(yōu)秀”的人,所謂“優(yōu)秀”,就是那些學習成績好的人。影片直擊的就是新加坡當年的教育體制:小學實行分班制,EM1是學習成績好的班,EM2是中等成績的,EM3則是成績不好的班級。這種體制從人接受教育的一開始,就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直接剝奪了人接受公平教育的權(quán)利,它忽視了人作為人所具有的社會性的一面,強行將人劃分等級,把人當成物品來看待。而影片的三個小主人公恰恰被分在了EM3!他們從小就要面對自己低人一等的現(xiàn)實,這對他們幼小的心靈來講,該是多么殘酷的打擊??!
MbH8KZaBKo6WtwuZYsf74A==
家長
家長與孩子似乎永遠是一對矛盾:家長時時處處想將孩子塑造成自己希望的樣子,而孩子卻不愿接受束縛,他們渴望自由自在地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長。國斌的母親因為兒子成績不好,怪兒子不爭氣。她經(jīng)常在兒子放學后給孩子補課,卻不注意方式方法,像喂鴨子一樣生塞硬填,全然不顧兒子的感受。而這一切,其實也是她對一個人在社會的價值產(chǎn)生的生硬而武斷的理解造成的。也正因此,她的教育方法屢試不爽,國斌的成績還是很差。而她卻恰恰忽略了自己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即國斌在畫畫方面的特長。
孩子
孩子們天真爛漫,他們渴望痛痛快快地享受成長的快樂,渴望充分釋放出自己的光芒。他們不愿被大人強硬地刻上符號,讓大人決定自己的命運,他們想要讓自己的閃光點來證明自己的實力。因此,對父母過多的干涉和管教,凡是正常的孩子,都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就像小胖墩Te r r y的姐姐那樣。而Te r r y作為本片的一個反面典型,無情地嘲笑了家長們過多干涉孩子成長,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活著的機器人。孩子很小,久而久之,在大人的強壓下,心理就會慢慢扭曲。比如國斌考試成績不理想時,老師卻不管他的母親知道成績后會怎樣,執(zhí)意要告訴他的母親,導致國斌不敢回家,甚至產(chǎn)生了輕生的念頭。此時在國斌的眼里,自己的成績已經(jīng)永遠達不到老師和家長的預期,而這一切都表示自己已經(jīng)被老師和母親定性為失敗者,既然自己是失敗者,活著當然沒有用了。這就是畸形的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畸形的后代。
當然,作為喜劇,影片的結(jié)局還是皆大歡喜。文福的成績有了顯著的提高,Terry懂得學會自己思考和判斷,國斌的畫得了獎,可能到美國去深造,家長們也逐漸認識了自己教育子女的誤區(qū)。但是,教育的話題卻還是要講下去。據(jù)說人家新加坡現(xiàn)在的教育狀況已經(jīng)有了很大改善,放眼咱們自己的教育,我們又何嘗不是在誤區(qū)中徘徊不前呢?該為教育做點什么